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苗木地下害虫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9221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树苗木地下害虫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杨树苗木地下害虫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杨树苗木地下害虫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杨树苗木地下害虫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杨树苗木地下害虫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树苗木地下害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树苗木地下害虫(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树苗木地下害虫 主讲:万雪民二零零五年春杨树苗木地下害虫 v 地下害虫是指 在土中为害果树 、林木幼苗和各 种农作物的地下 部分或近地面部 分的各种害虫。v地下害虫种类 很多。我国已 知60余种,其 中影响果、林 苗木生产最大 的有蝼蛄、金 龟子(蛴螬) 、地老虎、大 蟋蟀等。 v 一、东方蝼蛄v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v东方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泥狗,仙姑等。过去误认为非洲蝼蛄。v江西各地均有发生。成虫、若虫食性杂,能为害多种果树、林木和农作物幼苗根部和种子。v同时成虫、若虫惯于土中潜行,掘成纵横交错的 隧道、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分离造成枯

2、死。v一、东方蝼蛄v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v东方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泥狗,仙姑等。过去误认为非洲蝼蛄。v江西各地均有发生。成虫、若虫食性杂,能为害多种果树、林木和农作物幼苗根部和种子。v同时成虫、若虫惯于土中潜行,掘成纵横交错的隧 道、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分离造成枯死。(二)生活习性v东方蝼蛄一年1代,以若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来年3、4月开始活动,4、5月是东方蝼蛄为害盛期,在地面出现大量隧道。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为害和交尾, 以2122时为取食高峰,有趋光性。 v东方蝼蛄喜潮湿,多集中在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等 地产卵5月中旬开始产卵,

3、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 期,5月下旬为末期。产卵前在517厘米深处作扁圆 形卵室,每雌产卵60-80粒。5月中旬至7月上旬孵化 ,6月中旬为盛期。10月下旬以后越冬。全年以4-5月 和910月为害最烈。v蝼蛄活动与土壤温、 湿度关系很大,土温 1620、含水量22-27为最适宜, 所以春秋两季较活跃 ,雨后或灌溉后为害 较烈。土中大量施未 充分腐熟的厩肥、堆 肥,易导致蝼蛄发生 ,受害也就严重。 v(三)防治措施v1蝼姑的趋光性较强,羽化期间,可用灯光 诱杀,晴朗无风闷热的天气诱集量尤多。用 马粪或鲜草诱杀也有较好的效果在苗圃步 道间,每隔20米左右挖一小坑(30-40X 206 厘米),然后

4、将马粪或带水鲜草放人坑内诱集 ,加上毒饵更好,次日清晨可到坑内集中捕 杀。v2药剂拌种。目前在大田林作物上防治蝼蛄 ,主要采用辛硫磷、蔬果磷等农药拌种,效 果显著。 v3、敌百虫毒饵。亩用50可湿性粉剂80100 克,先用少量水将敌百虫化开,然后与45公 斤炒香的棉仁饼或菜籽饼、麦麸等拌匀,亦可 与切碎鲜草2030公斤拌均匀制成毒饵。在傍 晚撒施于苗田表面诱杀害虫。 v4蝼蛄在 杂草丛生、 耕作粗放的 地区发生特 别多,因而 应用一系列 农业技术措 施,如翻耕 整地,轮作 等都可以减 少为害。v二、非 洲 蝼 蛄v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aot de Beauvci

5、sv非洲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发芽的种子或杨树幼根、嫩茎,造成缺苗断垅;在地面上活动时,常常将幼苗近地面的嫩茎咬断;在表土层 活动时,由于穿凿隧道,致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 水而干枯死亡。(一)形态特征v成虫:雌虫体长约33毫米,雄虫体长30毫米,全体黑褐色,密被细毛。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动的棘刺,腹部末节具2尾毛。v卵:长椭圆形,长约28毫米,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褐,孵化前为暗紫色。每一卵室有卵1040 粒。v若虫:初孵化为乳白色,渐变褐色。v(二)生活习性v非洲蝼蛄主要栖息在盐碱潮湿地区,一年或两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和若虫在60120厘米深土中越冬。第二年5月初,日

