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6938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3-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q城市设计研究层次 城市设计可分三个层面进行:宏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和微观城市设计。 本次完成的成果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其研究范围是金华市 婺城新区中心区;其次,还将对其重要地段与节点进行微观层次的初步设计与 研究。 q 城市设计研究内容 将城市自然景观、城市人工景观、城市人文景观这三部分内容从总体功能布 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空间景观、景观风貌、建筑景观引导、地标与景 观视廊、城市天际线、城市夜景、街道设施等方面作出安排。城市设计图则城市设计导则比例为1:10001:2000的模型q 主要成果 q城市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建设部城

2、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婺城新区发展战略规划(2003年7月); 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7月)。 国家相关规范及金华市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q 项目阶段 第一阶段:亦就是目前的工作阶段,根据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设计意向,深入研究中心区城市设计理念以及建筑群体与 开敞空间组织、天际线及制高点、景观视廊、水景与绿化,并初步提出两个城 市设计概念性方案。 第二阶段:在本次提出的概念性方案基础上深化,综合、深化城市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修改意见,完成

3、本次城市设计成果。 q 我国城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有: 指导思想片面,观念滞后。就空间论空间,只注重物质空间的外形, 城市空间缺少内涵,缺少个 性。 不注重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取。造就千城一面的毫无个性、难以 分辨的众多乏味的城市。 形象定位模糊,主题不突出。没有对当地文脉、城市性质以及影响城市 形象的内外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城市形象模糊不清,主题不突出。 重设计轻保障,重局部轻系统。城市设计可操作性差,城市景观杂乱 无章。q 为了使婺城新区城市设计真正起到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环境的作 用,本次城市设计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树立综合的城市设计观,推进新区整体形象的形成。 在对新区形

4、象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城市设计。重点在于对影响城市形象的内在因素,即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新区形象与城市设计主题,建构设计思路。 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确保城市形象特色。 注重对城市开发与建设过程的引导,提高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伯特兰中心区鸟瞰。仅新设计的公共空 间充分考虑了行人以及公众的生活洛克菲勒中心 是由一条步行 街和一个下沉 广场组成,是 美国城市中最 具活力、最受 欢迎的公共空 间之一q 婺城新区概况婺城新区 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 区中心城市金华的西翼,是以工 业、高教、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生 态新区。按照婺城新区发展战 略规划,新区采用“轴线贯通, 绿楔分隔,八大功能组

5、团”的布局 结构形式。发展轴线主要有南北 向的复合主轴,三条东西向的 TOD轴线;绿楔主要是金华江两 岸及浙赣铁路沿线的生态绿地与 防护绿地构成的由郊外农田、山 林、两大生态休闲旅游区楔入城 区的两大生态绿楔。 q 婺城新区中心区情况 婺城新区中心区(简称中心区,下 同)为规划婺城新区中心的主要组成 部分,位于婺城新区中心综合区,金 华江以南,紧临金华江,包括中心绿 轴两侧的公共设施和商住设施轴带, 金华江南岸滨江绿地,宾虹路两侧用 地,用地约2.4平方公里。南北向最 长为2.58公里,东西向最宽为1.76公 里。该用地范围内除筱溪、益塘两个 自然村村庄建设用地外,基本上均为 未开发的地势平坦

6、的农田,还有两条 基本呈南北走向的排水、灌溉水渠, 宽度在25米。主要依托道路有现状 330国道。穿越本区的宾虹路及紧临 本区东部的二环路在建。q 吸引范围 金华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交通、信息 枢纽。其功能定位为:两个枢纽、五个中心、一个基础,即浙江省中西部 地区的交通、信息枢纽,商贸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科教文化 中心、现代工业基地,浙江中部的行政中心。金华市还是省级历史文化名 城。 婺城新区中心区作为金华市有机组成部分,其直接服务辐射范围为婺城新 区及其周边相邻地区(开发区),金华市域其它县市,浙江省中西部地区 其它地区。 q 功能定位 在控规确定的以

7、综合性为特点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从增强中心区的吸引力 的角度,提出更高层次、更具体的定位要求。 其功能定位为: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金华市的副中心,婺城新区中 心,主要包括婺城区行政办公,金融贸易、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 旅游、医疗卫生、居住等功能,优秀旅游城市金华市重要的都市旅游景点 ,和金华市区居民重要的休闲交往场所。 q 开发规模 其它城市中心区开发规模区级中心城市副中心开发量:金华市金东新区中心规划公共建筑64.8 万m2。嘉兴市秀洲新区是秀洲区综合性公共中心,位于嘉兴经济开发区内 ,由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设施组成,其公共建筑开发量为 79.4万m2。上海江湾五角场城市副

8、中心用地2.2km2,建筑面积309万m2 。市级中心区开发量:温州市城市中心是温州面向21世纪的新城市中心 ,是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公共中心,主要包括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 业中心、会展中心、经贸中心和市民公共活动中心,其公共建筑面积约370 万平方米。 婺城新区中心区公共建筑开发规模由于婺城新区中心区作为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吸引 范围大;距市级中心较远,许多设施应独立设置,其直接服务人口(婺城 新区)38万人左右,并可设大型城郊型购物中心服务城市中心区人口,因 此,其公共建筑开发量可以大于金东区中心,嘉兴秀洲新区中心的开发量 。但因其文化体育中心位于江北,且作为城市副中心,其

9、公共建筑开发量 比市级中心区的规模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其公共建筑开发总量也应有一 定的限度。根据其区位条件、服务人口,参考其它城市中心区的经验,并 留有一定的余地,其公共建筑开发总量可按100150万m2控制(不含商住 )。q 城市设计目标 综合多样的复合功能中心区为公共活动中心,包容行政办公、商务办公、购物、餐饮、娱 乐、休闲旅游、居住多种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新区 的活力与持续发展的动力。 塑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中心区总体形象。根据婺城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张扬中心 区个性,赋予时代内涵,凸显城市文化底蕴,力图塑造回归本土环境、本 土历史、量身度做、

10、不可替代的新区形象。 建立安全舒适的交通系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深化交通系统组织,保障中心区交通的 便捷与安全,主要是人性化的步行空间与步行系统组织、公共交通的组织 和静态交通的安排。q 城市设计的主题 应突出和强化“城、文、绿、水”四个方面为主题,这一主题不仅是中心 区内各类规划设计活动必须遵循的设计总原则,同时也是中心区内任何建 设开发活动必须遵循的控制管理总原则。q 城市设计策略 以现代典雅的建筑风格为主调,既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心区整体性策略:宏观上,协调中心区与城市的关系;中观上,充分考虑 中心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注重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微观层次上,强调 景观设计与主

11、导思想的一致,强化其可识别性。 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扬中心区个性,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省中 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副中心。 建筑风格以现代建筑为主调,同时,结合自然环境,利用地方材料, 延续历史文脉,体现精制典雅神韵,具有持久艺术感染力的现代典雅建筑 风格。 功能复合化的策略。 空间人性化策略。q 城市设计策略 本土文化特色浓郁,包容多元文化元素,特征明显、内涵丰富、雅俗共享 、中西合璧、古今相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特色。 充分利用金华市的道教,儒学的文化背景,培育中心区尤其是其开敞 空间的浓郁文化氛围,为市民营造舒适宜人,具有恒久魅力的“城市起居 室”。 建设新区文化活动设施,包括文化公园等,以场所激活文化,涵养城 市的休闲文化功能,并包容体现民俗文化的斗牛、灯会等民俗活动。 在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吸纳外来文化,加强文化的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