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71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2093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71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寄生虫71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寄生虫71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寄生虫71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寄生虫71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生虫71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71幻灯片(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肢动 物门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昆虫医 学 寄 生 虫 学蛛形纲的蜱螨类昆虫纲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es)软体的多细胞动物,因作蠕形运动而得名,分 为线虫、吸虫和绦虫等,寄生于人体的重要蠕 虫有20-30种,根据生活史(虫卵、幼虫、成虫) 中是否需转换宿主,分为:土源性 蠕虫:无需中间宿主。 虫卵 外界 感染性虫卵 感染宿主幼虫 外界 感染性幼虫生物源性蠕虫:必须有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 感染宿主似蚓蛔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 (空肠),引起蛔虫病。蛔虫感染性 虫卵,卵内 为幼虫。生活史特点排出途

2、径:粪便排除排出方式:单细胞的受精卵外界发育时间:约2周感染阶段:已发育为幼虫的感染性虫卵人体外人体内感染途径:口移行途径:小肠肺小肠寄生部位:小肠,1-数十条 ,可存活1年异位寄生:胆道等其它许多部位致 病85%无症状,少数引起蛔虫病,主要由成虫 寄生和窜扰所引起,幼虫可引起肺部一过性 损伤。成虫的致病作用:1、损伤肠粘膜2、营养不良3、毒性作用4、并发症:胆道蛔虫、肠梗阻和胆结石等 。蛔虫肠梗阻肠病理标本病原诊断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简便,查3次,可达95%浓集法:自然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不适合未受精卵)普查时: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寄生虫病调查时检查肠道蠕虫卵),既可定性,又可定量虫体鉴定

3、临床实验性驱虫:3.5%-5.0%的蛔虫感染者查 不到产卵,因单雄虫或幼虫未发育成熟。免疫诊断:应用蛔虫原体腔液或感染期卵抗原作间接血凝实验(IHA)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检测蛔虫抗体,仅用于蛔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用于感染的早期(幼虫移行期)。毛首鞭形线虫 Trichris trichiura鞭虫(Whipworm)形态较具特征性;生活史简单,似蛔虫,但无体内移行过 程,寄生部位为盲肠周围;致病较蛔虫轻;诊断、流行和防治同蛔虫。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简称蛲虫(Pinworm),因雌虫形状似线 头,民间有“线头虫”之称。以城市集居儿童感染

4、较为普遍。致病以侵扰和局部刺激为主,可导致局部和泌尿 生殖道的继发性炎症,异位损害严重。病原诊断肛周查虫卵,以棉拭子法和透明胶纸法检查 ;夜间肛周查雌虫。注意提高检出率。流行与防治间接感染、直接感染、逆行感染。加强卫生教育,集体查治传染源。钩虫(Hookworm )我国有2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两者在形态、致病性和地理分布上略有不同, 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基本相似 。钩虫卵致 病丝状蚴入侵和体内移行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2、肺部损伤成虫在肠道内寄生1、慢性失

5、血,造成缺铁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肠粘膜损伤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要甚于美洲钩虫病原诊断1、查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饱和 盐水漂浮法(常用)2、钩蚴培养法:3、痰液涂片查幼虫4、成虫鉴定免疫诊断用于钩虫产卵前,尤其是幼虫在人体 进行迁延性移行的病人,结合病史进 行早期诊断。皮内实验(ID)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ELISA粪类(似)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一种兼性寄生虫,既可以自生生活,也 可以寄生。寄生生活的成虫略大于自生生活的成虫 。虫卵形态似钩虫卵。生活史示意图雌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丝状蚴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寄生世代自生世代1、孤雌生殖 2、自身感染(体内、

6、体外)丝虫(filaria)过去为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至1994年全国已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 标准;种 类寄生人体的丝虫共有8种,我国仅有两种:班氏吴策丝虫(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两者在形态、传播地和致病等方面略有差异 ,生活史、诊断和防治基本相同。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不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而滞留在 肺部毛细血管中,夜间则出现在外周血液的 现象,称。 其机理尚不清楚。病原诊断1、外周血查微丝蚴;2、各种体液内查微丝蚴;3、淋巴结组织活检成虫;其它诊断方法:检测抗体或抗原,假阳性多 ;分子检测方法有DN

