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170437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1:俗语说“见多识广”,让学生多做题,把题目做活、 做通,而不是越做越死;师2:构建学生知识网,努力形成知识、方法、思想体系, 把知识纳入系统;师3:精选资料,教师下题海,精选习题,教师把知识与方 法教到位;师4: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对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 要求,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师5:教学中要整合多方资源。整合数学各个知识点,通过解 题形成体系;与其他学科要整合;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要整 合。华罗庚先生说过:“避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 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 ,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变厚了。 学并不到此为止, 懂并不到此为透, 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

2、那些学 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 出关键性的东西来。”明确目标、关注过程、注重回归油车港镇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中考复习有效性的探索三大目标四个阶段五点认识三大目标 围绕考试说明理顺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围绕专题复习渗透思想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围绕精选习题提升综合能力,纳入知识系统.四个阶段一、知识点复习二、专题复习三、综合模拟四、能力提升一、知识点复习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好一本书。这本书要考虑知 识点的覆盖,又有新颖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 培养,几经对比,后来我们选了浙江中考;备 好一份试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 新颖性,选了SMJ,作为单元试题。从考纲与 教材出发深入

3、备课,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理好 知识点,选好题,上好课。作业布置以浙江中 考为主, SMJ试卷作为考试。关键字、词: 细、到位、融会贯通二、专题复习围绕专题复习,如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 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 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备课组精选 习题,选好题,上好课,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关键词:思想、方法、渗透、归纳、形成体系1、函数y=ax2-ax+3x+1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 值与交点坐标。当a=0时,为一次函数y=3x+1,交点为(- ,0);当a不为0时,为二次函数y=ax2+(3-a)x+1, =a2 -10a+9=0.解得a=1或 a=9,交点为

4、(-1,0)或( ,0)为什么要分类?问题由函数二字而生。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1).xy0.PA(1) 过P作y轴的垂线PA,垂足为 A.点T为坐标系中的一点。以点 A.O.P.T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 四边形,请写出点T的坐标?xy0.PA(2) 过P作y轴的垂线PA,垂足为 A.点T为坐标轴上的一点。以 P.O.T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OP相似,请写出点T的坐标?ACO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 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2-x-2相似三角形ACO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 在,求出所有

5、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2-x-2两三角形相似得:化归到基本图形3、如图,直线AB经过圆O的圆心,与圆O交于A、B两点,点C 在圆O上,且AOC=300,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 O不重合),直线PC与圆O相交于点Q,问点P在直线AB的什 么位置时,QP=QO?这样的点P有几个?并相应地求出OCP 的度数。ABCPOQ 解:符合条件的P共有3个:当点P在线段OA上时,OCP=400;当点P在OA的延长线上时,OCP=1000;当点P在OB的延长线上时,OCP=200;点P在线段OB上,显然有PQOQ,所以点P不可能在线段OB上.解法:设OCP=x, 分类讨论+

6、方程思想三、综合模拟本阶段精选试卷,作为考试及练习。应充分暴露学生的 薄弱之处,对于试题或习题及时反馈、分析、纠错,结 合试题,注重知识、方法回归考纲、回归课本。本阶段 每周要考几次,另外,其他阶段也要渗透综合测试,这 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关键词:及时反馈、错因分析、知识回归、方法提炼09台州中考24(考纲上也有)如图,已知直线 交坐标轴于 两点 ,以线段 为边向上作正方形 ,过点 的抛物线与直线另一个交点 为 (1)请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正方形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 下滑,直至顶点 落在 轴上时停止设正方形落在 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 ,求 关于

7、滑行时间 的 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4)在(3)的条件下,抛物线与正方形一起平移,同时 停止,求抛物线上 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第24题)以作正方形为背景, 体现知识的综合及分 类的思想。(2010嘉兴中考第10题) 10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斜边并且 在AB的同一侧作等腰直角ACD和BCE,连结AE交CD于点M,连结BD交CE于点 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MNAB; ;MN AB,其中正确结论 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MADCBNE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4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A,交y轴于点B (1)求A、

