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294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宇宙和 微观世 界宇宙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银河系与恒星,太阳系与行星,地球和月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组成的特点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概念:物体抉物质的多少2、单位: 千克(Kg)3、测量: 天平的使用固: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律。粒子间有强大作用力,固 体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力比 固定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分子间距离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作用力 很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质量A、放-调-加-读-收C、 左物右码 m 左=m 游码+m右B、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值,加减砝码要用

2、镊子,潮湿的物体 和化 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1kg=103g=106mg=10-3 t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公式:=m/V 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平均密度: 平均= m总/V 总3、单位:千克/米3(kg/m3) 1 kg/m3=1.0 10-3 g/ cm3 水= 1.0 103 kg/m3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测量:量筒的使用:注意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位置,然后正视,视线与筒内液体的凸顶或凹底相平体积的测量:(1)V=Sh (2)排水法V物体=V排开的水、溢杯法V物体=V溢出的水、悬垂法V物体=V2 V1 测密度的原理:=m/V (1dm3=1

3、L 1cm3=1mL 1L=103mL )密度的应用多彩的物质世界(一)鉴别物质的种类:(二)鉴别物质的真伪:(三)鉴别物质是实习的还量空心的:A、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看待,由物体=m物体/V物体,求出物体,与该物质密度比 较如果物 ,则为空心。 若物= 则为实心 B、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看待,由m= 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与m 物体比较,若m m物体则为空心,m= m物体则为实心C、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看待,由V =m/ 求出V,与V物体比较,若V V物体,则为空心 的,若V = V物体,则为实心的运动力运动和力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所选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物体

4、的位置变化运动的 描述 运动的 快慢运动快慢的比较:匀速直线运动:直线、速度不变平均速度:变速运动V平均=S总/t总相对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测量的工具(停表、刻度尺) 单位(s、m) 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m=109nm 长度测量的特区方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利用工具平移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概念: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 :V=S/t 单位:米每秒(m/s) 1 m/s=3.6Km/h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单位: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力的

5、示意图: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既作用和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现象:物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二力 平衡平衡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物体受两个力;这两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重 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所受到的力 (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大小: G=mg (通常取g

6、=9.8N/kg近似地g=10N/kg)其中g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上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弹力定义: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F=kx (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x 为弹簧伸长量)弹力的方向拉力:沿着橡皮筋(或弹簧)离开被拉物体压力和支持力:垂直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物体(或被支持)的物体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注意事项(略)摩擦力定义:互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布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可分为静摩擦力、动摩擦(滑动

7、摩擦和滚动摩擦)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磨擦面彼此离开等简单的机械杠 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要素: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分类:省力杠杆( F1 F2、 L1L2 )、费力杠杆(F1F2、 L1 L2 )、等臂杠杆(F1=F2、 L1 = L2 )滑轮定滑轮:不省力和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F=G

8、(不计摩擦) S=h n=1 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本质 L1 = 2L2 的杠杆,省力杠杆。 拉力 F=G/2(不摩擦和滑轮重);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承受货物绳子的段数 n=2 杠杆示意图:滑轮组:省力,可以改变但不一定改变力的方向。F=(G物+G动滑轮)/n S=nh 轮轴:斜面:力和机械压 强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P: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 计算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 Pa (或牛顿每米 N/m)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 体 的 压 强 产生的原因 :液体压强的规律: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加;连通器:上端

9、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1)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面产生压强 (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动散开的容器壁产生压强 (3)液体内部由于各相邻部分之间的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测量仪器:压强计 计算公式 :P=gh大 气 压 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重力、流动性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马德堡半球实验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此实验与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的内水银的多少,管是否竖直等无关 测量仪器:水银气压计和

10、金属盒气压计 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大气压的变化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米大气压降低100帕 与天气、季节变化有关:一般晴天高,雨天低。冬季高,夏季低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浮 力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下表的面压力差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实验法:F浮=G-F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液gV液平衡法: F浮=G(漂浮或悬浮)物体沉浮的条件(V物=V排)F浮=G物 ( 或 液= 液),

11、 悬浮F浮G排 ( 或 液 液),上浮F浮G排 ( 或 液液), 下沉 物体漂浮的条件(V物V排): F浮=G物 浮力的应用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或下沉密度计:漂浮的条件 F浮=G物 ,被测液体密度越大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密度计的位置也就越高气球和飞艇: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浮力压 强 和 浮 力机 械 能动能和势能定 义决定 因素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动能的大小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决定 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决定 弹性势能的大小由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决定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

12、能的总和叫机械能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机械能的转化:通常是减少的那种能量转化为增大的那种能量机械能守恒: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若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就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看m和V怎样变化) (看m和h怎样变化)功和 功率功功率定义: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力对物体了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功的计算:W=Fs 单位:焦耳 1J=1Nm 以下三种情况力对物体不做功:“不劳无功”既F=0“不动无功”既S=0“劳而无功”既F0,S0但是FS使用任

13、何机械都不省功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计算公式 :P=W/t, P=FV 单位:瓦特 (w) 1KW=103W , 1MW=106W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机 械 效 率基 本 概 念有用功:在使用机械做功进,对人们有的功,用W有表示 .如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有=Gh,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有=fS物 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表示。 总功:使用机械时,总共做的功。 W总= W有W额 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 W有/ W总 ,1怎样提高 机械效率改进机械的结构;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小摩擦;同样的机械,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总功的计算方法:W总= W有W额 W总= W有/ W总= Fs 将物体 举高时: = W有/ W总 = Gh/ Fs= G/ Fn= W有/ W有W额= Gh/ (Gh+ G动h)=G/ (G+ G动) 拉着物体水平移动时: = W有/ W总 =fS物/ Fs = f/ F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