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655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国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主要对策1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点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前提下,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 要求,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通过粮田规模经营、多成分多 要素投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粮食生产为 中心,产前、产后各行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链。 它在形式与本质上都有别于现行的家庭分散零星经营和产 、供、销、储的相互离散体制,体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 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其本质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

2、织形式,是市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基 本运转机制,是多元参与者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 体。其基本特征表现在:粮食品种布局的区域化;生产的 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也就是建立起管理企业化、服务 社会化、利益共同化的一种经济关系。2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是解决粮农增收困难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矛盾的必 然选择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必然 选择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变产粮优势为区域综合经济 优势的重要途径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和发 展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粮食消费 需求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显得尤为

3、重要。其政治安全 超过经济安全,政府的粮食政策都是围绕如何增产来设计的 。粮食的“靠天 收”和消费弹性较小这两大特点就必然导致了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 济还不完善的时期做出保国家粮食安全而牺牲农民利益的选择,忽视了种 粮农民的收入问题。全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收入徘徊不前,收入增长幅度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种粮经济效 益的低下使一些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苗头已经出现,如耕地面积被占, 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种粮不赚钱才是粮食安全的最大隐忧 。产业化是 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彻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 出路。产业化经营通过流通环节的组织创新改变粮食

4、生产与流通环节利润 分配不公的局面 ,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之外,还有望分享到 流通环节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种粮的比较效益。积 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创 新粮食流通方式、搞活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是解决粮农增收困难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矛 盾的必然选择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企业竞 争力的必然选择 发展粮食产业化是振兴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企业竞争 力的的迫切需要。首先: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其次,由于前几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人为地割断了粮食购 销与加工的产业链,众多粮食加工企业

5、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没有及时转换机制,因循守旧,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企业连年亏 损,纷纷停产、倒闭,拍卖、破产,致使粮食工业节节败退。在产业化的经营体制下,粮食企业有了稳固的原料产地 ,也有利于企业自身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和竞争力。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变产粮优势为区域综 合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 粮食主产省区是具有产粮优势的省区,解决我国粮食问 题的主要潜力是在粮食主产区 。但从近些年来的情况看 ,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不是很乐观。许多主 产区陷入“农业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不良经济 循环,并没有依托自身的产粮优势转化为综合区域经济 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真正实现

6、粮食主产区的产粮 优势,在保证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 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粮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产品是原粮,粮农以最原始的形 式出卖粮食,没有加工增值的机会,其得到的利润是很 低的实行粮食的产业化经营把为粮农服务的产前、产后 部门与粮食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节约产业链条之间的交 易成本、增加规模收益和深加工所带来的初级产品的升 值,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粮食产业比较利益低下 的弱质性地位 。 粮食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以规模经济来促进粮食 产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和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在2

7、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山东发起, 诸城市首先提出“贸工农一体”经营的概念。1996年农业 产业化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于是农业产业化便在全国推广开来 。但是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并不包括“粮食产业化”,因 为国家一直对粮食购销政策控制较严,粮食生产缺乏实 行产业化的客观基础和政策环境。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 期,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粮食数量已经不存在 绝对意义上的短缺,粮食市场已经向买方市场转变,粮 食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主产区的粮食商品率、粮油加 工转化能力大幅度提高为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客观运 行基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为粮食产业化经营 提

8、供了政策环境。因此,粮食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进 一步深化和发展,只有粮食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才是真正 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粮食生 产和流通的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要实现完全自给是有一定难度的。人口的增加和因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耕地的减少使粮食供求之间的缺口必然拉大。因此粮食供求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增长是制约粮食需求量的首要因素 城市化也是影响粮食需求变动的重要因素 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变动也有重大影响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粮食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人口增长是制约粮食需求量的首要因素 根据1

9、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当时中国总人口为 11.3亿人,自然增长1.47%。综合有关部门研究认为: 如果计划生育抓得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预期到2010 年达到14亿(13.94亿14.3亿),2020年达到15亿( 14.7亿15.4亿),2030年达到16亿(15.3亿16.3亿 )。按照每增加1亿人口增加口粮消费量1300万吨计算 ,则全社会口粮直接消费量至2010年为28581万吨, 2030年为31181万吨。或者说,未来的人口增长会使粮 食的直接消费量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不会很快,很 可能低于改革以来的水平。尽管城市居民人均口粮消费 渐趋稳定,但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居民人均口

10、粮消费 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将会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粮食消费的增长速度。城市化是影响粮食需求变动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发展滞后,从1980年-1995年的15年间城 镇与乡村人口比例变化不到10个百分点,即城镇人口 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19.4%上升到1995年的29.04%, 乡村人口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80.6%下降到1995年的 70.96%。预期我国城市化率将分别是2010年的38%, 2030年的50%。按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增加间接粮食消 费量1054万中吨计算,同期全社会对粮食的间接需求 量将分别为28800万吨和41400万吨。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变动有重大影响随着收