6、平均气温达1819时,开始进入表土层活动,在洞顶壅起一小堆新鲜虚土,相继出窝。地表面呈现出大量的弯弯曲曲的虚土隧道,并在大部分隧道上留有一个小孔。白天躲藏在土壤较深处,夜间出土活动,21时至凌晨3时为活动取食高峰,有趋光性。对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及麸皮等比较喜好,对马粪、粪土等有机质粪肥也有趋性。v喜欢在沿河两岸、灌渠两旁、菜园地、 平川水地、低洼潮湿处,以及池塘、水 坑附近等湿润的地方生活。交尾的雌虫 多集中在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产卵。v4月下旬开始抱卵, 5月上旬为产卵初期,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下旬为产卵末期。产卵前雌虫在510厘米深处土中作窝,在窝中做一鸭梨形卵室。卵

7、室高35厘米,宽1525厘米,径长23厘米,上口有的接近地面,卵室做成后,雌虫就将上口用杂草、根叶等封闭。有的上口通过一截洞道与草根处相接。卵室内一般有卵3050粒。一头雌虫可产卵两窝,产卵量为6080粒。产卵后,雌虫就从卵室旁边或底部穿凿隧道至周围30厘米左右处做窝隐蔽。v同时,将卵室开口仍然用土堵好。卵期1020天,于5月中旬至7月上旬孵化为若虫,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化的若虫有群栖性,先取食腐殖质,经36天即分散为害。 6月下旬至8月下旬(旬平均气温223226,20厘米深处土温226241),天气炎热时若虫潜入304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越夏。 9月上旬至9月下旬气温逐渐凉爽时又恢复取食

8、。若虫经过6至7龄,至10月中旬随气温的下降,陆续潜入土壤深处越冬 (三)防治措施 1、毒饵,用 1千克 40乐果乳油或 90敌 百虫,对水适量,拌10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 饼等饵料,稍加堆闷,撒施蝼蛄隧道洞口, 每亩115千克。 2、诱集灭虫,利用蝼蛄的趋光性,可用灯光诱 杀;在地上挖3040厘米方坑,坑内堆入少 许新鲜马粪,按马粪量的110拌入25 敌百虫粉进行诱杀。 v3 春季挖窝灭虫。于3月底4月初,蝼蛄已上升 地表但还未转移时,找到有新鲜虚土(非洲蝼蛄 )或一短截新鲜虚土(华北蝼蛄)隧道的虫洞, 顺洞壁一旁往下挖4050厘米深即可挖到虫。v 4夏季挖窝灭卵。沿椭圆形洞口螺旋式向下 就

9、是雌虫窝,挖510厘米,即可挖到非洲蝼 蛄卵,再往下挖8厘米左右,即可挖到雌虫。5保护“放屁虫”(Pheropsophus jessoensis)等 步行虫。 v三华 北 蝼 蛄v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v华北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为害同非洲 蝼蛄。v(一)形态特征v成虫:雄虫体长39毫米,雌虫体长45毫米。 体黄褐色或灰黄色,腹面略淡。头狭长,触 角丝状。前胸背盾形,中央有心脏形斑。前 翅黄褐色甚短,后翅纵褶成条,突出腹端。 前足扁阔,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可动棘刺一 个,间有2个刺。v卵:椭圆形,长约2毫米,初产时卵白色,后 变灰色,每一卵室有300哆粒。v

10、若虫: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褐色。v(二)生活习性v华北蝼蛄主要栖息在沿河两岸、灌渠两旁、果园地 、平川水地的低洼下湿处,生活史较长,三年完成 一个世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窝中头部向下越冬。 翌春“清明”后,就将头部扭转向上,进入表土层活 动,在地面上出现10厘米左右的新鲜虚土隧道(即洞 顶隆起一截短短的虚土隧道),4月下旬出窝为害。v华北蝼蛄的习性与非洲蝼蛄的习性近似,趋光性也 很明显,惟因身体粗笨,飞翔力弱,所以诱量极少 。 5月上旬至6月中旬大肆取食,准备交尾产卵。6 月中旬至8月下旬钻入深土层中进行交尾产卵。 6月 中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多在轻盐碱地的高燥 向阳、靠近地埂处,畦堰附近和

11、松软油渍状土壤里 产卵。v在干旱山坡上,卵大部分集中产在水沟两旁、过水 道或雨后积水的地方。雌虫钻入土中后,先挖隐蔽 室,而后在隐蔽室里抱卵。抱卵期10余天。在抱卵 期间,雌虫要在距地表816厘米处挖成运动室, 俗称耍窝(口径225厘米,长355厘米,宽3 4厘米,高253厘米);还要在距地面925厘 米处挖成卵室(口径23厘米,长46厘米,宽3 545厘米,高235厘米),而后产卵。洞口 距地表13厘米,不直通地面。洞呈螺旋式向下, 内有三室,上部为空穴,是运动室(耍室),中部为 卵室,下边是隐蔽室,供雌虫产卵后栖居用。v据山西省忻县南湖大队科研队观察,华北蝼蛄可多 次产卵,产卵最多可达32

