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辅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1743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与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心理健康与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心理健康与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心理健康与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心理健康与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辅导(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与辅导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科学的健康观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 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进行重新界定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 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 弱表现。” 。l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 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涵义又作了 重申:“健康不仅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 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 状态。” l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 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 好和道德健康。” l人们把健康称为人的“第一状态”,患病 称为“第二状态”

2、。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 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又称为亚 健康状态。 l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生理功能减退或在 病前体内发出的一系列异常信息,使身 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状态 。虽说在临床上没有明显体征或器质性 病变,但在功能上却有许多表现、不适 症状和心理体验。 l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当今社会里,有 一个庞大群体,身体经常感到疲劳、精 神欠佳、体力“透支”、免疫能力低下, 易患感冒,自然衰老加速,处于心、脑 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但到医院检 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称这种状态 为“亚健康状态”。 l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社会 人们的健康状况

3、符合WHO规定标准的 ,仅占人群总数的15%;被确诊患有各 种疾病的,亦占人群总数的15%;处于 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又称第 三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0%。亚健康状态包含如下情况: 生理功能减退,身体出现轻微症状或不典型 的亚健康状态. 体内潜在患病危险因素。 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体内已有病理信息和器 质性改变。 病后恢复期或康复中的患者。 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多种患病危险因素 ,可突发重症或猝死。(二)心理健康的含义l英格里士(English,H.B.)认为:“心理健 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 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 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 乃是

4、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 心理疾病而已”。 l麦灵格尔(Karl. Menninger)认为:“心 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 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 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l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认为,所谓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 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l马斯洛(A.H.Maslow)将理想的心理健 康状态称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 不断成长。 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l最低层次:没有心理疾病。即个

5、体的心理活 动表现没有达到临床心理学对有关心理疾病 的诊断标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 譬如,没有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妄想、自知 力丧失等;没有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抑郁、 强迫、恐惧等;没有身心障碍患者表现出的 身心功能失调等。这是心理健康的最低 要求。对于个体而言,比较简单而直观的理 解就是个体在心理活动方面没有明显的主观 不适感,工作、学习、生活等基本的社会功 能不受损。l中间层次:心理功能健全,社会适应良 好。具体讲,就是个体在内能够保持心 理活动(知、情、意、行)功能正常, 彼此协调,人格稳定健全;在外,能够 与现实保持较好的同一性,能够与他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功能良 好。

6、 l最高层次(理想状态):自我实现。心 理健康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心理没有疾 病、社会适应良好,还应该是在发展过 程中,很好地调节自己身心与社会的关 系,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的潜能,达到 自我实现的理想状态,有效地为社会和 人类作出贡献。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一般标准l1认识正常l2情绪稳定乐观l3意志品质健全l4.行为表现正常l5.人际关系和谐l6.人格独立完整l7.自我意识正确(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 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尊重友谊; 4情

7、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 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 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 态。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一)问题比较普遍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 亿,据保守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 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新华网2004年10月10日 报告:我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达21.6%到32% 。青少年心理

8、问题表现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既有严 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也有各种神 经官能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 神经衰弱等;还有一些行为障碍,如学习障碍、吸 毒、网络成瘾、性变态等,其中以各种情绪障碍和 行为障碍为主。 l郑日昌曾对3000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感到“做事容易恐慌 和紧张”,55.9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 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47.41%的学生认为 “ 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而感到无法与人相 处和交往”,62.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 找不到朋友倾听,常感到孤立无援”,46.63% 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

9、感 到无法接受”。一个由22个城市组成的协作组 对全国2万余名4岁16岁城市儿童进行策查, 结果发现: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 12.932.19%。 (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 势l20世纪50年代我国青少年中,15岁以上的人 口心理障碍发生率只有5,70年代上升为 7;80年代猛增至为12.76%,到目前已经升 至30%左右。据北京16所大学调查,在1978 1988年10年间,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有 所增加,1982年前均在30以下,1982年以 后各年均达40左右。北京邮电学院医院统 计,该校精神病、神经症和其它心理障碍的 发病率从1980年的1.3,上升到1986年的 40

