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9192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二物理(新课标)上学期总复习(概念理论)第一篇 声现象 一.基础知识:1.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 (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产生)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依靠介质传播。介质包 括: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速:声音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15摄氏 度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它表示了在1秒内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340米。4.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依次为: V固体 V液体V空气。5.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产生声音 介质传 播声音 引起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 经 大脑。(若鼓膜损坏,人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 声音)6.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其中噪

2、声是由发 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但它与人的主 观行为认定有关。例如:你在学习,别人在放音乐,影 响你,它对你就是噪声.7.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物 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即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不同物体发出的音色不同,故能用音色区分不 同的发声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变小,但音 调和音色都不变。 8.人能听到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Hz20000Hz ,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 次声波,它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9.噪声的三种控制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如汽车 装消声器)、在传播过

3、程中减弱(如屋外很吵,关闭 门窗)、在人耳处减弱。10.声音的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医院的B超) 、 声音传播能量(如超声波洗牙)。11.速度=12.计算:人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回声的最短时间 间隔为0.1S。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求声音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路程 时间V=S t1.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用小锤敲打音叉,并用拴着细线的乒乓球接触音叉, 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说明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2.探究响度由什么决定的? 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用小锤先后两次不同的力敲 打鼓,我们大力敲时,听到鼓声响度大,同时看到纸屑 跳得高,说明了声音的响度由物体振幅决定.3 .探究音调

4、由什么决定的? 把钢尺压在桌边,先后伸出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 扳动钢尺,我们看到钢尺振动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 调高,说明了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二.知识探究:4.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盒里,把里 面的空气不断抽出来,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 小,最后听不到声音.说明了空气能传播声音(也 说明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2) 用不漏水的胶袋装着正在响的闹钟,放到水 里面去,我们还可以听到闹钟声,说明液体能传 播声音. (3)用一只手捂着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贴 桌面,当敲打桌面时,我们可以听到敲打声,说明 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第二章 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

5、用 一.基础知识: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 3108m/S, 而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近为3108m/S。 (注:V真空 V空气V水 V玻璃)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4.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注:若是垂直入 射,则不会改变传播方向.)5.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有光照射到这 些物体,再经它们反射后光进入了我们的眼。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平 面上;反射光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7.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上

6、;折射光与入射光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少于入射角。8.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和镜 面反射中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从各 个方向看到黑板的字,是漫反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 上很”耀眼”, 是镜面反射.9.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分 别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正立的虚像.(注:像正立但 左右相反;像与物体跟反射面对称)。10.面镜还有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发散光线,应 用:汽车后视镜.凹面镜会聚光线,应用:太阳灶、车 灯的聚光杯。1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 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 边缘厚的

7、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凸透镜成象规律:(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 距)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于照相机.(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2fuf),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于放大镜. 13.近视是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矫正:配凹透镜。 远视是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矫正:配凸透镜。14.作光路图: (1)凸透镜: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 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 方向不变。 (2)凹透镜: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的折射光 的反

8、向延长线过同则焦点;过异则焦点的光线经折 射后平行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15.常见的光学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 (2)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 水中月(倒影),镜中花 . (3)光的折射现象:河水变浅,钢笔错位,筷子折曲,海 市蜃楼,彩虹(色散现象),凹凸透镜成像.16. 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有 加热、夜视及遥控等作用;紫外线有杀菌和使荧光 物质发光的作用;过量的紫外线可能会引起皮肤癌.17.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 的色光决定.如:树叶的绿色,是因为树叶只反射太阳光中的 绿色光;若红色光照在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是黑色.透

9、明 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如:绿色的玻璃可以透过 太阳光中的绿色光,所以我们看见它是绿色的.透明物体可 以透过所有色光.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二.知识探究:1.测凸透镜的焦距. 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光下,调整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 直到地面出现又小又亮的光斑,用尺子量出凸透镜 到光斑的距离,它就是焦距.2.探究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参考习题)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熔化、吸热汽化、吸热汽化、放热凝固、放热冰 水 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图第三部份 物态变化一.基础知识: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摄氏

10、温度的1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规定为0,把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规 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 等分为1。4.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 寒暑表。5.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0.1。6.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溶器底或溶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 温度计中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7.物态变化: (1)物质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2

1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8.汽化现象的两种的方式:蒸发与沸腾。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上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影响蒸 发快慢的因素有:(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 ;(3)液面上空气的流动。 沸腾:当液体的温度上升到沸点时,继续吸热,液体就 开始沸腾, 并温度保持不变.它是在液体的内部和液 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9.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气体的温度(遇冷)和压缩 气体的体积,如罐装煤气。10.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

12、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才 具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温度 是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常见晶体有冰、海波 、金属等)12.熔化和凝固曲线图:图中左边ABCD段是 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于固态,在BC段是 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处于液态;而图中右边DEFG段是晶体凝 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 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段处于固态。13.常见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或放热。 从冰箱拿出的水果,过一会水果外表“出汗”.(水蒸 气液化,放热) 雾和露的形成.(水蒸气液化,放热)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水蒸气液化,放热) 樟

13、脑丸变小了.(升华,吸热) 寒冷天气,小草附着的霜. (水蒸气凝华,放热) 吃冰棒解热.(熔化,吸热)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放热) 湿的衣服变干了.(水汽化,吸热) 人们游泳上岸后被风吹觉得很冷.(汽化,吸热)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了,而且灯泡壁会发黑.(先 升华,吸热;后凝华,放热) 二.知识探究:水的沸腾 (参照习题)第四部份 电流和电路 一.基础知识:1.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2.电流的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电流 从电源正极流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的条件:有电源和电路是通路。3.电路: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用导线连接

14、起来的电流 通路叫做电路。4.电路图:用符号代表电路元件画出的电流通路的图叫 电路图。5.电源: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注意:绝不能用导线把 电池的两极直接连起来,否则,会导致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 。6.用电器:在电路中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电风 扇、电冰箱等。7.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人、大地、石墨、 金属、湿的植物、酸碱盐的水溶液等。8.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汽 油、干燥的空气、橡胶等。9.串联:用电器一个接一个首尾相连,然后再接 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串联。(下图)10.并联:把各个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然后接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 并联电路并联 。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1.电流:是用来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 示,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 (A),换算:1A=103mA=106A12.串、并联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 等(I总=I1=I2)。并联电路中总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 流之和(I总=I1+I2)。13.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电流表的使 用: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流必须正进负 出;绝不能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必须 恰当选择电流表的量程。读数:看清量程,看清 分度值。 二.知识探究: 串、并联的电流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