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7849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播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众传播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众传播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众传播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众传播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众传播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播理论(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不同的地方,会遇见不同的人, 遇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真正的速度 是看不见的就像 日开月落 风起云涌就像 你不知道 树叶什么时候 会 变黄 婴儿 什么时候 长出 第一颗牙齿就像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 会 爱上 一个人第一章 绪论需要了解的核心概念n传播n大众传播n媒介n传播学一、什么是传播n传播中外,咸使知闻北史突厥传n传播communication传达 传染 交通 交流communication 传 播 n库利社会组织1909: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 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 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 言、文章、印刷品

2、、铁路、电报、电话 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 新成果。”n皮尔士 思想的法则1911: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 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 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 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 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n施拉姆 传播是怎样运行的1954: “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 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 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 讯息和信宿。”n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 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 播学理论表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 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 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 中加以

3、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 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n传播:传导信息的行为(或过程)。n媒介: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n媒介组织:拥有这些媒介或经营这些媒介的社会机构。二、传播的类型u自我传播u人际传播u组织传播u大众传播自我传播n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 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n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 动,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最 丰富的传播现象。n 到目前为止,传播学对人 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人际传播 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组织传播n 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 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过

4、程。大众传播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 围的受众不间断地传递大批量 信息的过程。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n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 的科学。n它包括三个部分:n人类社会传播的发生与发展;n人类社会传播的形态;n人类社会传播的过程第二章 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n人类认识能力的空前提高。n传播作用的极端凸现。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第一节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发源地n媒介对美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导致了 人们对大众媒介的利用和研究。n相关学科丰富的成果直接奠定了传播学的 学科基础。第二节 传播学四大先驱一、政治学家:拉斯维尔u宣传分析研究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u传播过程研究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

5、结构与功能从内容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要素;从外部功能 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拉斯维尔开创性的研 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是传播学的纲 领性力作。二、社会心理学家:卢因u群体动力学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仅要考虑他个人的因 素,更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因素。u把关人开创了把关理论研究的领域,把关理论成为揭 示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三、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u开创态度问题研究的先河态度的概念在当今美国社会心理学中可谓是最 清晰、最不可取代的概念。霍夫兰将心理实验方法引进到传播学领域,他 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 依据。

6、四、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u1940年 伊里调查 人民的选择u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结束了“枪弹论”统治传 播学的研究时代。从此,传播效果研究进入 到了“有限效果论”时期。u两级传播理论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 中的众多因素,推动了传播过程的研究。第三节 施拉姆与传播学的诞生n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n 施拉姆学派:传播学学科地位的成熟。n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奠定其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第三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n原猿 腊玛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猿人(能人)n7000万年前 1400万年前 550万年前 200万年前n猿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智人)n 1

7、60万年前 50万年前一、符号与信号时代n这种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使用对早期 人们的思维和发明能力,造成了重大的 不可避免的限制,其结果是文化进展的 速度缓慢、规模微小。二、说话和语言时代n人类对说话和语言这种行为方式的掌握,对个 人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后果。通过语言符号的 使用,人们可以记忆、传送、接收和理解的信 息,在长度、复杂性和精细程度上,都远远超 过了使用过去的传播形式所能达到的程度。n使用语言的能力使人类的生存方式得以大踏步 向前发展,世界各地的社会从而由捕猎加采集 的生活方式,过渡到伟大古典文明的发展过程 。三、文字时代n文字的发明与使用,与工具、火和语言 本身一样,是人类历史进程

8、中最重要的 成果之一。科学、艺术、政治、宗教的 伟大活动都是因为人们能够阅读才得以 发生。四、印刷时代n 圣经的印刷标志着人类规模印刷的 开始,古登堡的意义在于消解了少数人 对阅读和书写的垄断,普及的文化给人 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语言 文字在印刷出现之前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只有当印刷使得文字成为平民百姓的 传播工具时,其巨大的影响力才充分的 显现出来。五、大众传播时代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n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使传播的物质(技术 、交通等)条件日益完善,反过来,媒介的 信息活动又促进了经济。n革命利用媒介有效地发动,革命又通过媒介 获得相对自由的活动天地。n媒介启蒙大众,大众又使媒介的

