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0104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M 2013-20142013-2014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高三(上)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二)月考物理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一、选择题(本大题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第分,第 3 3、5 5、9 9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余是单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余是单项选择题)项选择题)1 (4 分) (2009荆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 P 左边用一根水平轻弹簧和竖直墙壁相连,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弹簧的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 F 向右拉 P,直到把 P 拉动在 P 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 P 的弹

2、力 N 的大小和地面对 P 的摩擦力 f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N 保持不变,f 先减小后增大BN 保持不变,f 始终减小CN 先不变后增大,f 先减小后增大DN 始终增大,f 始终减小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 摩擦力专题分析: 在 P 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仍处于原状,因此弹力不变,而物体 P 先开始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当拉力渐渐增大时,导致出现向左的静摩擦力,因而根据进行受力分析,即可判断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 P 的2拉力向左,由于粗糙水平面,因此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当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

3、平力 F 向右拉 P,直到把 P 拉动前过程中,物体 P 受到的静摩擦力从向左变为水平向右所以其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只有 A 正确故选 A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 P 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道当 P 没有运动时,弹簧弹力不变,而由于拉力的变化,从而导致静摩擦力的方向变化,难度适中2 (4 分) (2013四川)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l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 O到 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 6 倍、直径是地球的 1.5 倍、公转周期为 13 个地球日 “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0.31 倍设

4、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倍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倍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 根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表示出所要求解的第一宇宙速度和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根据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求出该行星表面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即可求出体重关系;根据相对论分析米尺长度的关系解答: 解:A、当卫星绕行星表面附近

5、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即为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3由 G=m,得 v=,M 是行星的质量,R 是行星的半径,则得该行星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v行:v地=:=2;1故 A 错误B、由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得 G=mg,得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得该行星表面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g行:g地=:=2 故 B 正确C、对该行星绕“Gliese581”的运动,有 G=m行对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有 G=m地将已知条件代入解得,r行 G:r日地=故 C 错误D、根据相对论可知,尺缩效应是相对的,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相对于该行星静止时,尺的长度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本题行星

6、绕恒星、卫星绕行星的类型,建立模型,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进行求解3 (4 分) (2014西安三模)如图所示,圆心在 O 点、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弧轨道 ABC 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OC 与 OA 的夹角为 60,轨道最低点 A 与桌面相切一足够长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 m1和 m2的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 ,挂在圆弧轨道光滑边缘 C 的两边,开始时 m1位于 C 点,然后从静止释放则( )4A在 m1由 C 点下滑到 A 点的过程中两球速度大小始终相等B在 m1由 C 点下滑到 A 点的过程中重力对 m1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少C若 m1恰好能沿圆弧下滑到 A 点,

7、则 m1=2m2D若 m1恰好能沿圆弧下滑到 A 点,则 m1=3m2考点: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 AB 两个小球用绳子连在一起,说明沿绳子方向的速度是一样的,而在 m1滑下一段过程以后,此时的绳子与圆的切线是不重合,所以速度不等,重力的功率就是 P=mgv,分析竖直方向速度的变化情况求解,若 m1恰好能沿圆弧轨道下滑到 a 点,此时两小球速度均为零,根据动能定理求解质量关系解答: 解:A、m1由 C 点下滑到 A 点的过程中,沿绳子方向的速度是一样的,在 m1滑下去一段过程以后,此时的绳子与圆的切线是不重合,而是类似于圆的一根弦线而存在,

8、所以此时两个物体的速度必然不相同的,故 A 错误;B、重力的功率就是 P=mgv,这里的 v 是指竖直的分速度,一开始 m1是由静止释放的,所以 m1一开始的竖直速度也必然为零,最后运动到 A 点的时候,由于此时的切线是水平的,所以此时的竖直速度也是零但是在这个 C 到 A 的过程当中是肯定有竖直分速度的,所以相当于竖直速度是从无到有再到无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先变大后5变小的过程,所以这里重力功率 mgv 也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故 B 正确;C、若 m1恰好能沿圆弧轨道下滑到 a 点,此时两小球速度均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m1gR(1cos60)=m2gR,解得:m1=2m2故 C 正确,