12、8粒,最少40粒,一般为 120160粒。卵经20多日孵化,23龄后爬至耍 窝活动。初孵化的若虫群聚一处,以后分散为害, 至秋季89龄时入土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若虫恢 复活动为害,至秋季1213龄之后又越冬;第三年 春季越冬若虫又开始活动为害,8月上、中旬变为 成虫,即以成虫越冬。v(三)防治措施同非洲蝼蛄。四铜 绿 丽 金 龟vAnomala corpulenta Motsehulsiy铜绿丽金龟,亦称淡绿色金龟,属鞘翅目,丽金龟科。食性极杂。在江西、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等省、市均有发生。在成虫大发生年份,有些植物叶片几乎被吃光,是林木、果树的一大害虫。v成

13、虫主要为害苗木、树木的叶片和幼芽被 害叶片形成很多孔洞影响光合作用,严重 的则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幼虫为害杨、柳 、榆、梨、苹果、杏、海棠、葡萄及大豆、 向日葵、玉米等林木、果树根系和农作物地 下部分。常咬断苗木近地面的茎部,或咬断 主根和侧根,为害状呈点状或团状分布,被 害严重的叶片枯黄。茎部顶端下弯,甚至于 成块状死亡。v(一)形态特征v成虫 体长约20毫米,长椭圆形,全身背面为铜绿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密布刻点、两侧近边缘处为黄色,鞘翅淡绿色、有光泽上有5条纵隆线,中部3条明显。v卵 乳白色椭圆形,长约2.0毫米,表面光滑。v幼虫 体长约30毫米,头 黄褐色,体乳白色,背 面隆起多横皱

14、纹,身体 向腹面弯曲呈“C”字形。v蛹 为裸蛹,初黄白色, 后变为黄褐色。 v(二)生活习性v 此虫在辽宁南部一年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内越冬.5 月下旬,当日平均气温达20C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 到8月.发生期近3各月.盛发期在7月上旬。雌雄性比 为2:l。v成虫活动适宜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7080, 在闷热无雨的夜晚活动甚盛。成虫每晚于黄昏时 出土活动,多聚集在杨、柳、梨等树上取食或飞翔 ,觅偶交配,夜间910时达高峰,后半夜逐渐减 少,凌晨潜回土内。成虫食量很大,食性很杂。v成虫有很强趋光性,成虫上灯性比,雌雄几乎各占 一半。成虫交尾多在傍晚进行。交尾前在树干上爬 上爬下活泼异常,大量取

15、食,交尾方式为背负式, 时间不足一小时。交尾后3天即产卵,多散产在树 下土壤内或苗木和作物根系附近414厘米的表土 层中。雌虫产卵后即死去,平均寿命为30天。卵期 10天。在正常土壤含水量情况下,卵孵化率几乎是 100。 v幼虫主要为害苗木、果树根系和农作物地下 部分。 1、 2龄出现于7、 8月份,食量较 小。 9月份大部分为3龄,食量较大,当年即 越冬,翌年4月份以后又继续为害,所以形成 春秋二季为害的规律。老熟幼虫于6月上旬进 入预蛹期,预蛹期13天;蛹期为9天v(三) 防治措施 1、拌肥,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亩1518千克 均匀拌入种肥中播种。v2灌药防治。此法用药量大。不够经济,不常

16、采 用。但当苗木出土后被蛴螬为害严重时一般采用 灌注方法进行防治。发现幼虫危害后,用90敌百 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 每穴100克,把药液灌注于根际。v3喷药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多在夜间于杂 草、林木、作物上取食时,夜间喷25敌百虫粉 ,可以消灭大量成虫。v4适时浇水,控制蛴螬。苗床灌水改变了土壤条 件。对蛴螬有明显地控制作用。据调查,在土壤泥 泞状况下,蛴螬在一天内,死亡率达90。部分幼 虫被迫下移至1520厘米深上层中,暂不取食为害 。这样视作物和苗木的耐水性能。可浇水浸渍23 天,效果更好。v5于盛发期。当成虫在果树苗木上取食时,可猛 烈地摇动树干;将假死堕落的成虫集而消灭。v6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v7生物防治。一些益鸟,鸡、鸭家禽,青蛙、蟾 蜍、步行甲等都可捕食金龟成虫和幼虫:寄生性 天敌,有寄生螨、寄生蝇、寄生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