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641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5-2016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卷I (阅读题)和卷II (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卷 I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杨福泉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

2、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 、“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

3、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 民主 ) 和“赛先生”( 科学 )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

4、56 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当代中华- 2 - 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有世界眼光、全球眼光,谦虚好学。当年鲁迅、胡适这一代中国精英大力引进西方文化的“德先生”( 民主 ) 和“赛先生” ( 科学 ) 等,催生了中国的

5、新文化运动,全面改革了中国的教育内容和体制机制,裨益了当今无数的中国人,培养了很多能与世界对话和竞技的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如今,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患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上,老想着要不分良莠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如活水长流,才会有生命力。“文化焦虑”促使我们忧患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 (选自人民论坛 ,有删改 ) 1、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3 分) ()A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B把“国学教

6、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C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D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中国城乡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不断消失。B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是在“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的大背景下进行的。C鲁迅、胡适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是有着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的中国精英。D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恋,抱残守缺,不会广采博纳,那就无法得以发展。3.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外来文化的涌入是“文化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且这种“文化焦虑

7、”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表明中外文化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冲突。B诸多专家学者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保护、传承,缺少学习、创新,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有局限性。- 3 - C从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来看,当代具有“文化焦虑”感的专家学者们应该学习鲁迅、胡适等一批新文化运动先驱的眼光和意识。D中华民族文化是整合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因此专家学者应致力于儒家文化及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刘文静 , 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

8、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 、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唐

9、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

10、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倜傥有器略器:才能,才干 B唐公践天子位践:登上C 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用: 使用 D 今天下未靖靖:安定- 4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坐严尊屈/ 与臣子均席 / 此王导所谓太阳俯/ 同万物者也 / 帝曰 / 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 好何可忘B帝坐严尊 / 屈与臣子均席 / 此王导所谓太阳俯/ 同万物者也 / 帝曰 / 我虽应天受命/ 宿昔之好何可忘C帝坐严尊 / 屈与臣子均席 / 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 / 我虽应天受命/ 宿昔之好何可忘D帝坐严尊屈

11、/ 与臣子均席 / 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 / 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 好何可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 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B刘文静深受李世民器重。刘文静认为李世民能成大业,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不惜屈尊探狱。C刘文静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刘文静自恃才高,鄙视裴寂,更不满自己位居其下,多次与裴寂争执,结下仇怨。D刘文静结交裴寂,交友不慎。刘文静因心怀怨愤被李渊认为有反叛之心,裴寂趁机落井下石,刘文静最终被冤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2、 分) (1)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5 分) (2)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春阴朱弁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5 -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朱弁 (1085 1144) :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5 分) 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

13、两联。(6 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劝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其中的“,”两句以雕石为喻,从正面进行论述。(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3)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25 分 ) 一代醇儒张元济熊月之张元济一生最主要的事业是出版与古籍整理,两者又是与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在张元济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新式出版业是到近代才出现的行业,

14、从写稿、组稿、翻译、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到企业管理,从印刷机器、纸张、油墨、装订、开本到印数,从联系作者、译者到与官府打交道,所有这些,对于张元济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他能够由外行变成内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考其诀窍,就是两个字:敬业。他坚持,不赚钱的书一般不出,有政治风险的书一般不出,包括拒绝印刷康有为、孙中山的书,都是为了对公司负责,也都是敬业的表现。张元济无论当官还是经商,都真诚对人,不虚伪,不欺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他与总经理高凤池在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对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对于这些分歧,他不掩饰,不回避,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1919 年,因为许多分歧难以消除

15、与妥协,张元济决定辞去经理之职。经人调解,他与高凤池达成和解,并坚持一定要向高凤池道歉。与高凤池相比,论社会地位,张要高出许多,张是翰林,高是小学程度。论在商务的影响力,张也要大许多。细论张、高二人的分歧,张的意见,均为企业前途着想,有利于企业健康发- 6 - 展,如注重企业制度建设,引进、起用新人,对于违纪违法员工严肃处理,高则立于相反方面。但是,二人矛盾一经调解之后,张便主动道歉,诚恳支持高的工作,并坚持自己的薪水必须低于高凤池。诚与恕是一体两面。待人诚恳,必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1927 年,张元济被绑架,在南翔附近的农村被关了六天六夜。绑匪开价先是30 万元,后降至20 万 15 万 2 万,最后以一万元赎票。那时,上海绑票案件屡屡发生,撕票的事情也不止一例。张元济能安然脱险,与他设身处地、以恕道对待绑匪有关。绑匪也是人,张元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诚,终于化险为夷。1925 年五卅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屡起工潮。对于工人的罢工斗争,张元济力主两边兼顾,同存共利,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解决后,作为资方代表的张元济,反而得到工人的拥护,职工大会上竟然全场高呼“打倒王显华!” “拥护张菊生! ”张元济在当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没有更细的资料,但是,从结局看,张元济至少比经理王显华更加理解和重视工人的要求,能够同情地理解工人的权益。乐志华是张元济轿车司机的外甥,从宁波乡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