【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172170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整理】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探讨 1、关于考试大纲3、前段复习中的疑难和后段对策探究2、对2009年湖南语文卷的展望在2008年语文卷(湖南)的基础上对 试卷结构、赋分作适当调整:第二大题现 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 章)阅读,由4道小题调整为3道小题,赋 分由12分调整为9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 读,其中简答题赋分由3分调整为4分;第 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其中鉴 赏题赋分由5分调整为7分。 选材方面其选文应该符合下面的几个条件:选材方面其选文应该符合下面的几个条件:不一定是名篇,但一定是大家之作;选材方面其选文应该符合下面的几个条件:不一定是名篇,但一定是大家之作;文章阅读

2、的难易度适中,不用加注释就能基本 读懂;选材方面其选文应该符合下面的几个条件:不一定是名篇,但一定是大家之作;文章阅读的难易度适中,不用加注释就能基本 读懂;有用法规范、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数量 足够的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等语 言现象;选材方面篇幅长短适当,字数约在600750之间(04年 的放鹤亭记加标题607字,05年的记旧本 韩文后加标题740字,2006年湖南文征 序加标题730字,07年韩非子615字,08年 2008年欧阳修的欧阳公墓志铭673字); 放鹤亭记04年07年:记旧本韩文后湖南文征序韩非子呈现出议论色彩不断强化的轨迹,2008年的欧阳公墓志铭。这个方面的选材

3、从04年到08年的共同之处有:都是古诗,没有选词和曲;这个方面的选材从04年到08年的共同之处有:都是古诗,没有选词和曲;除07年是宋诗(王安石的示长安君),06年是红楼梦中所选林、薛的咏白海棠诗 外,有三年是选唐诗(04年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05年柳宗元和李德裕的比较阅读诗、08年李白和王昌龄的比较阅读诗) 这个方面的选材从04年到08年的共同之处有:选文考虑的因素:选文考虑的因素:最新的;选文考虑的因素:最新的;可读性;科普性,贴近日常生活,考生理解的障碍教少,又不乏科技含量;选文考虑的因素:最新的;可读性;科普性,贴近日常生活,考生理解的障碍教少,又不乏科技含量;选文考虑的因素:最新的;

4、可读性;信息量足够。04年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05年何为的贝多芬:一个巨人06年方令孺的在山阴道上07年鲁迅的忆刘半农君08年朱光潜的谈静选文的规律是:散文,不选小说,因为命题人认为,小说不大可能选,经典的长篇需要删节,不妥;选文的规律是:散文,不选小说,因为命题人认为,小说不大可能选,经典的长篇需要删节,不妥。选文的规律是:目前的微型小说还没有够得上“典雅厚重”的。散文,不选小说,因为命题人认为,小说不大可能选,经典的长篇需要删节,不妥;本土散文,完全欧化不太可能,如2001年的门。选文的规律是:目前的微型小说还没有够得上“典雅厚重”的。设题方面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

5、间 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 省略的内容。(4分)答:你的心界愈空灵, ,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灵, ,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例题】(2008年湖南)设题方面后面的两个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由零碎建立系统, 让知识化为能力, 靠方法突破难点, 凭创新得到高分。 如: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综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第一方面 积累基础知识弄清诗歌的类型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精炼、形象、跳跃性强,动词的表现力掌握古诗词中的常用意象:松、竹、梅、兰、菊、柳、月,寒鸦、鹧鸪、杜鹃、雁、骏马、吴钩、

6、宝剑、花,寒烟、衰草、扁舟、雪了解常见的情绪类别:昂扬奋发类、喜悦奔放 类、快乐欣然类、怡然自得类、慷慨苍凉类、沉 郁低回类、愁苦悲伤类、失落惆怅类 掌握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背面 敷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相衬、虚实相 生 整理鉴赏角度 形象景物内容主旨情感观点态度表 达技巧语言特色第二方面 整体把握鉴赏对象 读懂字面意思认定诗歌类型注意诗人身份(生活的时代、特别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提取诗中意象揣摩诗歌意境体察所抒发的感情弄清抒情手段感受语言特色捕捉诗眼或最有表现力的词语 第三个方面,紧扣要求答题审读题干,弄清鉴赏角度;回读诗作,寻找对应内容;瞻前顾后,捕捉答题思路;熟悉套路,

7、准确使用术语。培养良好的做题状态:能集中精力,高度专注地读题,较快地从各选项中依靠语感形成正误判断,并用铅笔标记,然后用紧缩法、逐项检查法去验证,不赞成单独对每个选项去搞一通紧缩检查和逐项检查,再去辨别正误,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理紧张,使语感失灵。通过集约训练,使学生巩固这种语感。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 确的一组是: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 郁达夫他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 热情和从容了。 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 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 已绝对不可能复现。 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

8、选择 而悄悄地重新调整。【例题】(长沙一中第6次月考)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写古诗。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1.A. B.2.C. D. 【答案】C(第句必须放在最前面,其他各句都是说写诗的,这一句是总起,“这一点”所 指代的内容不在本段中;第句必须放在最后 面,这一句是总收,“在这里遇到的问 题”所指代的内容是诗人写诗所遇到的技能技 巧之外的问题,也是第句中“这一点”同样 面临的问题;据此排除A、B项。第句的“他们”指代第句中说的“诗人”,故必须在 之后,据此可以排除D项)【例题】(长沙一中第3次月考)14.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沈贞甫去世,作者如此悲痛?(3分)【答案】第一,因为作者(归有光)和沈贞甫是姻亲,他因痛失亲人而悲。第二,因为在作者潦倒困顿仕途不济时,沈贞甫仍然信任作者,敬重作者,他因痛失知音而悲。第三,沈贞甫勤奋好学但以病而死,作者因贞甫志未遂而悲。作文创新四途径:1立意创新2角度创新3材料创新4语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