11、入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 消费呈现规律性变化,一般由温饱向小康转变时期 ,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全面增长、消费结构有很大变 化;由小康向富裕转变时期,由于主要食物得到基 本满足,消费数量上比较稳定,主要是要求提高食 物质量和花色品种。更好地改善食物质量将是一个 较长期的缓慢发展过程。按人均GNP每增加10个百 分点将增加粮食间接消费4300万吨计算,未来粮食 的间接消费者需求量将为2000年210000万吨,2010 年25000万吨,2030年32100万吨。未来35年我国粮食总需求要求实现粮食产 业化经营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到未来35年里,我国全 社会对粮食的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需求都将

12、有较大 增长。从数量上看,预计到2010年达53580-57380 万吨。从结构上看,粮食间接需求的增长将明显快 于直接需求的增长,粮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细化,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 求,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等的比重到2010年将达到 46.7-50.2%,2030年将达到50.7-57%。实现粮食 的产业化经营,将有利于推动提高粮食品种的内在 品质,推动满足包括直接消费、间接消费、饲料用 粮、工业用粮等各种消费层次的专用粮食产品的生 产、销售、加工和出口。产业化经营有望解决上述 粮食需求方面的新要求。 国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经验u加拿大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化经营的 基本

13、做法 w粮食收购 w粮食定价和结算 w粮食销售 w粮食市场管理 w质量保证体系 w销售服务体系 u对我国的启示 w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粮食流通调控 w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w积极培育衔接产销的各种流通组织形式,为农民搞好服务 w建立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 n加拿大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市场化经营和对外贸易以组织 化、市场化、集约化为主要特点。n加拿大面积997.1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多万。工业比较发达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市场化程度较高,农业人口占全 国人口不足40。加拿大盛产小麦,粮食经济作物还有燕麦、 大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集中在西部平原的阿尔伯塔、萨斯 德彻温、马尼托巴三

14、个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加拿大粮食生产主要依靠农场经营,全国约有农场24400个 ,其中家庭农场占98.7。每个农场平均耕地面积4495亩, 一名操作人员可以独立经营6000亩左右的土地。加拿大简介加拿大简介:n加拿大小麦局每年对要求进入小麦局经营的农民进行一次资格鉴定, 实行许可证管理,并签订收购合同。合同内容十分详细,包括送交小 麦、大麦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农民一带一小麦局签订了合同,就必须 坚决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和数量(最低不得少于合同数量的85), 像小麦局指定的粮仓送交,否则,小麦局将在每吨价格的6至15 处以罚款。经营仓储公司按照小麦局提供的交货合同,向农民进行收 购

15、交货农民可以一次将整个作物年度的销售数量全部与小麦局签订合 同,也可以分几次与小麦局签订合同后,农民如需要周转资金,可向 小麦局申请预付款,交粮食后有小麦局扣回。每个农场最多可申请预 付款25万加圆,其中5万加元不收利息,超5万元部分按银行基本利 率收取。加拿大每年约有2万农民申请预付款,预付款额为67亿加 元。 粮食收购:粮食收购:n加拿大小麦、大麦的定价,全部由小麦局控制。小麦局通过 建立综合帐户,来保证农民获得销售收入,实行初步定价和 最终结算价及二次付款。初步定价由政府规定,小麦局于年 度生产之前公布。具体结算方式:农民送小麦时,按初步订 价一次取得收入;稻谷年度之后,再根据实际销售价

16、(扣除 各种费用),第二次得到最终收款。如果市场价格大幅上扬 和大量谷物销售高于初步订价,小麦局将及时调整付款办法 ,给农民增加一次或几次期中付款。非小麦局经营的粮食, 价格随行就市,由谷物公司自主确定。 粮食定价和结算粮食定价和结算:n加拿大小麦局负责统一控制用于出口和国内使用消费的大麦 和小麦的销售。他们的粮食销售政策,主要体现在小麦局对 市场的分析和开发,一是综合市场分析,重点监测国际谷物 市场影响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离、到岸价)的因素,以便 及时调整国内市场价格政策;二是专项市场分析,重点监测 和分析某类某个客户、世界各地竞争国家和地区的状况,以 及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由于加拿大实行以销 定产购,进行市场调节,加上优质服务,粮食销售情况一直 良好。 粮食销售粮食销售:n加拿大谷物公司经营谷物特别是经营谷仓的审批条件非常严格。加拿大谷物法规定,申请经营粮食的条件是:必须有工资文件;申请人打算使用的房产适合贮藏和装卸;谷物类型及状况和设备的类型、大小及状况应能满足该类型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