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8629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20152014-2015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22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666 分)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H2O 的质量为 18 g/molB CH4的摩尔质量为 16 gC 3.011023个 SO2分子的质量为 32 gD 2mol NaOH 溶于 1 L 水中配成溶液的浓度为 2 molL1考点: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分析:

2、A质量的单位为 g,g/mol 为摩尔质量的单位;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甲烷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 C根据 N=nNA计算出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m=nM 计算出其质量; D2mol 氢氧化钠溶于 1L 水中,所带溶液的体积不是 1L 解答: 解:A水的摩尔质量为 g/mol,1mol 水的质量为 18g,故 A 错误; Bg 为质量的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甲烷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故 B 错误;C3.011023个 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0.5mol,0.5mol 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g/mol0.5mol=32g,故 C 正确; D氢

3、氧化钠溶于 1L 水中,所带溶液的体积不是 1L,则溶液的浓度不是 2mol/L,故 D 错误;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 常数、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选项 D 为易错点,注意溶液体积不是 1L2氰化钠(NaN)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2NH3=2NaCN+3H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A NH3 B C 和 Na C Na 和 NH3 D C 和 NH3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所含元素的化

4、合价应升高,以 此解答 解答: 解:反应 2Na+2C+2NH3=2NaCN+3H2中,Na 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1 价,C 元素 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2 价,被氧化,则 C 和 Na 为还原剂,H 元素化合价降低,NH3为氧化 剂, 故选 B2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从 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难度不大3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托盘天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 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 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 量筒内的残液必须

5、冲洗下来,倒入容量瓶中 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 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充A B C D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 托盘天平精确到 0.1g; 容量瓶是很精密的仪器; 量筒内的残液要倒入废液缸; 容量瓶不能受热; 引流时,玻璃棒靠在瓶口上溶液导致溶液的溅出; 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 解答: 解:托盘天平精确到 0.1g,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 ,故正确;容量瓶是很精密的仪器,而托盘天平和量筒相对较粗略,故正确; 量筒内的残液要倒入废液缸,如果要注入容量瓶中,会导致溶

6、质质量偏多,则所配溶液 浓度偏高,故错误; 容量瓶不能受热,故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故错误; 引流时,玻璃棒靠在瓶口上溶液导致溶液的溅出,故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故正确;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若再加水,则溶液的浓度将偏低,故错 误 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注意从 c= 理解配制原理,注意量筒的精确度为 0.1,题目难度不大4等质量的 O2和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之比为 8:11 B 密度比 8:11C 体积比为 11:8 D 原子个数之比为 11:12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 根据 n= 来计算、比较 O

7、2和 CO2的物质的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之 比;同温同压下,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以此解答该题3解答: 解:A二者的质量都是 mg,则 O2和 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ol、mol,物质的量之比为:=11:8,故 A 错误;B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之比,即为 32:44=8:11,但气体存在的 条件是否一致未知,不能确定,故 B 错误;C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11:8,但体存在的条件是否一致未知,不能确定,故 C 错误; D同温同压下,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8、之比,即分子数之比是 11:8,所以原子数之比 是(112):(83)=22:24=11:12,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来计算,明确同温同压下,物 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为 BC,注意气体存在的外界 条件不一定相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不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 盐都是强电解质 0.5molL1的所有一元酸中氢离子浓度都是 0.5molL1 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A B C 只有

9、 D 只有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 分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部分盐属于弱电解质; 一元酸溶液中 H+浓度与酸的浓度、酸的强弱有关; H+浓度与酸的浓度、分子中氢离子的个数以及电离程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酸在熔融态时不导电 解答: 解: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不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强电解质,CaCO3、BaSO4 均是强电解质,故错误; 绝大多数的盐属于强电解质,少部分盐属于弱电解质,如醋酸铅就属于弱电解质,故 错误; 0.5mol/L 一元酸溶液 H+浓度不一定为 0.5mol/L,如

10、醋酸小于 0.5mol/L,硫酸为 1mol/L,故错误; 强酸溶液中的 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 H+浓度,H+浓度与酸的浓度、分子中氢离 子的个数以及电离程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错误;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正确; 酸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态时均不导电,只有溶于水时才导电,故错误;故选 C4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判断,涉及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离子 浓度大小比较等,难度不大6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CaCO3H2SiO3酒精BNaClNH3BaSO4CFe

11、CH3COOH蔗糖DHNO3Fe(OH)3H2OA A B B C C D D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 分析: 强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据此解答 解答: 解:A、CaCO3属于盐,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H2SiO3在水溶液中部 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乙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 A 正 确; B、NH3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BaSO4为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12、, 故 B 错误; C、Fe 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 C 错误; D、H2O 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应用,明确物质性质和类别是解题关键, 注意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B 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C 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D 铁遇到冷的浓硝酸溶液发生钝化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 A丁达尔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 B蛋白质凝固发生变性; C电解质溶液导电生成了新物质; D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致密

13、的氧化膜 解答: 解:A丁达尔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 A 正确; B蛋白质凝固发生变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 B 错误; C电解质溶液导电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D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是化学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A5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VL Fe2(SO4)3溶液中含有 Fe3+mg,则溶液中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

14、铁离子的质量计算铁离子的物质的量,进而根据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 的量,根据溶液的体积计算浓度解答: 解:Fe3+的物质的量为=mol,根据 Fe2(SO4)3的化学式可知:n(SO42)= n(Fe3+)=mol,则溶液中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式的组成和有关物质的量 的计算公式的运用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 H 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根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

15、OH 溶液反应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B C D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吸 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 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金属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可以将混合物进行分类; 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分析; 化学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有的放热,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 解答: 解: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错误;金属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过氧化物,所以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故正确;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不能根据丁 达尔效应分类,故错误;6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则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故正确;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故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 故选 B 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