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生产工艺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0300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电池生产工艺(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电池生产中的 工艺控制点1概要太阳电池性能分类检测过程中的关注点 丝网印刷中的基本考虑 烧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硅片边缘等离子体刻蚀过程及控制 钝化减反膜的作用和要求 扩散工艺及控制要点 制绒要求及有关考虑2太阳电池性能分类检测过程中的关注点1.太阳电池的结构3R= r1+r2r2 = t/S =1cm, t = 200um 125125: r2 = 0.13m ; 156156:r2 = 0.085m r2r142. 太阳电池的等效电路I = IL I0expe(V+IRS)/kT-1-(V+IRS)/RSHISC = IL/1+(RS/RSH)负载匹配! ILIDRSHRS53. I-V

2、曲线和P-V曲线RS = 0.005 ,RSH = 10 ,IL = 34.5mA/cm2, = 16.85,FF = 78.6%,Voc = 623 mV,ISC = 5.23 A 64. 并联电阻对I-V曲线的影响RSH = 10 RSH = 1 RSH = 0.5 RS = 0.005 75. 串联电阻对I-V曲线的影响RS = 5 m RS = 15 mRS = 30 mRSH = 10 86 6. . 烧穿和烧结不足时的烧穿和烧结不足时的I-VI-V曲线曲线RSH = 10 RS = 0.005 RSH = 10 RS = 0.2 RSH = 0.1 RS = 0.005 极端情况:

3、烧穿 短路电流低,开路电压降低很大烧结不足 短路电流低,开路电压不变97.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T = 278 K T = 298 KT = 318 KRS = 0.005 , RSH = 10 10丝网印刷中的基本考虑丝网印刷中的基本考虑 1 银浆的印刷l在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中,可靠的银次栅线的最小 宽度需在150微米左右; l一般来说,对于可靠和可重复的印刷,栅线的宽 度很难小于丝网线直径的四倍;这主要是由生产环 境中需要多次重复使用同时又必须提供足够强度的 丝网的网线直径所决定的。11l对于很细的栅线的印刷可以通过使用腐蚀有印刷 线图案的不锈钢片来代替丝网,开口线条处留有 桥架加固,但这类

4、网板很昂贵因而在生产中很少 使用; l由于一方面要保证线宽尽可能地窄,而另一方面 又要保证线条的横截面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用 于银栅线印刷的丝网板的乳胶层的厚度非常关键 ;12l实验证明,只有当栅线的高度达到20微米左右 时才能实现。但要注意,经过高温烧结,20微米高的银栅线会收缩到一半左右;另外,丝网印刷 后经过高温烧结的银栅线的电导特性会比常规银 材料差3倍左右; l银浆料与扩散有磷的硅的金属接触是太阳电池 制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并对电池的最终性能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 132 铝浆的印刷l利用丝网印刷到硅片背面的铝浆的厚度控制是 非常重要的。如果太薄,所有铝浆均会在后续的 烧结过程中(温度

5、高于577C)与硅形成熔融区域而被消耗,而该合金区域无论从横向电导率还 是从可焊性方面均不适合于作为背面金属接触。 l相反,如果太厚,一方面浪费浆料;同时还会 导致其不能在进高温区之前充分干燥,或许更坏 的情形是不能将其中的所有有机物全部赶出从而 不能将整个铝浆层转变为金属铝。14l丝网版的设计对厚度控制非常重要。丝网密 度和网线直径对浆料穿过丝网的难易程度有直 接影响。作为决定印刷图案的模版是通过涂在 网版上下两面的乳胶层来实现的。单层乳胶的 厚度可以从1微米到超过30微米,更厚的要求通常是利用多层乳胶制备的。因此,影响所印 铝浆的厚度的因素包括:丝网密度、网线直径 、乳胶层厚度、印刷头压力

6、、印刷速度以及浆 料的黏性。15l网版上表面的乳胶层厚度不需要很厚,但下表面 乳胶层需要与要印刷的浆料一样厚。下表面乳胶层 可防止印刷过程中印刷头将网线挤压过度而太靠近 硅片表面。 l通常,铝浆层的厚度需要至少在20微米。如乳胶层厚度太大,很难将浆料挤压穿过网版而到达硅片 表面,除非浆料很稀或印刷头压力非常大,但这些 极端情况一般不采用。 l印刷头压力要足够大以将所期望的浆料数量挤过 网版,但压力太高会导致网版及印刷头表面磨损。16l至于印刷速度太慢会影响产能,而太快又不能挤 压足够的浆料穿过网版。对于挤压一定量的浆料, 通常是速度越快,所需的压力越高。 l浆料黏性太高,挤压足够的浆料穿过网版

