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441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清县城镇化建设调研(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汪清县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的城镇建设发展思路,城建投入逐步增加,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体系趋于合理,正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目标迈进。现按州委办公室通知要求,将我县城镇化建设情况概要汇报如下:一、城镇化发展现状我县幅员面积9016 平方公里,辖8 镇 1 乡 2 个街道办事处及 200 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3.6 万人。近年来,我们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抓规划龙头带动, 抓建设扩大规模,抓管理提高水平,抓项目促进发展,抓创新激发活力,突出规划、建设、管

2、理、经营四位一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县城镇化发展已从单个城镇建设转向了围绕中心城镇的城镇群发展,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的四级发展格局。1、超前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我县在城镇规划的编制上立足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举,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打造本地特色,力求在城镇建设上有特色、产业发展上有特色、文化培育上有特色。目前,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乡镇城镇规划已2 编制完成。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在修编城镇结构体系时,坚持城乡全方位统筹规划,

3、构筑城镇体系的圈层框架。把空间布局分为四个层次:即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级县域中心城市1 个, 即汪清镇;二级中心镇4 个,即大兴沟镇、天桥岭镇、罗子沟镇、百草沟镇;三级一般乡镇4个,即东光镇、春阳镇、复兴镇、鸡冠乡;四级中心村,即各乡镇下辖行政村。根据我县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形成的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以及区位条件的差别,各城镇承担着不同的分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综合型城镇(汪清镇):是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集医药加工、食品、特色资源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县城。二是旅游型城镇(百草沟镇):城镇及其周围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有区域意义,并在乡镇中占有主导或重要地位。三是资源加

4、工型城镇 (天桥岭镇、罗子沟镇、复兴镇、大兴沟镇)。开展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具有地方的特色的以资源加工为主并在乡镇经济中占主导或重要地位的城镇。四是农贸型(东光镇、春阳镇、鸡冠乡)。主要是以农业、林业、农副产品、林产品加工与集散为主的小城镇。2、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镇建设发展初见成效。汪清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的交通枢纽。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和均值处于全县城镇最前列。通过以构建“大县城”框架为目标,实行新区开发和旧3 区改造互联互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用地主要是向东、向北发展,兼顾新区旧区共同发展。大力发展镇区经济,产业导向以商贸、食品、医

5、药、矿产加工为主,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主要发展无污染工业,推进汪清县支柱产业群的发展和培植。大兴沟镇重点突出商贸中心,加强路面硬化, 完善卫生设施新建卫生公厕和垃圾箱,实施“绿、亮、净、美”工程。天桥岭镇以发展特色产业、林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坚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设施齐备、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百草沟镇以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旅游服务业为主,重点打造我县西南农贸市场中心,成为山区特产品交易的集散地。罗子沟镇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加工业为主,不断加强城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工程、道路工程和环境绿化工程,全州首家“农民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广场文化明星”。3、立足特色产

6、业发展,不断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矿产业、木制品加工业、水电风电地热能源开发、特色产品基地化建设及深加工和旅游休闲五大产业已成我县城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有效推进,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以天桥岭镇、东光镇为主的食用菌、中药材、畜牧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等特色产业稳步壮大,其中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3亿袋,实现产值4.8亿元。“一区九园”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得到提升,以汪清镇工业集中区为主的医药、轻工业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以春阳镇、复兴镇、鸡冠乡为主石材产4 业进一步扩大,新建春阳镇中国北方石材园区和复兴镇石材园区,扩建金冠石材园区;以大兴沟镇、罗子沟

7、镇为主的能源、建材产业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8.4 亿元。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和特色文化协调发展。 全面启动城镇建设,按照建设森林型宜居城市的目标,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彻底解决了水、电、路、通讯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截止到 2009年,我县县城拥有城市道路总长55.2 公里,道路总面积为76 万平方米,三年新增道路总长度6 公里,面积20 万平方米,更新改造道路11公里,改造面积33 万平方米;三年新增绿化覆盖面积35 公顷,绿地面积50 公顷;栽植各类树木1.8 万株,摆放盆花25 万余盆。城市绿地