7、A探针和PCR-ELISA等 ;目前仅作诊断辅助手段。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1828年,最早由尸检肌肉中发现 1881年,我国厦门猪体中发现 1964年,西藏林芝发现人体感染 截止1996年,我国先后暴发流行558起,发病 23419例,死亡238例。估计目前国内感染者 约2000万。 动物源性疾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吸 虫 Trematode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吸虫纲复殖目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1874年首次在印度一华侨胆管内发现,又因 其睾丸分支而得名,俗称肝吸虫。引起的肝 吸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之

8、一。似葵花籽,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 , 两个分枝状睾丸 。华支睾吸虫虫卵第一中间宿主:豆螺保虫宿主众多、分布广泛;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可有4科6属8种; 第二中间宿主有74种淡水鱼。实验诊断病原诊断:查虫卵 1、粪便直接涂片、浓集法常用 2、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免疫诊断:辅助方法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IFA)、 对流免疫电泳和ELISA等。肺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虫卵肺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成虫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川卷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石蟹、蝲蛄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一种寄生于人和猪小肠内的大型吸虫。长

9、圆形,肉红色,为人体吸虫 中最大者,口 腹吸盘相距很 近。致 病肠道局部炎症,消化道功能紊乱。诊 断主要诊断依据是在粪便中直接查见虫卵 ,因卵大形,不易漏检,浓集法可提高 检出率。 免疫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血吸虫病1. 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在我国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十三个省市;2. 主要病变:结肠和肝脏急、慢性 虫卵结节;3. 临床表现:早期:脾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晚期:门脉高压症状.血吸虫虫卵血吸虫成虫血吸虫钉螺绦虫(tapeworm)或称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 中的绦虫纲(Class Cestoda),该纲动物全部营寄 生生活。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长如带状,大

10、 多分节,无口和消化道,缺体腔;除极少数外,均 是雌雄同体。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中,生活史需12个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 发育的时期称为中绦期(metacestode),各种绦 虫的中绦期结构和名称不同。寄生人体的绦虫有30 余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里的圆叶目( 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Pseudophyllidea)。中间宿主包括蚤类、甲虫、蟑螂、倍足类和鳞翅 目昆虫等20余种,以大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谷蛾(Tinia granella)、具带病蚤( Nosopsyllus fasciatus)和印鼠客蚤多见。成虫寄 生在终宿主小肠

11、中,脱落的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 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肠中孵出六钩 蚴,然后穿过肠壁至血腔内经710天发育成似囊 尾蚴,鼠类或人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后,似 囊尾蚴在肠腔内经1213天发育为成虫。缩小膜壳绦虫在鼠类极为普遍;但人 体感染比较少见。国内人体病例报道已 逾百例。分布在西藏、湖北、江苏、云 南、浙江、湖南、台湾、广东、四川、 上海、山东、安徽、北京、福建、江西 、河南、新疆、宁夏、辽宁、河北、贵 州、陕西、广西和海南等25省、市、区 。多数为散发的儿童病例。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虫卵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头节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成虫绦虫节片绦虫节片绦虫节片绦虫节片绦虫虫卵(400)绦虫虫卵(400)粪便绦虫虫卵(100)绦虫虫卵(400) 绦虫虫卵(400)绦虫虫卵(400)绦虫虫卵(400)粪便绦虫虫卵(400)粪便绦虫虫卵(400)粪便绦虫虫卵(400)绦虫虫卵(400)寄生虫检验不仅能确定疾病的诊断, 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的重要依 据。因此粪便作为寄生虫检验重要标本 ,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不怕脏,不怕 麻烦,认真负责,有疑难问题就向上级 老师请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谢 谢 !欢迎讨论及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