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68921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论_(好)复习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一轮复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二、清晰掌握 三个概念1、 实践 (基本含义和特点)2、真理(含义和特点)3、认识(过程和特点)实践 1 1、含义:、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人 类 活 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实践实践其实就是人们改造自 然和社会的物质性的活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1 1、含义:、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为主 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的存在变

2、为现实的存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思考: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判断)。注意:2、实践三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主体是人(体力,智力),不同于动物适应自 然的本能。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设备。3 3、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 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

3、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 阶级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社会实践=实践。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 其它形式如: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4、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 有客观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一、实践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

4、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思考: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正确理解是: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 用是两 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 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 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 能真正

5、发挥出来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 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 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4、实践的特征(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 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 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 件的产物。(历史性)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 要而产生的

6、); (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 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 产生的)(阅读P44)。获得认识 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 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 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 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主观认识无法判别

7、本身正确与否; (2)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 (3)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 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 际意义。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 现象抓住本质。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判断)。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 (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 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 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 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 证法思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

9、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 3.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 种错误。 注意 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坚持了辩证法思想。 关于“实践” 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 践活动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 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 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 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 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 定是实

10、践活动, 其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 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才 是实践。误区二: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 的,实践的主体,对象的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 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 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 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误区三: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是不存在的。简析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

11、具有社会性 ,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 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活动的孤立性,并不排斥单个人的 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认识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阶段上看它包括感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阶段上看它包括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理论是人

12、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 成的某一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没有形成成的某一领域的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理论,没有形成 一定体系的认识就不是理论;一定体系的认识就不是理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都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的基 础上产生的础上产生的,从,从形式上形式上来看都是来看都是主观的主观的;从;从内容上内容上来看,都是来看,都是客观客观 的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13、,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物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关系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关系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但它对一个认识但它对一个认识 正确与否具有证明的作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我们既不能把正确与否具有证明的作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我们既不能把 科学理论的作用夸大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不能借口实科学理论的作用夸大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不能借口实 践是检验标准而否认科学理论的作用。

14、践是检验标准而否认科学理论的作用。 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误区(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3)真理就是指意识。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 性活动。(1)原因1、真理的客观性:(从同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 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3)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

15、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的特点2、真理是有条件性、具体性(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 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要正确地对待错误。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 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 正确对待错误。 要求我们要发展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 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真理是有条件性具体性的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

16、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原理内容:2.方法论:3.反对: 回避错误,掩盖错误只照搬过去的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 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到另一条件中。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注意:认识的无限性,是就整个人类的认识而言的;作为某一 个人或某一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对整个世界某一个领域 或某一个层次上的认识。(1)认识的对象:无限变化的; (2)认识的主体: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