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623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第六章 表外业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表外业务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概述一、表外业务的含义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 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 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 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 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 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这 些经营活动被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它们是有风 险的,应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以外,还包 括结算、代理

2、、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 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 反映的业务,即金融服务类业务。 通常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是指狭义的表外业务。二、表外业务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商 业银行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纷纷利用自 身优势大力经营表外业务,以获取非利息收入。非利 息收入成为西方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一)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 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各类资产的 风险权重作出了统一的规定。这一方面起到了保护银 行经营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银行的表内业 务,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

3、较多的限制。 在此情况下,银行为了维持盈利水平,纷纷规避资本 管制,注重发展对资本没有要求或要求很低的表外业 。如票据发行便利、期权期货业务等。(二)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先后放松了金 融管制,使商业银行的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减少了对证券交易的限制,促进了融资证券化,直 接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导致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使 银行资金来源减少,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2.逐步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促进了利率市场化,银 行获得了决定存、贷利率的自主权,但银行的资金成 本受到许多限制,既不可能通过大幅提高存款利率争 夺资金,也不可能大幅降低贷款利率争夺客户。 在

4、此金融环境下,西方商业银行选择了大力开展表外 业务的经营策略,从而使表外业务迅速扩张。(三)转移和分散风险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汇率制度由固定汇率 转向浮动汇率,银行经营面对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 险;进入80年代,由发生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严重 影响了国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信,资金缺口扩 大,流动性风险增大。 面对上述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和经 营策略,以分散风险。许多表外业务如互换、期货、 期权等都有分散风险或转移风险的功能,给银行提供 了控制紫禁城被报纸的投资手段,表外业务也就顺势 发展起来。(四)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面对利率、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5、非银行金融机构 推出了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客户在向银行存款或借 款时,往往要求银行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防范和转 移风险的方法。为巩固与客户的关系,银行便大力发 展代理客户进行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这也推动了银 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五)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其发展表外业务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的优势在于信誉高、具 有规模经济效益、有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优势 使得银行从事表外业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并容 易取得客户的信任。如担保业务。(六)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得到惯犯运 用,数据处理计算机化、资金划拨电子化、信息传递 网络化,还出现了电子

6、银行和网络银行,这一切既加 快了银行处理业务的速度,也为银行从事表外业务获 得了很高的规模效益。 代表性业务如代客户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为客户 提供财务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三、中国开展表外业务的情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仍以传统银行业的直接存 贷为主,表外业务还比较落后,有些甚至是空白。这 说明,一方面我国表外业务的发展具有迫切性;另一 方面我国表外业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第二节 担保业务一、担保业务的概念及其种类 担保业务是指银行应某一交易中的一方申请,承诺当 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承担对另一方的全部义务的 行为。 担保业务不占用银行的资金,但会形成银行的或有负 债。 银行在提供担

7、保时,要承担违约风险、汇率风险以及 国家风险等多种风险,因此,这是一种风险较大的表 外业务。巴塞尔协议将担保业务的信用转换系数 定为100%。 担保业务主要有备用信用证和商业信用证的。二、备用信用证 (一)备用信用证的特点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 为债务人的融资提供担保。当某个信用等级较低的企 业试图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融资时,常会面临不利的条 件,这时,它可以向一家银行申请备用信用证作为担 保,一旦这家企业无力还本付息,就由发证行承担债 务的清偿责任。 银行通过发放备用信用证,相当于在借款期内将自己 的信用出借给了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使发行商业票 据的企业的信用等级由较低

8、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水平 。 在这类担保业务中,发行商业票据的借款人是第一付 款人,开具备用信用证的银行是第二付款人,也就是 说,只有在借款人不能履约时,银行才向债权人付款 。 银行开立备用信用证要收取佣金。(二)备用信用证的类型和作用1.按是否可撤销划分,备用信用证分为: (1)可撤销备用信用证。在这种信用证中附有当申请 人的财务状况出现某种变化时,开征行可以撤销或修 改信用证的条款。 (2)不可撤销备用信用证。这种信用证是指开征行不 可单方面撤销或修改信用证条款。这种信用证的佣金 要高一些。2.备用信用证的作用 (1)对借款人而言,备用信用证提高了其信用等级, 使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

9、 (2)对开征银行而言,备用信用证的业务成本(信用 评估费)较低;可给银行带来较高的盈利。 (3)对债权人而言,备用信用证提高了其投资的安全 性。(三)备用信用证的交易程序1.借贷双方订立合同,明确以备用信用证方式提供担 保;2.借款人向开征行提交申请。申请书中要明确受益人 。3.开证与通知。银行向指定的受益人开立备用信用证 ,并将备用信用证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受益人。4.受益人审核与修改信用证。5.受益人执行合同,向借款人提供贷款。6.开证银行支付与求偿。三、商业信用证(一)商业信用证的特点 商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一种重要方式,是指进 口商请求当地银行开出的一种证书,授权出口商所在 地另一家

