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601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甩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 ( 共 36 分

2、)1、(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 甲 (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 乙 (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

3、塘月色, 更是如雷贯耳, 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 丙 (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草如荫 B槛(jin)外山光 C芦蒿 D应和(h)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俭朴消磨难免 B俭朴消耗不免C简朴消磨不免 D简朴 消耗难免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 B流连忘返 C如雷贯耳 D莘莘学子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

4、排高低起伏的土山,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A B C D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意境最接近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B山川佳色澄悬镜 松竹清阴静读书C贵客登堂谈真道 高朋满座叙福音D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答案】1A2C3C4D5B【解析】1试题分析:B 绿草如荫-绿草如茵,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试题分析:“简朴”着重指简单朴素,运用范围较广泛,可用于语言文字方

5、面(如“语言文字简朴无华”),也可用于生活作风方面(如“他在吃、穿方面一向简朴”),还可用于设备条件方面(如“这是一间设备十分简朴的办公室”)。 “俭朴”着重指节俭朴素,运用范围较小,多用于个人生活方面,如:“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消磨是没有目的的打发时间,消耗是有目的的。“不免”强调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会出现一种结果,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陈述。“难免”强调的是某种结果不容易避免。多用于规律性的情况或有一种解释或宽慰的语气,后者暗含没什么,事情不太严重的意思。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试题分析: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

6、容人的名声大。3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试题分析:B 联写环境与读书,故与文中对联意境相近。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

7、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陈情表中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

8、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

9、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 4“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 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

10、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6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语还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拐弯抹角。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

11、看得懂”。D中国圣人“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7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B文章第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C文章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需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B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

12、不得不编造出来的,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5同萨义德的看法。 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答案】6B7C8A【解析】6试题分析:文中表述为“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所以“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错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分析:本段的分论点是“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是举史家蒋廷黻的例子证明“为贤者讳”。考点:分析语言特色

13、,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8试题分析:B 项,“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错误;C 项,“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错误;D 项,“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错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雪屋记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夫玄冥司令,

14、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

15、果哉者则又6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 2013 年版)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 韪:正确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11下列用“/“给文中画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 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1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