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7004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永 春 美 岭 中 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第卷 阅读题 一、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逆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刘梦溪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

2、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

3、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浮2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

4、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

5、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 C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

6、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D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B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也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C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D“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

7、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独尊的核心思想,即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3B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只给独善其身的人以上进的力量。D“礼失,求诸野”是说当民间风俗不再淳厚时,作为主流的传统儒家思想就可以发挥它的教化作用,让人们重新遵规守矩。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8题。开宝四年十一月,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

8、 ,赐诏乞呼名,从之。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 ”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 ”及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他日,帝因出,忽幸普第。时吴越王俶方遣使遗普书及海物十瓶列庑下,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弗及屏也。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 ”帝笑曰:“但受之无害,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

9、,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开宝六年八月,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

10、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选自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宋纪七,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弗及屏也 屏退B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说4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专断D帝怒形于色 表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普告于帝 普力请与之普立于宫门 非陛下之刑赏也以天下事为己任 南唐后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贺刑以惩恶 少赂其使者可也6下列选项中,前后两句分别能直接表现赵普为相忠实诚信和刚毅直谏的一组是( )(3 分)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帝

11、臣实预闻顾命会车驾卒至,普亟出迎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普叩头辞让帝竟从其请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南唐主私下送给赵普五万两银,后南唐使者觐见太祖时,赵普秘密回赠使者同等数目的银两,这令南唐君臣无比震骇,达到了太祖“使之勿测”的目的。B太祖突然驾临赵普家,适逢吴越王礼到,赵普当着太祖面将礼物开启,竟是十瓶满满的瓜子金,赵普惶恐至极,太祖却笑着说“受之” 。C赵普任宰相十年间,多次犯颜进谏,对于哪些人应该任用,哪些人应该升迁,他总是坚持己见,据理力争,而他的意见往往最终被太祖采纳。D赵普被罢相后,出任外

12、职,他向太祖上奏折赞美了太祖之弟开封尹,力陈自己并未轻议皇弟,也是对太祖表白自己的忠心。8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臣实未尝发书,若知此,当奏闻而却之。 (3 分)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3 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A B C D B A C D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9.“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生动形象,试作分析。 (3 分)答:_ 10.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见贤思齐焉, 。 (里仁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荀子劝学 )(4) ,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周逍遥游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 )(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不愤不启 , 。 (论语 卫灵公 )(9)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10)楚人一炬, 。 (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