9、规模不断扩 大。n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的传 播能力与需要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壮大。 我们可以从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发展 过程看到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信息 的急剧增加。因此,大众媒介本身就是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同时,大 众传播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知识信息 的进一步拓展。 第四章 传播控制研究第一节 “把关人”理论n一、卢因的把关概念n二、怀特的把关研究一、卢因的把关概念n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 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 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 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 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二、怀特的把关研究n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10、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 门区 输出信息nN门M受 众N1 N2 N3 N4N1 N4 N2 N3 怀特的把关研究第二节 从古典自由论到社会责任论n一、集权主义媒介理论n以政府权力意志为中心。n传媒为政治服务。二、自由主义媒介理论n斯宾诺莎n弥尔顿n洛 克斯宾诺莎n自然权利说n社会契约理论弥尔顿论出版自由n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洛克n主权在民:权力的中心是人民意志,政 府只是一种信托。n媒介自由主义理论的三个原则:独立性原则:大众媒介除提供信息、娱乐外,还应刊发广告,以保持其经济上的独立性。多样性原则: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多样性。法制性原则:应确立一个稳定完整的法律制度,以调节竞争。

11、n自由主义媒介理论、体制面临的挑战:世界大战的爆发电子媒介的兴起媒介的巨大化倾向三、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n高度垄断化趋势言论自由n社会对媒介数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媒介的所有权n大众媒介的赢利目的为公众利益服务n哈钦斯委员会(新闻自由委员会)n自由与负责的报刊明确否定了绝对自由,只承认相对的有条件的 自由。媒介的自由也不例外。大众自由与大众媒介自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概念。大众媒介必须为大众和社会利益服务,对社会 负责。政府不再是媒介自由的旁观者,当媒介损害社 会利益时,政府应出面管制。n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民主的传播制度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专制的传播制度理论:集权主义理论

12、苏联共产主义理论n公共性、公益性n雷蒙德威廉斯:传播学,1961年n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1984年第三节 有关社会控制的其他理论 n一、民主参与理论知情权媒介接近权n二、国家发展优先理论第五章 传播媒介研究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n一、三大媒介的工具性特征n1、报纸 n 信息容量较大;保存信息的 力量强;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n 新闻的时效性远逊于电子媒 介;报道形式缺乏动感;要求读者一定 的文化程度。n2、广播n 传递信息极其迅速;受众面广 ,渗透力强;语言媒介的感染力。n 传播内容转瞬即逝;只提供单 纯的听觉形象。n3、电视n 视听兼备,感染力强;传递信 息迅速,超越空间的力量强。n 画

13、面转瞬即逝,不容易选择, 也不便查考。n二、传播途径的比较与选择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n一、拉斯韦尔的功能观n二、赖特的功能观n三、施拉姆的功能观n四、拉扎斯菲尔德、默顿的功能观第三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n一、媒介即信息n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n三、冷媒介热媒介n四、地球村、重新部落化第六章 传播受众研究第一节 受众的特征与权利n一、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广泛性、异质性、隐匿性n二、大众传播受众的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情权、接近权第二节 受众的选择性因素n选择性注意(接触)n选择性理解(解释)n选择性记忆第三节 使用满足理论n一种受众行为理论n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 程、考察大众传播效果

14、的先河。第七章 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n一、枪弹论大众社会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众传媒出现大众社会理论 刺激反应 行为主义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n二、有限效果论1、传播流程研究 传播流程 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 伊里调查 两级传播 意见领袖 IPP指数 选择性接触 中介因素、个人影响 信息流、影响流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心理学家耶鲁学派3、“使用满足”研究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先河。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n三、宏观效果理论1、议程设置2、沉默的螺旋3、培养理论4、知沟理论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n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n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与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n一、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n二、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n三、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n四、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