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148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20152014-2015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高二(下)月考物理试卷(高二(下)月考物理试卷(4 4 月份)月份)一、本题共一、本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第分(第 3 3、4 4、8 8、9 9、为多选题)、为多选题)1 (4 分)对声波的各种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把入射光由红色光换成紫色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宽B 古代某和尚房里挂着的磐常自鸣自响,属于声波的共鸣现象C 绕正在发音的音叉为圆心走一圈,可以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这是多普勒效应现象D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

2、处的火车声,属于声波的衍射现象【考点】: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声音的共鸣【分析】: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结合波长的变化,从而确定条纹的宽度;空房子里讲话,声音特别响,是声音的反射现象,而磐常自鸣自响,属于声波的共鸣现象,即固有频率与振动频率相等;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属于声波的直线传播【解析】: 解:A、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把入射光由红色光换成紫色光,波长变短,则相邻亮条纹间距变窄故 A 错误B、古代某和尚房里挂着的磐常自鸣自响,是由于振动频率与磐自身固有频率相等,出现共鸣现象故 B 正确C、绕正在发音的音叉走一圈,可以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由于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

3、偶数倍为振动加强,若为奇数倍则为振动减弱,这声音的干涉结果,故 C 错误D、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属于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 考查声音的反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应用,掌握了波的基本特性及声音的共鸣,注意干涉条纹间距公式的内容,及多普勒效应原理2 (4 分)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B 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形成的波也立即停止传播2C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D 波源振动越快,波的速度越大【考点】: 波的形成和传播【分析】: 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是:一是机械振动;二是有传播振动的介质介质中各质点振

4、动的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各点振动快慢相同波源停振时,介质中的波动不会立即停止【解析】: 解:A、波的传播频率等于振源机械振动的频率,与介质无关,故 A 正确;B、波源停振时,由于惯性,介质中各质点还要振动一会儿,不会立即停止故 A 错误C、根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可知,如果没有介质,机械振动不会形成机械波,故 B 错误;D、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和波源的振动无关,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对机械波形成过程的理解能力抓住形成机械波的条件、频率特点等是关键明确波速由介质决定,而频率由振源决定3 (4 分) 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t=T,

5、则在 t 时刻和 t+t 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B 若 t 时刻和 t+t 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t 一定为 的整数倍C 弹簧振子的回复力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周期也为 TD 若t= ,则在 t 时刻和 t+t 时刻弹簧的长度相同【考点】: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简谐运动【专题】: 简谐运动专题【分析】: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最小,加速度的大小最大振子位移是指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的位置,通过同一位置,位移总是相同速率和动能相同,但速度有两种方向,可能不同3【解析】: 解:A、若t=T

6、,则在 t 时刻和(t+t)时刻振子的位置与开始时位置相同,所以这两时刻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故 A 正确;B、若 t 时刻和 t+t 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t 一定为 的奇数倍;故 B 错误;C、弹簧振子的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而位移是成正弦规律变化的;故回复力也按正弦规律变化;故 C 正确;D、若t= ,则在 t 时刻和 t+t 时刻关于平衡位置对称,故长度不相同;故 D 错误;故选:AC【点评】: 本题考查对简谐运动物理量及其变化的理解程度,可通过过程分析理解掌握简谐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是相反4 (4 分)研究单摆受迫震动规律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共振曲线,下列说法

7、正确的是( )A 图象的纵坐标为位移B 图象的纵坐标为振幅C 单摆的固有周期为 0.5sD 图象的峰值表示共振时的振幅【考点】: 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 共振曲线中,横轴表示驱动力频率,纵轴表示振幅;凸起表示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幅最大【解析】: 解:A、B、共振曲线中,横轴表示驱动力频率,纵轴表示不同驱动力频率对应的振幅,故 A 错误,B 正确;C、共振曲线中,凸起表示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幅最大,故固有频率为 0.5Hz,固有周期为 2s,故 C 错误;4D、图象的峰值表示共振时的振幅,为 0.02m,故 D 正确;故选:BD【点评】: 本题关键是

8、明确共振曲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幅最大5 (4 分)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 t1到 t2的时间内( )A 振子速度、加速度方向都不变B 振子速度、加速度方向都改变C 振子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改变D 振子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不变【考点】: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专题】: 简谐运动专题【分析】: 结合实际模型,得到振子的位移由正值逐渐变小并反向变大,然后得到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解析】: 解:从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 t1到 t2的时间内位移逐渐变小并反向增加,故运动方向没有改变一直向负方向运动,即速度方向不变,经

