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1741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80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_第1页
第1页 / 共280页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_第2页
第2页 / 共280页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_第3页
第3页 / 共280页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_第4页
第4页 / 共280页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_第5页
第5页 / 共2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2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国际化与国际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特点和我国利用外资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赵曙东教授国际投资定义 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or Portfolio investment,FII):这类投资仅存于资本市场,一般不流向具体的生产 和服务部门 ,投资的标的商品为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 投资目的是获取利润。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 指一国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 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 有经营权和控制权。这里所说的经营控制权是指投

2、资者 在所投资的国外企业中拥有控股权,能够行使表决权, 并在经营决策中有发言权。世界FDI和世界GDP的增长率互为因果1 1、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在波 动中增长 根据2007年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世界投资报告分析,2006年世界FDI流入量持续保持了 第三年度的增长,比2005年增长了38,达到了历史上第二个投资高峰13060亿美元。 (FDI历史投资最高峰为2000年的1.4万亿美元)。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还 是东南欧转型经济和CIS(独联体)国家的FDI都保持了增长。只不过增长比率大相径 庭。 2007年全球FDI流入量达到了1.5万亿 美元,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数量。但是, 由

3、于经济增长趋缓和次贷危机,2008年投 资活力可能下降。UNCTAD 2008 2、跨国公司获得空前迅猛发展,成为推动世 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新格局的主要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跨国公司共有78000 个母公司和超过780000个国外的子公司。 这些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以上; 跨国公司拥有全球91%的知识产权; 其内部和相互间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 上,它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占了全球跨国投资 的90%以上。 跨国公司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占全世界研发活 动的75-80%; 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司内贸易 已经成为组织国际化生产和服务国际市场的重要 方式。 跨国公司主导

4、的全球生产网络作为新的国际分 工模式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逐步发展为 国际生产网络的旗舰(Global Network Flagship) 。 GPN指的是旗舰同与之存在投入产出关系的各 主体(节点)相互联系形成的投入产出网,该网形 成了完整的价值链。 与单纯的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相区别的是,GPN增 加了与旗舰相联系的,关系相对松散的供应商与分 包商联系。网络“节点”与旗舰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和 多样化。促使GPN的形成的客观原因来源于三个方面: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快速发 展,I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剧。前两个原因节约了旗舰企业利用GPN的交易成本,使之成为可能,而第三 个原因为旗舰企

5、业推动GPN建立提供了现实的动力。 国际分工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 间分工(Inter-industry Specialization)向 产业内分工(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和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转变。 虽然各类分工仍在不同国家间同时并存 , 呈现出多层次化的格局。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产品内分工把国际分 工层面从不同行业推进到不同产品、继而推 进到同一产品的不同加工工序,从而极大地 拓展了国际分工交换的空间,扩大了通过互 利合作途径谋求跨国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同 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A、当代

6、的国际分工和转移已突破了国与国间 产业整体性转移和通过最终产品的国际交换( 主要通过国际市场的贸易体系)实现国际分工 的模式; 新的国际分工的升级和转移以产品价值链 为纽带,通过部分生产工序的转移,并通过中 间产品的国际交换(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内或跨 国公司间的全球一体化生产组织体系),在各 种不同层次国家间形成一种工序型国际分工新 格局。 B、工序型国际分工的升级和转移模式中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 正是跨国公司内(间)全球一体化生 产组织体系的建立,为各国间工序联系体 系的形成提供了微观基础及组织保障。在 当代,与其说工序型国际分工的升级和转 移是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结果,倒不如说

7、是跨国公司根据各国在产品价值链的不同 工序上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为寻求全球 竞争优势而进行国际一体化生产布局的体 现,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全球要素配置性 的国际分工模式。 C、全球要素配置性国际分工的升级表现 为产品加工的环节升级。 与传统的垂直性梯度型国际产业转移 模式中发展不同,当代的国际产业和国际 分工的升级可能同时发生于多个不同层次 的国家间,表现为各个不同层次国家的企 业在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上的联动式发展和 升级。中 国东 亚美 国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 品工业制成品资本密集型、工业 制品、 消费品经加工组装3、 发达国家是FDI的主要输出国和输 入国世界经济以三元经济格局为主各国国民收入