7、所需的 压力就会很大;而黏性太低,因浆料流动性太大印 刷出的线条难以保持所设计的截面。 l在全面积铝背场的印刷中,印刷头压力选择尤其 重要。过高的压力会导致硅片中心区域印得太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是硅片的边缘有乳胶层,硅 片中心区域网版要距离硅片近得多;过低的压力又 不能挤压足够的浆料穿过网版,因而印得太薄。 171 1 银栅线的烧穿烧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烧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比于铝浆的 烧结,银浆的烧结 要重要得多;其对 电池片性能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串联电 阻,因而也表现在 填充因子上。18l从尺度上讲,磷扩散的深度远小于1微米,而 栅线至少是120微米宽。在烧结过程中,银会被驱入到掺磷

8、的硅里,因而会减低银硅合金区域下 的扩磷硅层的横向导电率。 l如果银被驱赶得太深,因银硅合金区域很高的 电阻率而使得其所在位置的PN结所收集到的电子几乎不能直接穿过该银硅合金区域,这就使得 作为金属电极的银栅线对电子的收集只集中在栅 线的边沿区域;而相比于银栅线与硅的总接触面 积来说,边沿区域的接触面积只占大约1%。 19l由于银具有较高的功函数,银与硅的接触时很 难实现欧姆接触。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浓度的 磷扩散以防止银与N-型硅之间形成Schottky势垒从而实现欧姆接触。 l然而,遗憾的是,最浓的磷扩散区域靠近硅片 的表面。因此,如果银被驱赶得太深,一方面 会使得高导电性的磷扩散区域被封闭

9、;另一方 面还会使得银与磷掺杂浓度较低的硅区域接触 而形成Schottky势垒从而接触电阻很高。 20l因此,理想情况是在烧结中银被驱赶到硅中的深 度尽可能地浅,但温度要足够高以实现从银浆到银 金属的转变,而同时又使得银能够与硅充分地形成 合金以获得必要的机械附着强度和确保 SCHOTTKY势垒的去除; l温度过高的烧结会将银驱入到PN结区或PN结区 以外的P型区域。当扩散不均应时,这种现象要特别引起关注。由于银本身的功函数较高,不会导致 因穿过结区与P型硅衬底形成欧姆接触而短路。但是,会因为银浆料中的杂质扩散到结区耗尽层而使 载流子复合大为提高,从而降低其性能。 21l总之,磷扩散工序有任何

10、变化,就要重新优 化银烧结条件。 l顺便提到,介电膜如氮化硅等的采用,使以 上要求更为保障。一方面,使得机械附着得到 保障;同时,“死层效应”降低。当然,介电膜 的厚度均匀性和成份均匀性要控制好。 222 2 银栅线的电阻检测 l经过高温烧结后,可以通过测量沿单根栅线的电压降 来检验由于银栅线的电阻造成的损失。方法是,将电池 放置在模拟太阳光下,使电池两极处于短路状态以确保 有最大电流通过栅线,利用万用电表测量主栅线与各次 栅线靠电池边缘之间的电压降。这段距离通常为3厘米左右,对于银栅线质量比较好的情况,所测得的电压降 可以低于20mV;而对于银栅线质量比较差的情况,所 测得的电压降可以高达1

11、00mV。 l比起正常的情况来说,沿栅线较高的电阻损失会使其 最大工作点电压从500mV降到400-450mV,填充因子下 降10-20%。233 背面铝浆料的干燥l烘干过程的目的是使浆料中的溶剂和稀释剂 得到去除。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任何残留的溶 剂和稀释剂会导致浆料往外迸发形成鼓包。 l另一方面,一定厚度的背面氧化铝层是必需 的,以使熔化的铝和铝/硅保持在其位置上;可见,含氧气氛是必要的。 l铝表面氧化不充分会导致熔化的铝和硅穿过 氧化铝层而在电池背面形成铝珠。24l干燥后,在烧结过程中印刷浆料里的铝与硅形成 硅/铝合金,并有一部分铝粉颗粒熔化而在硅片背面形成一层金属铝。 l烧结过程不能太短

