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065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姓名:邓鹏专业:行政管理学号: 201007064062 环境是指事物周围的境况, 或者说围绕某一主体的外部境况。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可产生不同的影响。正如一颗种子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易于发育生长, 在贫瘠干旱的地方就不易发芽生长。这肥沃湿润的土壤和贫瘠干旱的土壤就是种子这个主体的生长环境一样。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知道环境的重要影响,最著名的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 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问题是行政生态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应用生

2、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学提出的新课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弗雷德.W.里格斯他将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与行政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意识形态背景等联系起来考察,并从行政的经济环境方面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 1)融合型即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2)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3)衍射型即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弗雷德 .W.里格斯的论著确立了行政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被认为是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此后,行政环境研究受到了行政学界和行政活动家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1) 多样性与复杂性。行政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物质的,也

3、有精神的;有社会的,也有自然的; 有有形的 , 也有无形的 ; 有国内的 , 也有国际的 . 如此众多的因素构成了行政环境的不同门类, 不同层级 , 它们从不同角度对行政活动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2) 差异性。行政环境在国家间 , 地区间存在 明显的差异 . 国 家间在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方面存在众多差异 . 一国内部的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 往往也存在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环境的差异决定了行政风格与模式的不同 , 行政特色随之产生. (3) 变异性。环境因素, 尤其人文环境因素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只不过变化程度是否显著而已 . 环境的 重大变化往往对行政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 这时行政

4、系统常常要进行改革或重大调整, 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一般而言 , 伴随社会环境重大变化而来的往往是行政改革的进行 . (4) 关联性。环境因素, 尤其是社会环境因素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互间存在着连带关系 . 其中某一 因素的变化会引起连锁反应, 使众多环境因素发生相应变化. 环境的这一特征要求行政系统对环境进行综合把握 , 同时 ,对环境施加影响必须慎重 , 必 须考虑到由此而来的系列变化.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是互动的、辩证的:一、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管理活动。 良性的行政环境可为行政活动提供有力的条件,恶性的行政环境则会对行政管理起到阻碍和抑制的作用。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有三种形

5、式, 即要求、支持、反对。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途径包括: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影响着行政体制与机构建设;影响着行政过程等等。二、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同样也具有改造的反作用。其形式主要有:(1)适用性改造。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基础上进行。(2)积极性、开放性改造。 提倡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积极主动的开放性改造,而不是相反。( 3)能动改造。政府引导整个社会协调有效地发展。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

6、经济的转轨时期。在传统计划集权体制下, 我国占主流的行政总体价值观是管制型行政价值观,即认为政府的基本价值就在于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制。 相应地,行政系统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按少数精英领导的个人理想及经验思维所构建起来的蓝图去改造社会、自然和人本身。 这种类型的行政体系往往需要靠行政强制与命令来加以维持;行政管制成为系统的核心功能与主要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 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逐渐确立, 服务导向型行政文化已经开始萌芽、成长。这种价值观要求行政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改善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为基本功能与价值取向。它的兴起,将对在管制型行政文化观念下建立起来的现行行政体

7、制产生巨大冲击,要求行政系统在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各个方面做出相适应的变革。二、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我国在传统计划集权体制下所盛行的行政文化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当时人们普遍认为, 不仅政府是万能的, 而且行政机关也是全能机构,同时集决策、 执行、评估与控制等诸项功能于一身,没有必要进行分工; 公共行政政策的具体制定者与实施者也被认为是全能的,官僚是“ 通才” 。在传统农业经济时期,政府面临的社会事务比较简单,这种功能普化型行政系统尚可应付。但在当今时代, 社会事务纷繁复杂, 瞬息万变, 我国行政组织已不可能成为通才与全能型组织, 相

8、应地,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即有限政府观与专业化倾向日益在现行行政文化体系中越来越占着主导地位。这必定要求我国行政系统的功能与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调整,朝着日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三、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我国在改革开放前, 占主流的行政运行文化模式基本上是自律本位模式。它既是我国几千年封建伦理政治传统的自然遗留,也是从苏联抄袭过来的全能集权型政治体制的必然结果。 其基本特征是把行政效果寄托在行政主体的个人品质上,并以纯洁思想或道德教化作为保证行政质量的主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法律本位型行政文化正在逐渐形成。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

9、家这一宏伟蓝图,便是法律本位观逐渐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主导地位的有力明证。这种新型行政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的产生与形成,既是我国现行行政组织实现法制化的理念前提,也是我国行政系统得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四、 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依附服从型行政观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官僚专制体制下的行政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集权体制中,这一封建余孽仍然长期残存。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民众的人格特征是崇拜权威以及对权威的依附,是一种非独立的人格,行政体制内部一般会出现权力过度集,个人专断, 及至个人崇拜; 对外则呈现出单向性、封闭性。社会民众消极地

10、接受来自行政组织的各种政策及其后果,不能也无意识去主动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监控过程。 但是,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与发展,人们的自主观念、权利意识、责任感与参与精神也日益增强,“ 神圣权威” 与“ 万能政府 ” 逐渐失去神秘面纱, 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将越来越在我国行政文化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为了维护与改善自身利益,也将越来越频繁地试图去影响政府过程, 并促使行政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各层各级行政主体也将日益强烈地要求能自主地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并要求拥有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权。 所有这些, 都要求对现行行政系统做出相应的变革,以建立与新型行政文化观念相一致的行政体制。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亦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已经越来越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改善我们的行政管理环境来优化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为人民服务,提升人民满意度,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