8、B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P(x,y)(x0)是直线yx上的一点,Q是OP的中点(O是原点),以PQ 为对角线作正方形PEQF,若正方形PEQF与直线AB有公共点,求x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记正方形PEQF与OAB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 数解析式,并探究S的最大值(2010嘉兴中考第24题)平时重视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同时渗透猜想、分析、论证的数 学思维方法。模拟卷24、杨柳同学是一个爱学习、喜欢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习正方形时,他在纸上 画了一个正文形ABCD,用一个450的等腰三角板进行操作实验。下面是他的一个操作 实验:他把450角的顶点放在

9、正方形的顶点A处,绕A点顺时针旋转,三角板的两边分别 与正方形边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 (如图1),发现BM+DN=MN.(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他猜想BM+DN=MN也成立.请你帮忙证明.(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他发现BM+DN=MN不成立了.那么BM、DN和 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你的猜想.BAADCMN图1B图2 图3CDMNABCDMNABCDMN万变不变其宗;知识回归-三角形旋转+三角形全等 。嘉兴兴中考23如图图,已知O的半径为为1,PQ是O的直径,n个相同的正三角形 沿

10、PQ排成一列,所有正三角形都关于PQ对对称,其中第一个A1B1C1的顶顶点A1与点P 重合,第二个A2B2C2的顶顶点A2是B1C1与PQ的交点,最后一个AnBnCn的顶顶点 Bn、Cn在圆圆上 (1)如图图1,当n1时时,求正三角形的边长边长a1; (2)如图图2,当n2时时,求正三角形的边长边长a2; (3)如题图题图 ,求正三角形的边长边长an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知识回归:勾股定理+方程思想难点:如何转化重视知识回归、方法提炼,在难点的突破上多见 识一些题型是有益的。四、能力提升本阶段力争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为学生查漏补缺.方法:收集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周三备课组活动汇总;另

11、外 广选、精选习题,为学生排忧解难,突破思维定势;把方法、 知识纳入系统。关键词:寻找问题、发散思维、解题回归、纳入系统纲络资源-2009年中考冲刺数学强化训练120题(精选部分)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分别交 轴、 轴于 两点点 、 ,以 为一边在 轴上方作矩形 且 设矩形 与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1)求点 、 的坐标; (2)当 值由小到大变化时,求 与 的函数关系式; (3)若在直线上 存在点 ,使 等于 ,请直接写出 的取值范围 难点是第三问: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以 OC为直径作圆,利用三角形相似求得 ,另 外b0,所以0思维的发散性、跳跃性; 回归课本、回归考点

12、。从2010浙江省各地市二模试卷中精选习题、重新汇编:下选取其一 16、对于三个数a,b,c,用maxa,b,c表 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 max1,2,3=3;则 maxsin300, =_; 若max =5,则 的取值范围_; max 的最小值为_.1填2不对 ,填3回归考点、课本 阅读理解+图象法(数形结 合)+分析推理五点认识一、从长计议二、适度超前中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初中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从一开 始就树立中考意识,能力培养意识。适当超前的教学进度,能为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助于学 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当时,初三寒假

13、作业-选 了一套中考模拟卷并配有答案的让学生去完成,提前学习与 感受中考题型,答案有助于对照所做的是否正确)三、关注差异 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结合中考7:2:1的中考说明,教师教学要有针对性。四、解题回归 数学学习、中考复习离不开解题,不讲提炼、不重方法的题 海战术不可取;教师下题海,提炼出好的习题,分类汇总, 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通过平时的教学,努力让所教的学生 也有自己的方法与知识体系,不断提升、发展能力,这对其 后序的学习也是有利的,需要的。五、整合资源1、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整合:知识点的整合、思想方法的整合 、知识体系的形成;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尤其是尖子生;3、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的整合;4、同伴互助,教师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上是我们的一点做法与体会,不当之处,恳 请您提出宝贵意见,对此,我们将不甚感激。祝国庆节快乐!也祝我区的中考事业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