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591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绵阳市普明中学 2016 届高三 10 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注意:1-6 题,12-15 题答在机读卡上,其他题答在答题卷上) 第第 I I 卷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题分,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寻找汉字里的中国思维王鸿谅“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出土了很多大象的骨骼,这说明殷商时期的黄河流域,是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很适合大象的生存,只是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大象变得十分稀少甚至绝迹。那个时期的大象,就好比后来的牛或马,在人类的生产

2、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论衡书需篇记载着“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象耕鸟耘” 。甲骨文里的“为”字,从手从象,看起来像人用手牵着一头大象,表示驾驭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应该就是这种传说的见证。从大象而来的“象”字,与语言相结合之后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可以指形象, 尚书皋陶谟里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它也可以指意象, 周易系辞上里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所宜,故谓之象。 ” “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哲学思想领域,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 ”研究者王

3、作新说, “论天体,说天象;论人体,说脉象;谈思维,则有想象、意象。 ”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这样总结:“盈天下而皆象矣, 诗之比兴, 书之政事, 春秋之名分, 礼之仪, 乐之律,莫非象也。 ”对“象”这个字,从构形到赋予多层次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东方式认知和思维方式“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客观物象是这种认知的起点。体现在造字里,就是象形,对事物进行描绘。许慎在说文里解释为,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这种描绘并不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绘画,而不是文字。从绘画跨越到文字,关键在于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这就是古人说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4、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种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自然万物可取象,人2类的社会活动可取象,人类在社会活动中获知的抽象概念也可取象,就像周易里说的,“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体现在文字的演变上,就是从源生字到孳生字的发展,音、形、义的组合方式,让文字的丰富有了无限种可能。“象”与“意”的关联,一直就是古代文献乐于论述的主题。 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 ,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在“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过程里,人们的认知和思

5、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首先是对客观物体表象特征的考察,这是具象的,但是人们的观察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表象的描述,而是对客观物体进行抽象和归类,在造字时取其特征,由一个而知一类。比如甲骨文里的“人”字,并不是具体某个人的肖像描绘,而是一个侧立的人形。这种提炼的特征,最后固定为表意的汉字,又成为一种意象的存在。这种频繁的思维转换,也让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不同于西方科学,并不是通过内在的微观本质的分析来获得规律,而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引用相关典籍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周易

6、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句,旨在佐证“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 。 ,B引用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盈天下而皆象矣莫非象也”这一段话,目的在于说明“象”字在传统文化里也可以指意象。C引用沦衡书需篇中“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 ,意在说明殷商时期的大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 ,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这些都说明“象”与“意”之间存在着关联。2下列关于“象”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象”字源于大象,应该属于象形字。在甲骨文字形里。 “象”字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B “象”字与语言结

7、合之后,具有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既可以指形象,也可以指意象等。C “象”字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哲学思想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都有其3身影。D “象”字从构形到赋予多重内涵,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这一东方式的思维方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说中的“象耕” ,可从甲骨文里的“为”字得到佐证,该字从手从象,表示人用手牵着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B文字和绘画都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而绘画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在取象过程中需要借助于思维创造,这样绘画就跨越到了文字。C “人”字的创造过程中,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即观察表象特征抽象

8、和归类取其特征。D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比西方科学更为合理。二古诗文本阅读(二古诗文本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4-7 题。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

9、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曰:“是赚子弟辈束耳!”富公以告,先生曰:“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 ”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

10、震泽,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公执政,行新法,4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恶之不已。(选自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注】 束:送给教师的报酬。震泽:即江苏太湖。公帑(tn):国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古行高 气古:气质古雅B人莫能干以私 干:求取、追求C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 克:克服、制伏D荆公恶之不已 恶:痛恨、忌恨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11、全部说明陈襄积极兴学的一组是( )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 安是之,皆为施行 先生力言青苗不便 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 富公久而益奇之 自反而缩,何嫌人言A BC D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予浦城县令之职,他断案英明果决,不徇私情,并在当地首倡学宫,亲自为弟子们讲学,当时追随他学习的弟子达五百余人。B陈襄任仙居县令时,大力推行教育,在处理公务的间隙,还热心为弟子们解答疑难。离任时仙居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他离开。C陈襄在河阳兴办学宫时,有人诽谤他是在赚取年轻人的学费,他毫不

12、畏惧;有人劝他罢讲,他反而越发尽力讲学。D常州河运水渠淤塞,使太湖水不能流入到长江,常酿成水灾。陈襄安排百姓疏通淤渠,挖开望亭古堤,使太湖积水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 分)(1)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译文:_(3)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译文:_(二)古诗词鉴赏(二)古诗词鉴赏(1111 分)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第 8-9 题。少年游 蒋捷5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注】蒋捷,宜兴竹山人,又号竹山。宋

13、亡后,遁迹不仕。8请说明“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的含意。(5 分)_ _ _ _ 9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6 分)_ _ _ _(3 3)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分) 10.补全下列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1) 逍遥游中,庄子言简意赅而又深刻的指出“逍遥游”境界的句子是“_ ,_ ,_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刘裕不凡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 ,_ ,_ .”三小说文本阅读(三小说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生生 命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 56 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九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