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602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2016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语文科试题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 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选择题(1-6 题、12-14 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其余的答案请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上。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

2、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

3、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

4、,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 “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 、 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2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

5、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 ,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

6、学的实用价值。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

7、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

8、有着明显的不同。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既长

9、,美风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本州召迎主簿。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与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在县有清绩。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中舍人。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于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高祖甚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祖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见亲爱如此。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中大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

10、,为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改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谥曰孝子。孺少与从兄苞、孝绰齐名。苞早卒,孝绰数坐免黜,位并不高,惟孺贵显。(节选自梁书)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七岁能属文 属:写,书写 B其见亲爱如此 见:看见C改为都官尚书 改:改任D孝绰数坐免黜 坐:因获罪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B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

11、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C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D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刘孺年幼时聪明过人。镇军沈约听到他的名声,招他为主簿,经常与他一起出游聚会赋诗,他的文才很为沈约叹赏。B刘孺年轻时喜欢写文章,曾经在皇帝身旁写李赋,受命便成,文思敏捷,下笔不加涂改,高祖十分赞赏。C中大通五年,刘孺任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上任不久,又改任都官尚书,兼任右军将军。D刘孺年轻时与堂兄苞、孝绰齐名,苞早逝,孝绰被罢官,但他们的地位都不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携以之官,

12、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5 分)(2)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5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3、)(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描述了蜀道的高与险,飞禽走兽都难以飞越与攀援。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 _,_ _。 ”(3)韩愈师说中“_ _,_ _”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大众对于李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称他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绝不是恭维之语。初到美国,李济看到美国国会的卷宗里面记录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脑容量比

14、较小,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李济很想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1920 年夏,他进入哈佛大学,改学人类学。1922 年 12 月,李济做了题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的报告,反响很大。罗素撰著中国问题时,大段引用了李济的观点。1923 年月,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之初,李济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教授社会学和人类学。南开时期,李济结识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相识不久,李济就指出他在昆明做过的人体测量有些数字是错的。丁文江很欣赏这位“直道而行”的小兄弟,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1923 年 8 月 25 日,河南新郑有人挖井挖出文物,一位陆军师长追缴了文物,又派工兵继

15、续挖掘,竟然出土了一批青铜重器。此事引来美、法、瑞典等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寻宝” 。美国弗利尔艺术馆也组织了“中国考古发掘队”来华。61925 年 4 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年轻的李济受聘为唯一讲师。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古的“光荣”皆由外国专家享受,李济希望这样的局面不会继续很久。后来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来信,邀请哈弗博士李济加入美国考古队。李济回信提出: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在中国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毕士博回信说:“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6 年 2 月李济与地质学家袁复礼沿汾河流域进行旅行调查,他们在西阴村发现了一片布满史前陶

16、片的地方。回到北京,他们决定对西阴村进行发掘。毕士博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商定:考古团由李济主持,经费主要由弗利尔承担,文物暂由清华保管,今后交中国国立博物馆。1926 年 10 月,李济率队来到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 。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发掘过程中,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1928 年 8 月,史语所代所长傅斯年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对殷墟进行调查,回京后,董作宾向傅斯年建议对殷墟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