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1199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浙江省湖州中学 吴维平我们的认识与思考一、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评价的理念1、目的:促进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 发学生、教师、学校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 步,实现自身价值。 2、内容:综合。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方式:多样。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4、主体:多元。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5、特别关注:过程。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一)、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 (二)、新课程学生评价的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学科

2、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 评 价方法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新课程教师评价的重点 1、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 师德、对学生的关注,教学设计能力,交流与 反思能力。打破以学生成绩论教师工作成效的 唯一依据 ) 。 2、重视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 反思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师师、学生、家长长和 管理者共同参与,体现现多渠道信息反馈馈的教师师 的评评价制度)3、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二、我校评价的总体框架(一)学生评价1、学科评价;2、活动评价;3、综合素质评价。(二)教师评价1、课堂教学的评价;2

3、、自我评价(电子业务档案);3、学生参与的评价。三、评价的组织机构(一)新课程评价领导小组(二)相关操作小组:1、学分认定组织机构2、综合素质评价小组3、教师评价小组1、学分认定组织机构:(1)学分认定领导小组;(2)学科学分认定小组;(3)学分认定仲裁小组。2、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组 长:分管德育校级领导 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 成 员: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艺术教研组长3、教师评价小组:组 长:分管教学校级领导 副组长: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 成 员:教务处、政教处、办公室相关人员我们的实践与探索一、学生的学分认定学分认定考核的原则:(1)体现新课改的特点: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2)强调可操作性:尽可能简单易行;(3)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一)、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 会、科学学习领域的学科模块的学分认 定(满分100分)1、过程评价共40分:出 勤:10分、课堂表现:10分、作 业:10分、学科特点:10分。修习时间若未达到规定修习时间的2/3 ,则不能取得该模块学分,不参加过程性评 价,需重新修习;出勤分=(1)出勤10分(2)课堂表现10分(物理、化学和生物包括实验操作 、) (3)作业10分作业质量(包括订正)、上交作业的次数及时程度分别给出4-10分不等。若作业上交次数少于1/3,则作业 成绩给0分。(4)学科特色评价10分。根据学科的特 点制订方案(见各

5、学科方案) l政治(综合探究):10分视综合探究任务 完成的表现和效果,分别给出4-10分不等。若 学生不参加或者消极参加综合探究,表现非常 差,不能达到综合探究基本要求的,则给予0 分处理;l英语(口试内容):背诵课文、读单词、短 文,就某一话题即兴演讲。根据语音、语调、 流畅程度,分别给出0-10分不等的成绩。2、终结评价(模块测试):统一命题组织测试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学科组统一组织评卷成绩均折合为百分制。3、模块考核成绩终结评价分60%过程评价分(二)、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 的学科的学分认定1、过程评价共50分:其中包括:出勤、学习 态度、课堂表现。 2、终结评价(模块测试):

6、每学完一个模块后 ,由学校统一组织测试(测试可以采取多种形 式)作为终结评价成绩(以百分制计)。 3、模块考核成绩终结评价分50%过程评价分(三)、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1)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20分;(2)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记录-20分:(3)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 ),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20分;(4)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 小结-20分;(5)课题研究学习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解 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多媒体课件 等)-20分。2、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社会实践时间-35分(以每天5课时计,每少一课时,无论病、 事均扣

7、一分,扣完为止。)社会实践内容-35分(记录活动内容,如活动安排、日记、体验 材料等)社会实践体会-30分(活动总结和体会)3、社区服务学分认定 (1) 时间25分(每少一个工作日扣5分)(2) 服务对象评价30分;(3) 自我鉴定15分;(4) 指导、带队教师评价30分。 (四)、关于在学分认定中碰到的几个 问题的思考和对策:(1)模块测试的时间不够统一,学校统一安 排带来一定的不便; (2)学分认定与期末考试和会考的关系。学 分认定的权威性; (3)学分认定中模块测试的标准把握以及校 际之间的差异性; (4)学分考核不合格的补考; (5)学分认定与学籍管理的有关问题。二、综合素质评价: 1

8、、审美与艺术:艺术模块测试成绩+活动参与+艺术水平 艺术模块测试成绩:各个艺术模块考核得分的平均分; 艺术活动参与分:以参加学校每年的艺术节活动和其它省 、市、校艺术活动为标准计分; 艺术水平分:以艺术中的乐器、声乐、书画等艺术等 级为标准分别给出不同的分值。 2、 运动与健康: 体育模块测试成绩+活动参与+体育水平(1)体育模块测试成绩:各个体育模块考核得分的平均分。 (2)体育活动参与分:以参加学校每年的体育节活动和其它省 、市、校体育活动和比赛为标准计分。 (3)体育水平分:以各体育项目的等级运动员为标准分别 给出不同的加分值。 3、劳动与技能: 理、化、生实验操作成绩+劳动态度+活动参

9、与(1)理、化、生实验操作及技术领域成绩:理、化、生的实验操作按以往证书会考 实验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 (2)劳动态度:以每学期劳动值周班的劳动表现及其它 相关态度为主进行评分; (3)活动参与:以参加学校每年的科技节活动和其它省 、市、校科技活动和比赛为标准计分。4、探究与实践l以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与结 果评价。三、建立教师的“电子业务档案” ,促使教师自我评价1、自我评价。提倡教师自我回顾、自我整理 、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我促进。 2、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电子档案”的内容 :教师个人简介;工 作量及兼职情况;教科研情况 ;教研活动 ; 教学成果 ;进修情况 ;获得荣誉。 四、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1、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 的“学”转变。2、 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 学生在学习过习过 程中情感态态度的发发展转变转变 。3、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 五、学生参与对老师的评价 1、粗线条,便于操作:选择题、填涂 2、评价内容:师德师风、教学效果、批改辅导、教学方法、 总体印象 3、保护教师 :“好”、“较好”、“一般”,而不设“差”。 4、每学期未进行一次教学情况的调查。 5、及时反馈。谢谢敬请指导0572-21336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