8、率已达25.8%,绿化覆盖率已达2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4.6 平方米。完成了重点路段的彩灯和路灯安装以及沿街的楼体、店面牌匾、广告牌实施亮化装饰;沿路新增广告灯箱及路灯装饰;电视塔、滨河公园等景观建筑的亮化。2009 年 LED 彩色屏幕的建成,为汪清夜景又增加了一大亮点,成为市民盛夏纳凉的首选, 大大提高了城市品位。环卫设施有了大幅度提高,现有环卫专用车辆19 辆,垃圾转运站11 座,新增设垃圾斗62 座,公共厕所6 座,城区保洁面积已达90 万平方米,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环保意识有了极大改观。2009 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90 万平方米,比3 年前增加62 万平方米,供热管网长度

9、25.25 公里,燃气普及率达80%。廉租房建设、5 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泥草房改造2200 户,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90.57 万平方米,解决棚改住房15150 户,惠及群众46510 人。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了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完成全县35 所中小学校舍的维修改造。重视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工作走在全州前列,2008 年高考升学率全州第一,2009 年高考升学率比2008 年又增长 1.8 个百分点。健全医疗服务网络,创新县级医院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强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

10、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加大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对全县残疾人家庭实行了结对包保,全县12188 名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构架日趋完善,汪清城镇参加医疗保险的超过11.3 万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有5.2 万人。2009 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对城镇居民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实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镇村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全县有 7 家县直卫生单位,13 家乡镇卫生院, 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63 人。不断开发就业岗位和扩大低保覆盖面,城镇低保覆盖面比全省9% 的平均水平高10.7 个百分点,农村低保覆盖面比全省7.7%的平均水平高2.3 个百

11、分点。 三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3368 万元,新增就业人数17210 人,劳务输出24000 人。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9 个,群众业余文艺团体3 个。广泛6 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汪清为基地的中国朝鲜族象帽舞先后被录入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朝鲜族农乐舞”应邀在内地和台湾演出。成立汪清县新闻宣传管理中心,“延边晨报汪清新闻”专刊登上南航飞机,在更广阔的时空宣传推介汪清,目前已累计发行122 期。二、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城镇产业支撑体系薄弱,经济总量小,辐射力和聚集力比较弱,城镇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现有建制镇8 个,从人口来看只有城区达1

12、0 万人的规模;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8 个乡镇中集贸性城镇占多数,主要以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对欠发达,缺乏支撑产业,制约城镇化发展。2、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目前我县可用财力有限,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多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设施、公共厕所、休闲体育活动场地、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市政设施严重不足。3、产业结构发展不尽合理。我县目前正处在依托特色资

13、源为主的工业化发展起步阶段,以矿产业、 木制品加工业、特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和以医药、冶金、纺织为代表的优势产业正在发展壮大,但缺少辐射面大、带动性强,7 对全县经济起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农业生产以传统为主,抗灾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低。传统服务业比重相对过高,新兴旅游业发展缓慢,市场竞争乏力。4、城镇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由于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

14、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的现实条件和目标方向1、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我县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给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优惠政策继续向纵深推进,从各方面影响和改善了我县城镇化发展环境,初步形成了城镇化良性发展互动机制。特别是我县被列入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先导区规划内容,将会进一步调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城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8

15、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项目立县、项目强县、项目富民” 发展战略, 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到2009 年末,汪清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6 亿元,比 2006 年的 16.74 亿元翻了一番,增长100.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66.7 亿元,比2006 年的 22.15 亿元增加了两倍,增长201.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63 亿元,比2006 年的 1.27 亿元翻了一番,增长 107% ;全口径财政支出突破11.3 亿元,比2006 年的5.09 亿元翻了一番,增长12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00 元,比 2006 年的

16、7900 元增加 29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5360 元, 比 2006 年的 3890 元增加 1470 元。2006 年,全县缴税百万以上的企业只有4 户,到 2009 年末,全县实际缴税百万以上的企业已达到31 户,其中部分企业缴税已经达到 500 万甚至千万元以上。在全州,八个县市五大发展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四项增幅位列全州第一,一项第二。汪清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份向新兴工业县份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县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趸足了后劲。与此同时, 我县按照 “四城联创” 的要求, 加大城市绿、亮、净、美力度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我县的城市环境和投资环境。三年来,累计完成投资9394.7 万元,其中:道路工程投资5380 万元;桥梁建设投资1450 万元;绿化工程投资458 万元;亮化工程投资931 万元;环卫设施9 投资 1175.7 万元。规划勘探进尺4100 米,测绘面积356 公顷是历年第一;棚户区拆迁面积5.6 万平方米是历年第一;摊铺改造道路面积17 万平方米是历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