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766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合肥剑桥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合肥剑桥学校合肥剑桥学校 2014-2015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4040 分)分)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1818 分,每题分,每题 3 3 分)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敕造 炽热 不啻 整饬 十恶不赦 B.操觚 斗斛 孤苦 滥觞 觥筹交错 C.聒噪 舐犊 恬静 畋猎 暴殄天物 D.猝然 颦蹙 醋意 簇新 一蹴而就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曼延 荧绕 牛角尖 风马牛不相即 B.痉孪 惦量 金刚钻 民

2、以食为天 C.倾轧 付梓 始作俑者 冒天下之大不违 D. 谛听 谪亲 家俱店 行百里则半九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 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给人以繁华之感, 有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烦躁。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

3、恰当的一句是(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 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 ,或许能走出陌生的 境地。 B.我们要针对他离校较远,家务重,想个办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加

4、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现代诗歌的主流是 “新诗” 。2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 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不属于现代诗歌。 C.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和他的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与大学 中庸 论语并称为“四书” 。 D.词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 ,不同的词牌,其段落、句数、韵律。每句 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

5、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7 71111 题。(题。(1515 分)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

6、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8.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9.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7、D. 越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10.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11.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 ,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 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 层层逼紧,句

8、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7 7 分)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3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 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

9、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 ,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 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13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 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4 分)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提。第第卷卷 综合卷(综合卷(6060 分)分)四、名句默写(四、名句默写(5 5 分)(甲

10、、乙两题中任选一题)分)(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甲组:甲组:1.曾记否,_,_?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_,_。3.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乙组:乙组: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但我不能放歌, _;夏虫也为我沉默,_!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 来;我挥一挥衣袖,_。五、阅读下文,完成五、阅读下文,完成 1 14 4 题。(题。(1515 分)分)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 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 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

11、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 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 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 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反映了怎样的观点?(4 分) _ _ 2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 (4 分)4(1)“无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 _ (2)“有恶意的闲人”指哪些人? _ 3作者对“徒手请愿”赞同吗?为什么?(结合原

12、文回答)(4 分) _ _ 4讲讲作者在文中引用这几句诗的意图。 (3 分) _六、作文(六、作文(4040 分)分)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1)牵挂是 对亲人的思念;(2)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3)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D 二、文言文:6.B 7.C 8.B 9.C 10.B 11.C 三、诗歌鉴赏: 12.C 13.B 四、名句默写:略 五、现代文阅读 1.人民在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这里也包含着 对以往斗争和斗争方式是否正确的思考。 2. (1)庸俗的小市民。(2)走狗文人如陈西滢之流。 3.作者对“徒手请愿”是不赞同的。作者明确指出, “三一八”徒手请愿,死伤的爱国学 生“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 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 。而“街市依旧太平” ,正反映出“请愿” “流血”并没有 震撼卖国政府和唤醒民众。 4.作者引用挽歌诗句的意图: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但 他们死得其所,其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高山同在。 六、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