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9249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 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 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 ,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 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 深挚感情。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 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 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第一课时祭文(悼词)有韵文和散文两种。惯用格式: 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 、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 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 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本

2、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 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 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 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 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 ”的芙蓉女儿诔芙蓉女儿诔就 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 字。诔li:古代叙述死者生平, 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 :贱不贵,幼不长。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 籍昌黎,世称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 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 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3、。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 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 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 , 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 。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 动的领袖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 ,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代表作 是马说师说等。传世作品集为 退之 韩昌黎古文唐代古文运动昌黎先生集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 次子韩介,季子韩愈

4、。十二郎,即韩老成,本 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 ,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 在一起,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 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 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自己 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 ,作者悲感万端,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了解背景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 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 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 “读诸葛孔明 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 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 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

5、者,其人必不友。 ”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 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听读课文,酝酿情感。一、 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请几位同学带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们听的同时注意梳 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然后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听读感受。闻汝丧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 ()()()(

6、) ()() () ()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 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 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 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 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 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 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 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

7、汝指 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 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 知其言之悲也。 知道依靠形旁为歹,到阴间地下去, 引申为不好。声旁是没字省 写,合义为死丁为小 果实,零 为落,取 “树上 落下小 果实” 与人合 义,形容 孤单叔父,古代兄弟排行 以伯仲叔季为序含,怀着通馐,美 味食物不久, 后来通“逝”死去的 长辈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了注意:“惟(唯)是”为 语句的一种固定,古今汉语中常 见。如:唯你是问,唯才是用, 唯 贤是举,等等。宾语前置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 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 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 来省吾,止一岁

8、,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 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 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 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 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 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 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手持戈代表军务取老虎追赶野 兽表象,表急. 突然。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为乘,万乘指 天子的武备,即高官。离开探望住了一年妻子儿女 的统称第二年离开成为事实 ,实现文言词句 通假 字: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皆不幸早世:通“馐”,美味食物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通“逝

9、”,死词类活用: 图久远者,莫 如西归向西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吾古今异义:吾去汴州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吾与汝俱少年古: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 段的人明年,丞相薨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将成家而致汝古:安家今:男子结婚 一词多义:致 将成家而致汝乃能衔哀致诚表达 使 来省不省所怙汝来省吾虽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知道探望虽然即使身世家世-悲 三别三会 抱憾终生-悔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 实为兄弟。

10、 叔侄深情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 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 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 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 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 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 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 兰之报,何为而在吾

11、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 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 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 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忧伤接礼法或宗法 册定继承人为 “嗣”.健康强壮取消句子独立性离开职守谁知道真实,确实纯正明智能为何动词,继承的事业确实寿命的长短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 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 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 期也。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 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 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

12、人,常常有之。”未 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虽然这样将精神多久才幼儿儿童希望成长立业近来时常疼得厉害这其抑选择问丧这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 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 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 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在大 概将给才 来文言词句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名作状词类活用:一天天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作动继承 的事业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使动用法使早死又可冀其成立邪古:成长立业今:(组织、机构)筹备成 功,开始存在古今异义: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志气日益微要求做成

13、某件事的气概古:精神吾年十九,始来京城汝之子始十岁始最初,初次才一词多义:其请归取其孥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代词,你的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表选择,是还是语气副词,表示揣测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 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 者极度震惊的心情。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 “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三个“邪”

14、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 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 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 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 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 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 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 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 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 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 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 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15、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 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 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 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 死

16、。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 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 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从穴乏声,即葬时下棺入穴安慰来接来马上有能力墓地代奴婢临殓,给死人 穿衣入棺互相照顾 着生活实在是我造 成得灾难抱怨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 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 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同“享”,鬼 神享用祭品 。希望通假字:敛不凭其棺:终葬先人之兆: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通“垗”,墓地幸皆不幸早世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运希望一词多义:1.概括段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