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的变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0375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服饰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服饰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服饰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服饰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服饰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服饰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服饰的变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服饰的变迁服饰变化阶段 代表服饰 1840 19491949 19781978至今男装: 长袍马褂、中山装女装:旧式旗袍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 男装: 女装:丰富多彩旧式旗袍80年代流行的蝙蝠衫新式旗袍 (1)服装的色彩。50年代的苏式服装,60年代 的中山装、制服热,70年代的“绿色海洋” 。1949-1978中国之服装的变化 六大特点 (2)“票证经济”下形成了朴素、实用、色 彩单一的着装风格。折射出国家的物质水 平和综合国力。1954年,全国城乡开始凭布 票供应棉布。三年困难时期,棉毛衫裤、 线衣、线毯、毛巾被、绒毯、浴巾、床单 、毛巾、袜子、汗衫、背心、人造棉布

2、、 麻布、蚊帐、枕芯、枕套等纺织品,一律 凭票供应。靠票证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政 策,极大地限制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消费。 与此相适应的形成了朴素、实用、色彩单 一的着装风格。 (3)“补丁”服装和“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穿着上是以朴 素为中心。当衣服穿破时,常见的做 法是在衣服的破损处打补丁,缝上一 块颜色相宜的布,继续穿用。这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和经济水平低下 的国家来说,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 。在20世纪中期,身着补丁还是思想革 命与进步的象征,甚至也是考察干部 的重要依据。 (4)城市民众的服装沿着大中城市中 小城镇广大乡村这一路径扩展,从 而影响全国,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

3、 (5)文化对着装心理、审美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理想服装形象的认同受中国 文化内涵的制约。中国素有“礼仪之 邦”的美称,非常讲究体面、传统, 要求服装式样端庄、大方,不愿标新 立异,色彩不求鲜艳跳跃,崇尚和谐 含蓄之美。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 特点才有所突破,“时尚”、“个性 化”才成为人们着装的重要因素。 (6)服装的“革命”范式:服装曾是革命的表 征,是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服装的发展,呈 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政 治态度和阶级立场。改革开放之前的服装带 有相当浓烈的“革命”色彩,与政治生活中 的革命话语、革命范式等同一致。苏式服装 与中国传统服装相比,虽然有新异的成分, 但更多是作为革命的象征、对领袖、对马克 思主义的拥戴而形成的时尚。“文革”十年 ,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旗袍、布拉吉 、西装等成为封、资、修的象征,被军便服 取代,这更明显地标明,服装是革命的表征 ,是革命的一部分。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