10、银行通知出口商,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 下,愿意承兑或付款承购出口商交来的汇票和单据。商业信用证产生的原因:进出口双方缺乏了解和信 任。 对于商业信用证业务,通常被看作是一种结算工具, 实际上,在这项业务中,银行以自身信用为进出口商 之间的交货、付款作担保,形成银行的一项担保业务 。(二)商业信用证的特点和优点1.特点 (1)开证行是第一付款人,出口商可以直接要求开证 行凭单付款,而无需找进口商。开证行对出口商的付 款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 (2)信用证是一种独立的文件。信用证是根据进出口 合同开立的,但是,信用证一旦开立,就完全脱离了 买卖合同,开证行必须对信用证负责,也就是说,只 要出口商

11、提供的单证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开证行就必 须付款,而不管交易情况如何,即信用证是以单证而 不是以货物作为付款依据。2.优点 (1)对进口商来说,信用证提高了他的资信度, 使出口商能够按约发货;开征银行为其提供了一 笔短期资金融通。 (2)对出口商来说,信用证为其出口收款提供了 安全保障。 (3)对开证银行来说,其开立信用证所提供的是 信用保证而不是资金,不必占用资金,又可获得 开证手续费收入;同时,进口商需要交纳一笔押 金,在减少其占款风险的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 一笔流动资金来源。(三)商业信用证的交易程序1.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在与出口商签订买卖合同后 ,向银行提出开立信用证的申请。2.开证银

12、行根据开证人的申请向受益人(出口商)开 立信用证。3.开证行向通知行(出口商所在地银行)传递信用证 ,通知行核对后立即通知受益人(出口商)。4.受益人审查与修改信用证。5.开证行收到议付行寄来的汇票和单据后,应根据信 用证进行检验,无误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票款偿还议 付行。6.开证行将票款拨付议付行后,应立即通知开证人付 款赎单。第三节 票据发行便利一、票据发行便利及其产生的原因 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 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于银行的承诺业务。 借款人根据事先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一系列协议 ,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地发行短期 票据,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长期资金融

13、通。 票据发行便利源于辛迪加贷款(银团贷款),同时又 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结果。在辛迪加贷款中,贷款涉及的主体包括: 牵头银行是安排银团贷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负 有推销贷款的主要责任; 参与银行同意参加银团贷款,并承担一定份额贷 款的银行; 代理银行由银团中的成员银行担任,是执行银团 贷款的管理者,并与借款人进行日常的直接联系; 借款人从银团获取贷款的人。在银团贷款中,各家银行既要提供资金,又要承担风 险。随着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借款人更多的是面向金 融市场通过发行票据进行直接融资。适应这种变化, 作为辛迪加贷款的替代物,票据发行便利应运而生。二、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交易主体1.借款人。票

14、据发行便利的借款人一般都是具有良好信用 的企业。 2.发行银行。发行银行类似于银团贷款中的贷款安排人, 它只是提供纯粹的票据营销服务和在借款人需要资金时 的融资机制,在其没有资金盈余时也可从事该项业务, 增加收益。 最初,发行银行是由牵头行来承担,后来发展成为银行 投标小组。 3.包销银行。包销银行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协议规定,提供 期限转换便利,以保证借款人在中期内不断获得短期资 金。一旦借款人的票据未能如期售完,包销银行就有责 任购买未售出的票据,或者是提供同等数额的短期贷款 。 4.投资者。投资者就是票据的购买人,它们是金融市场中 的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三、对票据发行便利的认识1.票据发

15、行便利是适应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证券化趋势而 发展起来的一项金融创新业务。 2.银行参与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把本属于表内业务的银 团贷款发展成为一项表外业务。 3.票据发行便利属于银行的一项承诺业务,即或有负债 业务。第七节 其他主要的表外业务一、贷款承诺 贷款承诺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 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 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 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一)贷款承诺的类型1.定期贷款承诺在这种贷款承诺下,借款人可以全部或部分的提用承 诺金额,但仅能提用一次。2.备用承诺 (1)直接的备用承诺。在这种承诺下,借款人可以多

16、 次提用承诺金额,但是,一旦借款人开始偿还贷款, 已偿还的部分就不能被再次提用。(2)递减的备用承诺。这种备用承诺是在直接的备用承诺 的基础上附加承诺额度将定期递减的规定,当剩余未使 用的承诺金额不足以扣减时,银行可要求借款人提前偿 还本金,以补足扣减的承诺金额。 (3)可转换的备用承诺。这种备用承诺是在直接的备用承 诺的基础上附加一个承诺转换日期的规定。在这一日期 之前,借款人可按直接的备用承诺多次提用;在这一日 期之后,备用承诺将变为定期贷款承诺,只能提用一次 。3.循环承诺 (1)直接的循环承诺。在这种承诺下,借款再在承诺有效 期内可多次提用,并且可以反复地使用已偿还的贷款。 (2)递减的循环承诺。这种承诺是在直接的循环承诺的基 础上,附加一个定期递减的规定,每隔一定时期扣减一 定金额的承诺额。 (3)可转换的循环承诺。这种承诺是指在转换日之前,是 直接的循环承诺,在转换日之后,是定期贷款承诺。(二)贷款承诺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