9、D 错误故选 BC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两个小球运动情况的分析,知道小球做什么运动,并能结合动能定理、几何关系解题,难度适中4 (4 分) (2013南昌校级二模)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 P、Q 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 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 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上极板的同一点上(带电粒子的重力不计) 则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 )A它们运动的时间 tQtPB它们运动的加速度 aQaP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qP:qQ=1:2D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EkP:EkQ=1:2考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

10、理的应用专题: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6分析: 将两个带电粒子的运动垂直电场方向和平行电场方向正交分解,垂直电场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受到电场力,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联合列式分析解答: 解:A、垂直电场方向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相等,得到运动时间相等,所以 A 错误;B、平行电场方向受到电场力,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x= at2解得:a=由于两带电粒子平行电场方向分位移之比为 1:2,所以 aQaP,故 B 错误;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由两式解得:q=所以它们所带的电荷量

11、之比 qP:qQ=1:2,故 C 正确;D、根据动能定理,有:qEx=Ek而:qP:qQ=1:2,xP:xQ=1:2,所以动能增加量之比:EkP:EkQ=1:4,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关键将两个带电粒子的运动垂直电场方向和平行电场方向的分运动,然后结合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列式分析5 (4 分) (2010广州二模)a、b、c、d 四个带电液滴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分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竖直向上、竖直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可知( )7Aa、b 为同种电荷,c、d 为异种电荷Ba、b 的电势能、机械能均不变Cc 的电势能减少,机械能增加Dd 的电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考点

12、: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分析: 首先根据运动特点判断四个液滴的受力情况,得出均受力平衡且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都向上的结论,从而判断电性是相同的;在从四个带电液滴的运动方向上来判断重力和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并判断电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情况,从而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解答: 解:A、因 a、b、c、d 四个带电液滴分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竖直向上、竖直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受力都处于平衡状态,四个带点液滴均受到竖直向上的电场力作用,可知四个带电液滴带同种电荷,都为正电荷,选项 A 错误B、a、b 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电场力和重力均不做功,所以电势能和机械能都不变,选项 B 正确C、c 竖直向上运动,电

13、场力做正功,电势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势能减少,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选项 C 正确D、d 竖直向下运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重力做正功,机械能减少,机械能转化为电势能选项 D 错误故选:BC点评: 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是电学和力学知识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常见的有加速、减速、偏转、圆运动等等,规律跟力学是相同的,只8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注意分析电场力常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解决此类问题6 (4 分) (2013 秋凉州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装置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 S,极板间的距离为 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

14、,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 Q 不变,若( )A保持 S 不变,增大 d,则 变小B保持 S 不变,减小 d,则 变小C保持 d 不变,减小 S,则 变小D保持 d 不变,减小 S,则 不变考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专题: 电容器专题分析: 静电计测定电势差,电容器板间电势差越大,指针偏角越大先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分析电容的变化情况,再由电容的定义式 C= 分析板间电势差的变化情况,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保持 S 不变,增大 d 时,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可知,电容 C 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 Q 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 C= 分析得知板间电势差增大, 变大故 A 错误B、保持 S 不变,减小 d 时,

15、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可知,电容 C 增大,电容器的电荷量 Q 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 C= 分析得知板间电势差减小, 变小故B 正确9C、D 保持 d 不变,减小 S 时,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可知,电容 C 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 Q 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 C= 分析得知板间电势差增大, 变大故 CD 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电容器动态分析问题,关键掌握电容器的决定式和电容的定义式 C=,结合电荷量不变进行分析7 (4 分) (2013海淀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一种连接方法,Rx为待测电阻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是 4.50V,电流表的示数是 12.0mA,电压表的电阻是1.50k,那么,R

16、x的精确值就是( )A500B375C50D575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专题: 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若采用外接法,测量的实际是电压内阻与待测电阻的并联阻值,由此可以求出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解答: 解:根据电路串并联知识可知,电流表外接时测量的为电压内阻与待测电阻的并联阻值,因此有:,带入数据解得:RX=500,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评: 根据串并联电路知识正确分析电流表内外接法误差来源以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108 (4 分) (2013 秋信丰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圆盘水平放置,圆盘中心有一小孔,P、Q 是过圆盘中心且垂直圆盘的直线一质量为 m 的带电小球从 P、Q连线上的 H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当小球下落到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