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9225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丰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地理(A)试卷读图,完成 12 题1.某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首先要了解活动区的情况,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南流向西北 B东北流向西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2.关于四地地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鞍部 B-陡崖 C-山脊 D-山谷3.读“等高线地形图” 、 “地形剖面图” , 能反映图甲中 EF 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读图,回答 46 题。24山脉两侧的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C.东侧为畜牧业区,西侧为农耕区 D.东侧河流有冰期,西侧河

2、流径流丰富5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和主要作物分别为:A.东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为四川盆地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C.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春小麦6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条山脉都位于阶梯交界处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C. 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D.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读我国沿“北纬 30地形剖面图” ,回答 710 题:7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部高,四周地 D、北高南低8我国这种地势特征,则:A海洋上的湿润气流能深入内地 B缩小了沿海与内地的地理环境差异C江河大多数会由

3、东向西流 D更利于南北的水运交通9图中,数字所在地形区的地理特征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冬冷夏热,年较差大C、一山有四季 D、板块交界处,多地热310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A、盆地和高原 B、山地和高原 C、平原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读某洲大陆示意图完成下列 1113 题。11该大洲为:A.南美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12图中“”阴影区域是哪一人种的原居住地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人13右图阴影区域的国家的经济特点为 ( )A.劳动力密集型经济 B. 高新技术产业经济C.加工贸易经济 D.以出口单一的初级产品经济我国有一座

4、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该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据此完成 1415 题。14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一月 0等温线的东段 B16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D亚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15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B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D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读下图,完成 1619 题。16该半岛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4A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B北部山地,中部高原,南部平原C

5、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D西部平原,中部山地,西部高原17.如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国主要的气候特征的是( )A A B B C C D D18甲国和中国的相似之处有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居世界前列 工业高度发达A B C D19.当如右上图盛行风所示时A巴西高原草木繁盛 B北印度洋海区海水逆时针流向 C给甲国带来充沛的降雨 D天山牧民山麓放牧小明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珠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是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

6、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 2021 题。20小明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21该地的气候类型及主要的耕作制度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或三熟 B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 D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两熟读法国和日本略图,完成 2223 题。522有关两国位置和自然环境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都位于大洋西岸C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D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23有关两国社会经济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渔业为农业的支柱产业 B都是所在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C都是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D都为经济发

7、达国家读我国西北内陆某盆地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 2425 题。24形成该盆地聚落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水源 D土壤25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可行性措施有( )A人工降雨 B大力开发地下水 C推广节水农业 D修建大型水库26.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材料一:“中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回答问题。6(1)沿 a 线从南向北,受_因素影响,气温变化的趋势是_(3 分)(2)沿 b 线方向,纬度基本相同,但气温东高西低,主要原因是受_因素的影响。(1 分)(3)沿 c 线降水南多北少,形成主要原因是

8、( ) (单选) (2 分)A.受地形地势变化的影响 B.受夏季风控制时间长短的影响C.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D.受纬度因素的影响(4)描述沿 d 线方向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_。自然带更替表现出_的地域分异规律(4 分)材料二: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地名年降水量(mm)春季降水量(%)夏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广州1680.530.844.317.77.2南昌1598.043.631.212.812.4郑州653.919.953.222.34.6五台山913.313.562.321.13.1成都976.016.562.918.32.3乌鲁木齐194.634.233.12

9、408.7(5)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 (2 分)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C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6)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7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4 分)(7)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原因是_。 (4 分)27.读澳大利亚和巴西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1)说出两国人口稠密区分布的共同特征及原因(6 分)(2)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澳大利亚是 国家,而巴西属于 国家但两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农业贸易中都有突出

10、地位,试比较两国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和区位发展条件(10 分)28.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14 分)8(1)简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4 分)(2)从河流的流向看,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为 ,河流与河流之间,大都为山地所隔,具有 分布的特点。(4 分)(3)从上表可看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和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试分析原因。(6 分)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高二地理期末考试(A A 卷)答案卷)答案12345678910111213DBAAADBADCCB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DABACCAADCC26.【答案】(1)纬度(1 分) ;逐渐降低(2 分)(2)地形;(1 分

11、)(3)B;(2 分)(4)东南多西北少(有东南向西北递减) (2 分)(5)C(2 分)9(6)南昌(2 分)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盘踞此地,气流下沉,降水偏少,形成伏旱 (7)乌鲁木齐(2 分) 距海远,水汽少(2 分)27.【答案】(1)主要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 分)气候适宜,海运便利,沿海多平原,早期受殖民经济影响,经济基础好(4 分)(2)发达 发展中(2 分)混合农业 内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草地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等(4分)热带种植园农业 气候湿热,土地资源丰富,早期受殖民经济的影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比重大,沿海海运便利,海外消费市场广等(4 分)28.【答案】(1)主要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属热带地区(2 分)北部接壤中国,东西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南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 分)(2)北高南低(2 分)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 分)(3)河流沿岸及河口的三角洲(2 分)北部多高山峡谷,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河流中下游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