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609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测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京市 2016 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1、语言文字运用(16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胚胎 pi 怪癖 p 犄角 j 不露声色 luB、翘首 qio 狙击 z 蓊郁 wng 烟熏火燎 lioC、晌午 shng 缱绻 qin qun 潜藏 qin 一蹴而就 cD、恫吓 xi 嫉恨 j 镌刻 jun 长歌当哭 dng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我国每年出版的专著 ,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 、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 ,这是非常可惜的。A、汗牛充栋 心智 默默无闻B、叠床架屋 心

2、志 默默无闻C、叠床架屋 心志 湮没无闻D、汗牛充栋 心智 湮没无闻3、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卞之琳的早期诗作精巧细致, 。诗人的琴弦早已沉寂,他的学识在莎剧的翻译、研究上得到了施展。映出年代的久远传来一丝凄凉的古香如古瓷小摆设这样的古瓷惹人喜 欢略许的晦涩又像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细纱2却经不起风吹雨打A、 B、 C、 D、 5、下面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七轮“中美经济对话”

3、开幕式上讲的一段话,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这段话的含义。 (40 字以内) (4 分)虽然我熟悉的是中国秧歌,雅各布卢财长了解的可能是美国街舞,但不同的舞蹈都是对舞台的丰富。无论单人舞、双人舞,还是双方参加的集体舞,中美都感到有收获。2、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张久中墓志铭曾巩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

4、。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 ”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 ”其弟乃止。君年若干。祖某,考某

5、。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选自元丰类稿 )3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学散,不报 报:批复B、余不能损益也 损:损害C、约君之弟曰 约:阻止D、而属予铭 属:嘱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6、同的一项是(3 分)A、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B、不病以其所不为 其皆出于此乎C、君幼孤,养于兄嫂 虎兕出于柙D、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9、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4 分)3、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雨寄崔碣 杜牧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1)前两联如何描写“江上雨”?(4 分)(2

7、)联系全诗,简析颈联的作用。 (4 分)4(3)尾联中“一恨”具体指什么?(2 分)4、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 (庄子逍遥游 )(3)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4) ,春有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5)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6) ,不思其反。 (诗经氓(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

8、2-15 题。花狗萧红在一个深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 有的说: “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 “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5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

9、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黄布口袋。“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

10、和她吵架,她一生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所以每当晚饭

11、以后,它挨着家是凡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6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

12、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12、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6 分)13、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 (4 分)14、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4 分)15、请探

13、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作者哪些情感。 (6 分)76、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8 题。旅游三香流沙河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 “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 ”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

14、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

15、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