8、比重占世界国民收入总额的经济地图跨国公司主要来源于三大板块:欧盟、 美国和日本。 2004年世界跨国公司100强有85家是这 三大板块的公司; 100个最大的公司中有73个来自于5个国家 (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 只有5个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和记黄埔( 中国香港)、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新加坡 电信(新加坡)三星电子(韩国)中信集团(中国 )。在78000个母公司中有58000个是来自发达国家,20000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 经济国家。在过去的15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有260000在发达国家,有407000个在发展中国家 ,有1

9、11000个在转型经济国家。中国是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最多的国家,但是从外 资流入规模分析,2006年流入中国的外资只占世界外资流入量的2%,所以这些在 华的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规模很小,或者是合资企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数量(千家)2007年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2007年世界500强中的韩国企业n n从流出量看,百分之八十几到百分之九十几的FDI是 由发达国家输出的。2004年和2005年2004年和200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十亿美元) 2006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 资增长约48%,达8007亿美元。 其中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为5490亿美元 ,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10、达1773亿美元。 发达国家中吸引FDI最大的十个国家(十亿美元 ) 2007年美国依然是吸引外资 第一大国 , 流入到发达国家的外资达到了1万亿美 元,是2003年的3倍。但是低于2000年的 水平。美国是吸引外资的最大国家,达到 了1930亿美元,欧盟的25个国家吸引了40 的FDI。2006年 2007年 增长比率2007年发达国家吸引FDI数据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结构中,主要是以FDI为主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吸引外国直接 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地区2005年这些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650亿美元 占世界流入量的18%。其中三分之二流向中国(720亿美元)和中国香 港(360亿美元)

11、、370亿美元流向东南亚(新加坡 200亿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各50亿美元)、100亿 美元流向南亚。 但是, 2006年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 接投资仅增长10%,为3677亿美元。 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 为2299亿美元,流入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外 国直接投资分别为990亿美元和388亿美元 。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吸引FDI最大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亿美元 ) 2006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700 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了3.3%。中国、中国 香港和新加坡仍然保持亚洲吸引外资的前三 位。 印度超过韩国名列第四,2006年,吸引 外国投资95亿美元,比前年猛增了44.4%。 2

12、006年,全球对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外 国直接投资增长56%,达620亿美元,其中流 入俄罗斯的外资为284亿美元。 2006年 2007年 增长比率2007年发展中国家吸引FDI数据国家统计局1月24日发布的消息称,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 资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这是中国连续15年利用外资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007年, FDI流向亚洲以及大洋洲保持 了6年持续增长,达到了2770亿美元,然 而,它们所占流向发展中国家FDI的份额 从69下降到63。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 吸收了670亿美元和54亿美元,新加坡吸 收了370亿美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FDI流出

13、量(十亿美元)发达国家中FDI流出量前十名国家(十亿美元)南亚、东亚和东南亚FDI流出最大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亿美 元) 年中国外商投资占固定资产投 资的比重为.,低于.的世界平均 水平。外商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远低于.的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每年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只有美元, 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美元和世界人均 美元的水平。 中国吸引外资的状况我国利用外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1979年1991年,外资规模很小,共计 利用外资233.5亿美元。第二阶段是1992年2001年,外资迅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数 量连年增加,2001年达到468亿美元。第三阶段是2002年2004年,外资高

14、速增长,加 入WTO后的第一年(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500亿美元,并于2004年突破600亿 美元。但进入2005年以后,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与改革红利 南巡讲话入世 到2007年, 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达到7040亿美元,外商投资涉及农业、制 造业、服务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多家 在华投资,世界排名前面的汽车巨头已经全部进 入了中国市场。世界IT产业中的100强已经有了 90多家在中国投资,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投 资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目前,外商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已经将近 800家。外

15、商通过对华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中国的投资成为很多跨国公司全球盈利的主要 增长点。19902005年在华的外资企业累计汇 出的利润达到2800多亿美元。 2007年1-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419家, 同比下降7.0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6.74亿美元,同比 增长13.66%。 11月份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93家, 同比下降9.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79亿美元,同比 增长35.04%。 同期,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15.52% ,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下降8.25%;原欧盟十五国对华 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7.9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 比下降29.8%。 今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 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224.32亿美元)、英属维尔 京群岛(141.66亿美元)、韩国(32.29亿美元)、日本 (29.9亿美元)、新加坡(24.64亿美元)、美国(22.21 亿美元)、开曼群岛(21.54亿美元)、萨摩亚(15.99亿 美元)、台湾(14.34亿美元)、毛里求斯(10.46亿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