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9275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浙江省宁波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波市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规定的空格内,做在试卷上无效。 ) 2015 年 9 月,美科学家称,由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表明,目前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下表示意火星和地球相关数据,完成 1、2 题。第 1、2 题表自转轨道面与黄道夹角质量体积平均密度 g/cm2大气密度表面均温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地球23591.001.003.961.002223 时 56 分1 年火星2326 0.110.155.52 0.012324 时

2、 37 分1.9年1与地球相比,火星的A公转周期较短 B表面均温较高 C体积质量较大 D平均密度较大2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密切相关的是昼夜更替适中 质量体积适中 宇宙环境安全 日地距离适中A B C D下图示意宁波李岙村屋顶光伏(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直接发电)项目,该屋顶采用光电陶瓷瓦片。完成 3、4 题。3光伏项目利用太能辐射能中能量最大的是A. 红外线 B可见光C紫外线 D太阳风4与普通瓦片相比,采用光电陶瓷瓦片的优势是A可隔热 B可防水 C可发电 D成本低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中数字各代表一种辐射。完成 5、6 题。第 3、4 题图25关于图中各辐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量最强部分

3、是长波辐射B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在白天不能起到保温作用D表示散失的少量短波辐射6有人提出向空中喷洒海水,通过增加海盐颗粒实现增加云量进而实现降低大气温度。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A到达地面的减弱 B大气吸收的减少C射向地面的减弱 D射向宇宙的减少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震源(地震的发源地)深度 20km,给周边地区造成重大危害。下图为本次地震震中及周边区域,完成 7、8、9 题。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上地幔 B下地幔 C地壳 D地核38此次地震震中位于A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4、交界处9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危害是A工厂停工 B扰乱社会 C疫病流行 D房屋倒塌下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荒野沙漠中的神秘“石浪”,层层累积的岩石形成于距今 1.9 亿年前(中生代)。顺着纹路触摸,仿佛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完成 10、11 题。10构成“石浪”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侵入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喷出岩11 “雕刻”出“石浪”的地质作用可能是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为亲身感受海陆风,宁波某同学夜晚到海边骑行。下图示意该同学骑行路线,完成12、13 题。12若仅考虑海陆风的影响,该同学在图中丁位置时,他所感受到的风向是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5、13在骑行中,该同学发现某一路段风向变换较大,该路段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戊下表为北京市 2015 年 11 月天气状况表,完成 14、15、16 题。第 10、11 题图4第 14、15、16 题表注:霾是指大气中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14霾日时,能见度变差,主要是因为A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霾反射了太阳辐射C霾增强了大气散射 D霾吸收了太阳辐射15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A降温能消霾 B干冷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 D大风能消霾16该时段,北风频繁影响北京,其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较为强大 B印度低压明显减弱C东北信风成功北移 D副高位置明显偏北下图示意三圈环流

6、模式中某一环流圈,其中 a、b、c、d 代表气流运动方向,完成17、18 题。17有关 a、b、c、d 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a 和 c 都由密度大流向密度小 Bb 和 d 都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Ca 和 b 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d 流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18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11 月 28 日12 月 3 日12 月 7 日12 月 10 日天气情况霾晴霾晴能见度差好差好风向风力无持续风向北风 56 级无持续风向北风 34 级5A甲处形成极锋,乙处形成低气压 B乙处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C甲处冷暖气流相遇上升形成低气压 D甲处形成低气压,乙处形成高气压下表为宁波市 2015 年

7、 11 月 2327 日气象预报及相关资料。完成 19、20 题。第 19、20 题表日 期23 日24 日25 日26 日27 日最高气温() 211813919最低气温() 16115111天气状况多云小雨阵雨阵雨多云19此时段影响宁波的天气系统是A台风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20关于该时段宁波的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24 日霜冻明显 B25 日大风频繁C26 日气压降低 D27 日湿度很大下图示意 2015 年第 9 号台风鸿灿 7 月 10 日 17 时的位置。完成 21、22 题。21受台风鸿灿影响,此时宁波市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6C偏西风 D偏北风2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

8、陆,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下渗 降水 地下径流A B C D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完成 23、24、25 题。23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炎热干燥 B地炎热干燥CA 地吹东北风 DA 地吹东南风24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5关于 B 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断扩大 B海底多海沟C不断缩小 D边缘多岛弧下图示意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成 26、27、28 题。726图中山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27乙山地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

9、低 B海拔高,气温低C迎风坡,降水多 D背风坡,降水多28丙山地山麓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下图示意新疆某区域,完成 29、30 题。29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A天山山脉附近 B塔里木河沿岸C山前冲积扇 D河流上游地区30造成该地区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自然资源是A光热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生物资源2015 年 11 月 30 日,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来自全球 150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完成 31、32 题。31本次大会商讨的主题与近一二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它是8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气候变化稳定 D气候变

10、化无常3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A海平面下降 B雪盖面积增加 C全球降水增加 D极端天气增多读漫画科学养鱼 ,完成 33、34 题。33图中漫画凸显的主要资源是A土地资源 B水资源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34该漫画显示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寻找最新替代资源C实行伏季休渔 D加强土地管理图 1 示意 2000 年和 2010 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及年增长率,图 2 示意 2000年和 2010 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完成 35、36 题。35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中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C2010

11、 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中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北大36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地下径流增大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热岛效应增强 D. 土壤肥力提高第 33、34 题图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完成 37、38 题。37. 我国仍要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是人口基数大 人均资源不足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负增长 A B C D38从长远看,全面放开二孩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 缓解人口压力 缓解劳动力紧缺 调节人口迁移A B C D下图示意某城市功

12、能分区。完成 39、40 题。39若数字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最有可能是A商业区 B工业区C绿化带 D住宅区40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最可能是A西北风、向北流 B东北风、向南流C东南风、向南流 D西南风、向北流试卷二、非选择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41图 1 示意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2 示意局部地区环流分布,完成(1)(4)题。10(1)图 2 中与图 1 的季节相同的是 (填甲或乙),乙图中M、N 气压带之间的风向为 ,在 N 气压带控制下,气温和降水特点是 。(3 分)(2)丙洋流的性质是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 分)(3

13、)图 1 中甲国(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 是 ,与乙国(中国)相比,甲国的城市化水平 ,速度 。(3 分)(4)比较图 1 中 A、B 两地风力大小,并分析成因。 (2 分)42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完成(1)(5)题。 (10 分)(1)乙处地貌为 ,成因是 。 (2 分)(2)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此循环可使 得到补充和更新。(2 分)(3)丙处的地貌是 ,其形成过程是 。 (2 分)11(4)从乙处修筑公路到甲处,公路应呈 (型状)弯曲。丙处以东地区交通线路多呈 (型状)分布。 (2 分)(5)简析丙处以西地区聚落规模小的原因。 (2 分)宁波市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2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CBACB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BDABD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BAACCBC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DBABCAADD二、非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