10、.3。(三)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l1989年,杭州市“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 题和对策研究”的软科学项目课题组对 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学生( 男1523例,女1438例)的心理卫生测查 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 心理卫生问题,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 长,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 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 ,而大学生达25.39。 (四)后果比较严重l青少年人群中心理问题现象虽然比较普遍, 但真正得到专业帮助救治的则不多见。有些 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 往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轻则造成个人生活 质量的下降,影响学业,重则导致自杀、离 家出

11、走、犯罪等。据北京16所大学的调 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 病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7.9%和64.4%。而大 学生自杀近年来更是频频发生。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 意义(一)个体意义l有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l有助于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l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和整体素 质的提高(二)社会意义 1有助于消除社会隐患,建立和谐社会 2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力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及成因 一、心理异常的类别 (一)灰色区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看作是黑白 分明的事情:要么正常,要么就是精神病患者,这是一种 误解。对此,心理学博士岳晓东提出

12、“灰色区”理论。该理 论认为: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而是 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如果把心理正常比作白色,把精神 病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 区”。灰色区可谓非器质性精神痛苦的总和。灰色区又可进 一步划分为浅灰色区和深灰色区:浅灰色区只有心理冲突 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诸如失恋、丧亲、人际关系 失调、学习工作不顺心等生活矛盾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 神压抑,是心理咨询的对象;深灰色区是各种变态人格和 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惧症、癔症、性倒错等症状,是心 理治疗的对象(见图121)。(二)心理异常的主要类别和表现 纯黑区 纯黑区代表的是精神病。世界卫生组织公

13、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中,对精神病的 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到自知力严 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恰当 接触”。临床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情 感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主要症状表现有思维障碍、情感障碍、 幻觉和妄想、意志行动障碍,自知力丧 失或不完整,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等,而 且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在 临床上根据具体表现的不同又可进一步 分为单纯型、错乱型(青春型)、妄想 型(偏执型)、紧张型等几种类型。2情感性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特 征的精神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 落为主要表现,伴有

14、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等方 面的改变,被称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或躁狂 抑郁症。该症在临床上有单相和双相之分: 仅仅出现一种情感障碍,或高涨、或低落, 称之为单相。单相躁狂以情绪高涨、思维奔 逸、动作增多为三大基本症状(即所谓“三高 ”);单相抑郁以绪低落、思维迟钝、动作迟 缓为三大基本症状(即所谓“三低”);如果 情感的异常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则称之为 双相。躁郁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 神活动基本正常。 3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是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 激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精神异常,又称心 因性精神病,其特点是情绪异常的体验 及表现与精神刺激的性质和内容密切相 关;而且随着精神刺激因素的消失,心

15、理异常也得以消除或缓解。经过适当治 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因此,病程 较短,预后良好。深灰区 深灰区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神经症( 或“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或“人 格变态”)、心身疾病、行为障碍等。神经症指的是一组非器质性的神经机 能失调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精 神紧张所致。常见的神经症有神经衰弱 、抑郁性神经症 、焦虑症 、恐怖症 、 强迫症 、癔症(歇斯底里)。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劳,伴 有睡眠障碍和各种身体不适感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症 性障碍。主要症状有: (1)易兴奋。表现为感情的控制力降低,情绪易激动;感 觉过敏,如怕光、怕风,怕声等; (2)

16、易疲劳和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脑 力和体力均易疲劳,工作不能持久,学习和工作效率明 显降低。精神萎靡,情感反应强烈但不持久;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食欲 不振、腹泻、便秘、尿频、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等; (4)紧张性疼痛。表现为紧张性头痛、紧张性肌肉疼痛等 ; (5)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 易惊醒,或早醒等。2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 特征的神经症。主要症状有: (1)认知效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 降,看事物有一种暗淡之感,思维变得不积 极活跃。 (2)动力缺失。对事物的兴趣下降,萎靡不振 ,常感精力不足,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没 有热情。 (3)消极的情感活动。自觉心情不畅、心境不 好,容易哭泣、消沉、悲观沮丧。 (4)自我评价下降。常感自卑,对前途悲观失 望,有的有自罪自责倾向、自杀企图。3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神 经症,是个体在面临不良刺激或预感到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