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概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71460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技术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技术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育技术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育技术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概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学概述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教育 技术学概念; 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理解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两个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一)什么是教育技术?(一)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ET发展历史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v教育技术 把该词语拆开来看,试图理解?( 思考) 何为教育 何为技术 & 何为教育 技术教育技术学 & 现代教育 技术小结: n 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教育 中的技术; n 教育技术侧重于技术在教 育中的应用; n 教育技术以“技术”为出 发点来研究教育

2、,形成了一个学科教育 技术学; n 教育技术是一个蓬勃发展 的领域。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v什么是技术? 技术的概念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 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 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构成要素: 智慧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 段。 结构层次: 技术是以智慧经验为核心,以 方法技能为中间层,以工具手段为外显层有机结合 的综合体。 v技术角度中的教育技术定义人类为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所采用的一切教育经 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 有形技术: 无形技术:这一概念是从技术 的角度对教育技术进行 了定义。思考:这一概念是 否全面呢?不全面的话 ,缺陷在哪里?这一概念具有片面

3、性 ,只关注了教育中教 育技术的应用,而忽 视了从整体上思考技 术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工作者眼中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对象目的范畴学科、领域AECT协会1994年定义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v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 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 拉西尔斯提出了新的教育技术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

4、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v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 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 范的实践。 v作业:2004定义与94定义有何不同,你如何理解这 些不同,说明理由。设计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利用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理论

5、与 实践2.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设计范畴:设计是详细说明最优化学习条件 的过程。讯息设计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教学系统设计2.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开发范畴: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印刷技术2.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利用范畴:是应用资源促进学习的活动过程。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2.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管理范畴: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进行 控制的过程。为提高技术的利用效果提 供保障。项目管理 传递系统管理 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2.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评价范畴: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理的过程。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6、教育现象学教育技术学教育价值学额外话: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学改革实践运动教学改革实践运动专门的实践领域专门的实践领域 (运用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运用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专业与学科专业与学科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程序教学运动程序教学运动 系统化设计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视听教育运动视听教育运动)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商业组织命名为“视觉教育”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20世纪初视觉媒体教学的发展美国教育工作者成立“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 ”有声电影广播录音技术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

7、而来 20世纪初视觉媒体教学的发展 20年代以后视听媒体教学的发展研究视听媒体特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全美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更名为“视听教学部”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20世纪初视觉媒体教学的发展 20年代以后视听媒体教学的发展 40年代以后视听教学稳步发展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20世纪初视觉媒体教学的发展 20年代以后视听媒体教学的发展 40年代以后视听教学稳步发展 50、60年代视听教学迅速发展语言实验室、教学机器、计算机、电视研究视听信息的显示视听信息的传播设计从学习理论、传播理论重新认识视听教学理论3.教育技术的

8、发展与形成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设计“自动教学机”实现了测试自动化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 的影响 20世纪初的尝试小步子教学 积极反应 即时反馈 自定步调促进了系统设计教 学的发展推动了个别化教学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 的影响 20世纪初的尝试 50年代程序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 的影响 20世纪初的尝试 50年代程序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6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相当于教学机器选择资

9、源、共享资源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 的影响 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强调学习效果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和衡量标准促进了对学习者学习特性的研究形成了系统分析、设计的开发方法和程序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 方法发展的影响 系统设计思想的形成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产生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利用更丰 富的教学 资 源强调个别 化、个性 化的学习利用系 统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 的方法,创造了教育技术领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3.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形成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20世纪20年代 幻灯教学实验 1949-1

10、965年 快速发展30年代 “电化教育” 名词出 现电影教学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 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 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 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 ”。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78年 广播电视教育 80年代 计算机辅助教育 86年 卫星电视教育 专业建设、专著、教材 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技术迅速发展机构、设备、教材、研究、专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发展面临大好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11、于深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9.6.1399.6.13) 面向面向21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世纪教育振兴计划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发展面临大好形势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跨世纪园丁工程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高校高技术产业化工程教学软件产业4.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2.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科技发展及其作用日益重要 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竞争 高素质人才的竞争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

12、才的重要摇篮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和 规模都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不断改革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机遇信息传递形式多 信息传递速度快 信息传递范围广信息传递质量高信息内容贮存量大、加工方便、搜索容易信息传递能力强 信息技术的特点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机遇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提供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扩大教学规模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机遇“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 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支持信息

13、技术与教育的整合 信息技术不能独立成为好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会自动使教育发生根本性变化 信息技术要发挥作用必须整合到课程中去 教育技术支持并实现整合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机遇支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学习教育技术 积极参与教育改革1.信息社会发展的必需知识传递者指导者 促进者伙伴资源提供者设计者研究者管理者 组织者教师角色的变化知识传递者2.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有 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 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提高教师的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综合考虑和协调教育系统各要素 目标驱动、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媒体的利用与开发能力媒体的功能、特性及选择 教学软件的开发 掌握教育技术、提高素质2.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有利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 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教学创新精神与能力搜集资料、获得信息服务教学的能力策划、设计、规划、组织教育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希望带给诸位的能力2.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分析、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协作、协同工作能力发布信息、表现能力表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