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1167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纲 下 载1. 人类对遗传 物质的探索过程 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 基因的概念 4. DNA分子的复制 必修二 第三章 基因的本 质热 点 提 示1.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分析2.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复制及相关计算3. 基因与DNA、染色体、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4. 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在人血缘鉴定、刑事侦破中的应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S R S 对照 “转转化因子” 答案: DNA答案: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 己;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具有贮存巨大数 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

2、力;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 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答案:基因重组。答案: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叫同位素示踪法)。 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 去观察它们的作用。答案: 35S 32P 35S 32P 宿主细胞内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外 宿主细胞 DNA 答案:噬菌体的结构包括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外売。侵染细菌的过程包括 :吸附、注入、生物合成、组装,释放。答案: RNA DNA DNA答案:DNA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 DNA能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浙江科技版) 随着对病

3、毒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发现许多病毒中含有RNA,却没有 DNA。为了弄清RNA病毒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烟草花叶病毒(TMV,它是由 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感染和重建实验(如下图),证明了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a、b)及其对叶肉细胞的感染和病毒重建(c)实验是这样进 行的:首先,从TMV中分别提取RNA(占6%)和蛋白质(占94%), 然后用RNA和蛋白质分别去感染烟草。结果发现:单独用病毒的RNA就可以使 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说明病毒RNA进入烟叶的细胞后,能繁殖出正常的 病毒后代;病毒的蛋白质,不能单独使烟草感染;用RNA酶处理过的R

4、NA(RNA 被水解),没有感染力。图(c)表示了分别来自不同病毒株系的RNA和蛋白质混合 后感染烟草,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而不是提供蛋白质的 株系。 1.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提示】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R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 地去观察二者的作用;并将不同生物的RNA和蛋白质外壳组合成“杂种 ”来进一步验证二者的作用。 2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这些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 RNA是它的遗传物质。3举例说明引起人类某些疾病的RNA病毒有哪些? 【提示】 从2002年底到2003年的春夏之交,在我国广东、香港、北京 等地出现

5、了大面积感染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事件,引起这种疾病的病 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该病毒就属于RNA病毒。除了冠状病毒之外,造成人 类疾病的RNA病毒还有小儿麻痹症病毒、脑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它们的遗 传物质都是RNA。项目 内容 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 者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同事实验 原理S型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 症对S型细菌中的 物质进行提取、 分离,分别单独 地观察各种物质 的作用实 验 过 程 及 结 果R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S型活菌 小鼠 死亡S型活菌 S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 小鼠 死亡实验 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 化因子”S型细菌的 DNA是遗

6、传 物质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R 型和S型) 2.体内转化实验 是基础,仅说 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 转化实验进 一步证明“转化因子” 是DNA 3.两个转化实验 都遵循对照原则特别提醒: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 它们的作用。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 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 了基因重组。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是( )A将无毒R型活细菌与有毒S型活细菌混合

7、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将无毒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才转化为S型细菌解析:选项内容指向联系分析AS型活细菌中的各成分没有分开,不能证明是DNA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该结论仅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将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基中,不能分 清它们谁是转化因子DS型活细

8、菌的组成物质分开后,只有DNA使R型细菌 转化成S型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D1实验分析实验 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实验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法(或同位素示踪法)设计 思路S是蛋白质特征元素,P是DNA特征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 素分别标记 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过程 与结果实验 过程 与结 果实验 分析35S标记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 壳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 32P标记 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内部 实验结 论DNA是真正的遗传 物质(1)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专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

9、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因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4)因为P几乎都存在于DNA中,而S绝大多数存在于蛋白质中,所以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2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相同点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 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 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 不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都能证明DNA是遗传

10、物 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 同 点方 法 不 同艾弗里实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 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 与R型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2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 包括4个步骤: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 B C D解析:T2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 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 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

11、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的结论。 答案:C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 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经离心处理后,离心管的上清液 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含有被感染的细菌。如 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说明噬菌体被标记的物 质应为DNA,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先用含32P

12、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使细菌体内核苷酸中含有32P,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的 DNA中就会含有32P。 答案:D【例1】(2010广州模拟)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思路点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 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 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

13、的遗 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自主解答:_答案:C误点警示:含DNA的病毒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含RNA的病毒以RNA作为遗传 物质。常见的错误表述是生物的遗传物 质是DNA和RNA。【例2】 (2010南京模拟)有人试图通过实验 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 毒侵入 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 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 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 A全部无 全部32S全部31P B全部有 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 C少数有 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 D全部有 全部35

14、S少数32P,多数31P思路点拨: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 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 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遗传物质的模板是自身核酸(含32P),所用的原 料是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 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自主解答:_ 答案:D 规律方法:(1)若用32P和35S标记病毒而寄主细胞未被标记,相当于间接地将核酸和 蛋白质分开,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32P标记。 (2)若用32P和35S标记寄主细胞

15、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外壳中均有 标记元素。 (3)若用C、H、O、N等标记病毒而寄主细胞未被标记,则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 有标记元素。(4)若用C、H、O、N等标记寄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找到标记元素。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标记元素的种类及标记对象。在生物的遗传物质探究实验中,由于病毒较为简单,一般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DNA、RNA、还是蛋白质。 病毒的成分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若探究蛋白质和核酸谁是遗传物质设 法将两者分开,单独侵染宿主细胞,看能否增殖或个体是否出现患病症状即可证 明;若探究某种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则借助酶水解法,观察能 否增殖即可证明。【例】(2008上海高考)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 毒(简称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 出预防禽流感的疫苗并投入生产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要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 培养基上,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其原因是 _。(2)利用特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