9、过平衡位置弹力方向改变,故加速度方向也改变,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关键是根据位移时间图象得到振子位移变化的规律,再结合实际模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进行分析处理6 (4 分)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 A、B 两点,历时 1s,质点通过 B 点后,再经过 1s,第二次通过 B 点,在这 2s 内,质点的总路程是 12cm,则质点振动的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A 2s,6cm B 4s,6cm C 4s,9cm D 2s,8cm5【考点】: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专题】: 简谐运动专题【分析】: 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通过

10、A、B 两点,则可判定这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则平衡位置到 B 点的时间为 1s 的一半;由当再次经过 B 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从 B 点到最大位置的时间为 1s 的一半,因此质点的振动同期为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置时间的 4 倍由题意可知,质点总路程的一半,即为振幅【解析】: 解: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通过 A、B 两点,则可判定这两点关于平衡位置 O 点对称,所以质点由 A 到 O 时间与由 O 到 B 的时间相等那么平衡位置 O 到 B 点的时间 t1=,因过 B 点后再经过 t=0.5s 质点以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速度再次通过 B 点,则有从 B 点到最大位置的时间 t2=,因此

11、,质点振动的周期是 T=4(t1+t2)=4s质点总路程的一半,即为振幅所以振幅为cm=6cm;故选:B【点评】: 简谐运动的质点,以同样的速度经过某两点时,它们的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当经过同一位置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7 (4 分)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发生干涉的图样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B B 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减弱C C 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处于平衡位置D D 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6【考点】: 波的

12、叠加【分析】: 波峰和波峰、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点为振动加强点,波峰与波谷叠加的点为振动减弱点振动加强点始终振动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解析】: 解:A、A 点是波峰和波峰叠加,为振动加强点,且始终振动加强故 A 错误B、B 点是波峰与波谷叠加,为振动减弱点,且始终振动减弱故 B 正确C、C 点处于振动加强区,振动始终加强,但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处于平衡位置故 C 错误D、D 点为波峰与波谷叠加,为振动减弱点,且始终振动减弱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波峰和波峰、波谷与波谷叠加的点为振动加强点,波峰与波谷叠加的点为振动减弱点,注意加强区域总是加强,但位移不一定最大8 (4

13、分) 有一束光射到放在空气中的平行玻璃砖的界面 ab 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光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光将不会进入玻璃砖B 只要让光斜射向界面 ab,光线就一定能进入玻璃砖C 若光从界面 ab 进入并传播至界面 cd,则光有可能不从界面 cd 射出D 若光从界面 ab 进入并传播至界面 cd,则光一定能从界面 cd 射出【考点】: 光的折射定律【专题】: 光的折射专题【分析】: 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不会产生光的全反射现象由于 ab 与 cd 两个表面平行,光线在 ab 面上的折射角等于在 cd 面上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分析光线能否从 cd 射出7【解析】: 解:A、B

14、 产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可知,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时,不会产生光的全反射现象,无论入射角多大,光都能从界面 ab 进入玻璃砖故 A 错误,B 正确C、D 由于 ab 与 cd 两个表面平行,根据几何知识得知,光线在 ab 面上的折射角等于在 cd面上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光线一定从界面 cd 射出,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BD【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反射的条件,灵活运用光路的可逆性分析玻璃砖的光学特性9 (4 分) 如图所示,S1、S2是弦线两端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周期都为 T,振幅都为A某时刻 S1发出的波恰好传到 C,S2发出的波恰好传

15、到 A,且 S1C=S2A,图中只画出了此时刻两列波在 AC 之间部分的叠加波形,S1、A 间和 S2、C 间波形没有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C 三点都是振动减弱点B A、C 是振动减弱点,B 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 2AC 再经过 ,AC 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D 再经过 ,AC 间的波形仍为图示波形【考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分析】: 两列波同时传播,由波形看出两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根据波的叠加原理确定A、B、C 三点振动加强还是减弱画出再经过 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波形,再由波的叠加原理,分析 AC 间的波形【解析】: 解:A、B、由图看出,两列波同时开始

16、传播,由波形可知,S1开始振动方向向下,S2开始振动方向向上,所以根据叠加原理可知图中 A、B、C 三点都是振动减弱点,振幅都为零故 A 正确,B 错误8C、D、画出再经过 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的波形,如右图,可知,AC 间合振动的位移都是零,叠加后 AC 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AC【点评】: 本题考查对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画出波形是常用的方法10 (4 分)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23s 时的波形图,图是这列波中 P 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A v=25cm/s,向左传播 B v=50cm/s,向左传播C v=25cm/s,向右传播 D v=50cm/s,向右传播【考点】: 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