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300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王琳电话号码: 15979464383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 ”这一战略目标,对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转轨性的改革, 以更好地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跨世纪人才,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的意义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其中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却又是文化教育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部分。在人类文明向前不断迈进的旋律中,音乐始终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体验,也是实现人类自身完善、 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陶

2、冶人的思想情操和净化人的灵魂,和谐发展人的身心, 升华人的精神境界都起着重要作用。 毫无疑问,提高音乐素质教育, 其目的就在于,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重视音乐教育, 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音乐教育更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 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 ,优美高尚的音乐, 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 净化、升华的作用。 它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

3、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 “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 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曲气势雄伟、磅礴,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长江之歌、 歌唱祖国 、 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

4、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 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其次,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的智能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爱因斯坦也说:“我的科学成绩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实践证明,音乐可以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在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音乐那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及悦耳丰满的和声,塑造出的一个个生动艺术形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技能、技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5、所以, 音乐素质教育是启迪智慧、丰富想象、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器乐演奏时, 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 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6、。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 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 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 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 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

7、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 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再次,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 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 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

8、个民族的音乐传统, 总是与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 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 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教学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最后,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 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 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

9、“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 :“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 “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 。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实践表明,人的气质有很大可塑性,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 气质影响很大。 音乐教育对不同体质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活泼好动的人,让他多听多唱比较安定、庄重的乐曲,以克服其傲慢的特点;对于不好动的人,让他多听比较活泼的音乐,以克服其保守的特点;对于容易暴躁的人,让他多听温柔和谐的乐

10、曲,以克服其粗鲁的特点;对于过分胆小的人,多让他听激烈雄浑的乐曲,以克服遇事退缩不前的弱点,等等。有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和音乐交朋友交流思想使我更加沉着、精神专注,对心绪很有帮助。 ”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人的性格、情趣、个性的形成。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育之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自由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培养出更多实际的建设人才。参考文献: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0 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