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850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考试法制史部分历年真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颁布重法地法的朝代是() (2009 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33 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A 唐律B 原告所属国法律C 被告所属国法律D 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34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A 傅别B 契券C 质剂D 出举35 中国古代婚姻法律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休妻权的限制,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A 丈夫B 公婆C 自己的父母D 夫家的祖辈36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A 长孙无忌B 魏征C 陈群D 武则天37 我过

2、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A 惯犯B 偶犯C 故意D 过失38 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刊版印行的法典是()A开皇律B大明律C 宋刑统D开元律39 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A 决事比B 封诊式C 指挥D 廷行事40 清末司法改革后,全国的最高审判机关是()A 大理院B 大理寺C 法部D 刑部42 在汉文帝十三年的邢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A 笞三百B 笞五百C 弃市D 髡钳城旦舂45 明确提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这一刑事法律原则的文件是()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以下是多选60 下列选项中,属于

3、唐律篇目的有()A 职制B 贼盗C 捕断D 户婚62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A 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B 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C 以临时中央裁判所作为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D 以英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63大清新刑律附加的暂行章程规定的内容包括()A 无夫妇女犯奸构成犯罪B 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C 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等罪的处罚D 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处罚分析题70、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 伯从实审录。 秋审亦原于明之秦决单, 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 刑部左

4、侍郎 党崇雅奏言:“旧制凡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在 京有热审、朝审之便,每至霜降后方请旨处决。在外直省,亦有三司秋审之列, 未尝一丽死刑辙弃于市。望照例区别,以昭钦恤。”此有清言秋、朝审之始。翤 后逐渐举行,而法益加密。初制分情实、缓决、矜、疑,然疑狱不经见。雍正以 后,加入留养乘祀,区为五类。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刑法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秋审?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试分别说明秋审案件处理结果。 (3)清朝秋审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1)秋审是清朝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各省上报斩、绞监候案件的一种重要

5、的会审制度,被视为“国家之大典”。清朝的秋审制度源于明朝的朝审。(2)秋审的五种处理方式分别是:一为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刑适当,经皇帝御笔勾决,于霜降后冬至前处决;二为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火,可留待下一年秋审再作决定;三为可矜,指案情虽属实,但罪犯情有可原的,可免死减等发落;四为可疑,指案情尚未完全清楚的,一般发回原省重审;五为留养承祀,指罪犯为独子而父母、祖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的,经皇帝批准,可改判重杖并枷号示众后释放。(3)秋审制度的实行,体现了国家对死刑案件审慎和宽仁的态度;是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司法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体现皇帝对司法权控制的加强;同时也有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

6、和纠正冤假错案。2010 年法律硕士 (非法学) 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试题15 中国古代首次设置律博士的政权是()A 北魏B 曹魏C 西晋D 北齐17 史称“贿选宪法”是()A1913 年中华民国宪法 (草案)B1914 年中华民国约法C 1923 年中华民国宪法D1947 年中华民国宪法18 秦朝作为司法官吏断案依据的成例称为()A 决事比B 封诊式C 廷行事D 断例19“八议”中保护前朝皇室宗亲及其后裔的制度是()A 议亲B 议宾C 议贵D 议故以下多选29 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A 采用罪刑法定主义原则B 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C 采用西文国家通用的缓

7、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制度的术语D 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的主刑包括死刑、遣刑、流刑、徒刑60.历史上属于中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A.朝鲜B.越南C.印度D.日本62.下列关于 “ 马锡五审判方式” 的表述方式正确的有()A.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节息诉B.注重诉讼程序的正规化,法宪化建设C.开创了我国民主政权司法民主的新型形式D.创造性的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审判实践答案 ACD 66、简述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69. 唐律疏议名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举轻以明重。论述中国法制知识的回答以下问题1 上述唐律条文体现了唐朝法律的何种适用原则2 试

8、结合引用材料,具体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适用上述原则3 唐律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和作用(1)这段文字规定的是唐律适用的类推原则,即对于唐律中没有规定的犯罪行为,如何比照 有关类似条款定罪量刑的问题。( 2)对唐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又需予以惩处的犯罪行为,凡应减轻处刑的,应列举重罚条款的类似规定,比照从轻处断;凡应从轻处刑的,则应列举轻罚条款的类似规定,比照从重处断。( 3)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司法官使用类推断狱的严格要求,反映了唐朝立法对于类推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予以认可。以发挥其对现行律典的灵活补充作用,又予以规范和限制,以防其破坏国家法律。2008 32.清末修律的主要主持者是()。A.康有为B.伍