12、以保证硅/铝合金的形成,也不能太长而消耗掉所有的铝。 l铝在硅中是作为P型掺杂的,硅片背表面掺铝形成所谓的铝背场,可以减少金属与硅交界处的少子 复合(降低暗饱和电流),从而提高开路电压和增 加短路电流,特别是改善对红外光线的响应。25l经过高温烧结后,将电池放置在模拟太阳光下,利用万用电表依此测量背面与正面各对应位 置之间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除靠近边缘区域 电压稍微低一些以外,其它各点电压应比较均 匀。但是,如果某些区域点的电压比其周围区 域的电压低得太多,可以断定该区域存在铝等 金属污染。4 烧结后正面结可能铝污染的检测26硅片边缘等离子刻蚀过程及控制 l由于在扩散过程中,即使采用硅片的背对

13、背扩散,硅片的所有表面(包括正反面和边缘)都 将不可避免地扩散上磷。PN结的正面所收集到 的光生电子会沿着边缘扩散有磷的区域流到PN 结的背面,而造成短路,该短路通道等效于降 低并联电阻。因此要制得性能好的太阳电池, 需要将该短路通道去除。 27redgeRSHILIDRSReff = RSHredge/(RSH + redge)28l通常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法将硅片边缘扩散有磷 的区域去除。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硅片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并将上下最两端的硅片加以保护 ,然后将这些叠放在一起的硅片置于刻蚀腔内 。经抽真空并引入适当的工作气体后,施加一 定的射频能量,即可在叠放在一起的硅片周围产生等离子体。

14、射频波能量被反应气体吸收后 将气体分子离化而产生有活性的离子或自由基 ,这些离子或自由基通过与硅片边缘的硅原子 的不断反应而将硅原子带走,即实现刻蚀。 29l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关键的工艺参量是射频功率和刻蚀时间。如功率太高,等离子体中 离子的能量较高而会对硅片边缘造成较大的轰 击损伤,导致边缘区域的电性能变差从而使电 池的性能下降。因此,人们通常倾向于采用功 率相对较低而时间相对较长的刻蚀工艺。当然 ,另一方面,等离子体刻蚀过程中,载能离子 也会对硅片边缘附近的正反表面区域造成影响 。刻蚀过程越长,这种影响越严重。30l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等离子体刻蚀的功率大小和刻蚀时间长短的选取是一种折

15、衷考虑。较 高能量的离子轰击对边缘区域造成的损伤会对 边缘区域所收集到的载流子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因而会导致短路电流稍微降低。其最大后果 是会使器件的理想因子“n”增加,因为在结区 (耗尽区)造成的损伤会使得结区复合增加, 从而表现在理想因子的增加。31l对于较低的等离子功率,需要较长的刻蚀时间。如果刻蚀不足,电池的并联电阻会下降,对 这种情况需要增加功率或延长刻蚀时间。如果 刻蚀时间长到足以对电池片的正反面造成损伤 ,由于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损伤延伸到正面结 区,因而也会使理想因子“n”增加。如果刻蚀 时间过长,会因损伤区域的高复合而使得开路 电压和短路电流降低。32l等离子功率太低会使等离子

16、体不稳定和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某些区域刻蚀过度而某些区域 刻蚀不足,导致并联电阻下降。开路电压的分 布测量是检验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如边缘刻蚀 不足,则接近边缘区域时,开路电压会降低很 大(甚至低到200mV);而正常情况下,该下降 应比较小。33钝化减反膜的作用和要求 l表面平整的硅片在很宽的波长范围(4001050nm)内对入射光的反射均高于30%。该反射 可以通过表面绒面来降低。但是,一方面,金字 塔绒面只能在特定取向(接近100晶向)的硅片 上实现,减反的效果只能低到接近10%;另一方 面,对于不适合于绒面制备的硅片、因其它考虑 要求平表面硅片的电池或为了进一步降低反射, 需要在硅片表面制备一层或多层介质膜。34l介质膜的种类及制备方法有多种,比如真空加热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丝网印刷、溅射、 电子束蒸发、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