9、廷芳C.沈家本D. 袁世凯33.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的司法审判制度发端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34.唐律疏议 ? 贼盗 规定: “ 诸盗经断后, 仍更行盗, 前后三犯徒者, 流二千里; 三犯流者,绞。 ” 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A.合并论罪从重B.累犯加重C.共同犯罪加重D.盗罪类推35.颁布分户令的改革者是()。A.商鞅B.李悝C.吴起D.王安石36.中华民国民法最终完成并颁布的时间是()A.1928 年B.1929 年C.1930 后D.1935 年37.清末设立的以“ 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 为宗旨的地方机构是()。A.参议会B.资政院C.谘议

10、局D.都督府38.将“ 则例 ” 作为国家一种重要法律形式的朝代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9.依照唐宋时期法律的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十恶 ” 犯罪中的()。A.谋大逆B.恶逆C.不孝D.不睦40.按照中国古代“ 准五服以制罪” 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 。A.更轻B.更重C.同等D.视情况而定41.南北朝时期,北朝东魏政权颁布的法典是()A.秦始皇B.大统式C.大业律D.麟趾格多选60.明朝的会审形式包括()。A.圆审B.大审C.朝审D.热审61.宋朝为防范科举考试舞弊而采取的制度有()A.誉录试卷法B.糊名考校法

11、C.考官司回避制D.九品中正制63.与大清律例相比, 大清现行刑律的变化主要包括()。A.改变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B.删除了 “ 十恶 ” 重罪等内容C.对于婚姻、继承、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性质的行为不再科刑D.增加了一些新罪名,诸如防害国交罪、妨害选举罪、私铸银元罪等2007 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综合课试题3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A邓析制竹刑B子产铸刑鼎C李悝制法经D晋国铸刑鼎33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御史台34 “ 马锡五审判方式” 产生于 (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2、35 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的篇目数是( )。A6 篇B7 篇C 12 篇 D18 篇36唐朝选举令规定:“ 诸职事官,年七十以上,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 ” 。这里 “ 致仕 ” 是指 ( )。A入仕做官B年老退休C居丧告假D授予荣誉37最早正式规定“ 十恶 ” 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B泰始律C贞观律D北齐律38 “ 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 ” ,此规定针对的中国古代法律是( )。A唐律B大明律C大诰D大清律例39南北朝时期西魏政权制定的法典是( )。A武德律B麟趾格C大业律D大统式40清朝创立的刑罚是( )。A发遣

13、B充军C加役流D刺配41庆元条法事类编制于( ) 。A唐朝 B宋朝C五代 D元朝43北洋政府设立的中央行政诉讼审判机关是( ) 。A大理院 B行政院C兼理司法法院 D平政院以下多选61中国古代以凌迟作为国家法定刑的朝代有( ) 。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62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收回治外法权是修律的一个重要动因B修订法律馆是负责修订法律的专门机关C大清民律草案的体例结构仿效法国民法典D大清新刑律属于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63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B它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C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D它在婚姻

14、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69旧律( 指汉律 ) 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 例既不在始, 又不在终, 非篇章之义。 故( 新律)集罪例以为 刑名,冠于律首。晋书 ?刑法志上述文字材料记述了汉、 魏时代法典体例发展演变的概况,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 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2) “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3) “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 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答案】 (1) 汉朝九章律在法经和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律、 兴律和厩律三篇。(2)

15、汉律中具律排在第六篇,既不在开篇,也不在末篇,与其统率全律的地 位不相符。(3) 新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突出其作为法典总则的地 位。这种变化说明了 新律在法典篇目体例上的渐趋成熟,并对后世法典产生 了很大影响。(4) 晋律在篇目上扩充至20篇,并在总则中新增 法例篇,以丰富其内容; 唐律在篇目体例上继承北齐律,趋于成熟,为12 篇 500 条体例。总则 是刑名和法例所合成的名例律。2006 年法硕联考综合课试题32、春秋时期“竹刑”的制作者是()。 A子产 B邓析 C 李悝 D 商鞅33、 法经中规定杀人、 伤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罚的篇目是()。 A盗法 B 贼法C具法 D 杂法35、中国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A汉朝 B 南北朝 C隋朝 D 唐朝36、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篡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37、麟趾格颁布于()。 A东魏 B西魏 C 北魏 D 北齐38、最早规定“奸党罪”的法典是()。 A唐律 B 宋刑统C大明律 D大清律例40、在官制中实行差遣制的朝代是()。 A汉朝 B 唐朝 C宋朝 D明朝41、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的罪名确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