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理论流派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6660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戏理论流派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游戏理论流派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游戏理论流派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游戏理论流派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游戏理论流派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戏理论流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戏理论流派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游戏理论流派 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在人类社 会开始时就已产生,直到19世纪,在达尔文进 化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游戏,并 提出了许多游戏理论,儿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受 到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逻辑学 等多种学科的关注,由于研究者关于儿童游戏 的基本观点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 和说明问题的方法不同,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 游戏理论派别。经典的游戏理论 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主要观点: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 。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外, 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

2、它,而游戏是 过剩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 就越多。低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较多,剩余精 力较少,所以没有游戏或很少游戏。高等动物用于维 持生命的精力相对少,剩余的精力多,就有较多的游 戏。 娱乐论(松弛说) 代表人物: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发泄精力,儿时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 式。叫苦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劳,这种需要一定的 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然而只有当人接触紧张状态时 ,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游戏和娱乐互动可 使机体解除紧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 的技能,所以人需要游戏。 复演论(种族复演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主

3、要观点: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 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 ,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带现代金花的各个发展阶段。 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 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根除“ 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 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 练习论(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主要观点: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 作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 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 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 的能

4、力。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习本能的手段 。例如女孩玩娃娃即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 女做准备。对经典理论的评析 经典游戏理论的贡献 1.对游戏分类的影响 2.霍尔的复演说促成了皮亚杰的研究 3.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帮助布鲁纳提出了有关游戏及发展的思想 经典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1.研究范围小,只能对一小部分游戏做出解释 2.把儿童游戏与小动物的游戏等同起来,认为游戏是儿童生物本能的 表现,抹煞了儿童的社会性 3.经典游戏理论具有生物学的倾向,没有解释游戏的本质,游戏并非 只以纯机械的练习和运动的形式来转移过多能量,或是在紧张之 余放松放松,或是锻炼以下以适应生活的要求,或是补偿不能满 足的愿

5、望而已,对待游戏中的愉悦、欢笑、专注、生气勃勃等, 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1.游戏的“发泄”、“补偿”说他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 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 心理机制,游戏能使儿童得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紧张 、拘束,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发泄情感, 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 现的冲动和欲望,使心理得到补偿。 2.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3.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 的,随着与

6、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 结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 发展。 埃里克森的掌握论 1.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游戏可以降低焦 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2.游戏的社会心理发展顺序 (1)自我宇宙阶段 (2)微观阶段 (3)宏观阶段 3.游戏采用的形式使随着心理社会问题和自我情 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价 1.认为儿童游戏就是发泄潜意识中的能量,这是一种典型 的泛性论。 2.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成年生活的意义,强调游戏对于人 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 3.把儿童的游戏研究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注意儿童心理 发展的阶段性,重视儿童游戏的动机,对

7、后世影响很 大。 4.提出游戏治疗的方法,对研究人格发展的心理学家有很 大的启发。 5.精神分析学派注重个别儿童个别阶段的游戏研究,忽视 儿童游戏的普遍性。 6.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使其具有局限性,强调个体的生 物性,忽略个体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的实质 皮亚杰: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的发展不成熟,常 常不能够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 游戏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布平衡,在游戏时 ,儿童并不发展心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 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存在的结构,游戏的实质 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 认知结构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 练习型游戏的发生发展

8、皮亚杰提出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 1.反射练习期(01个月) 2.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 3.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4.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 月) 5.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 6.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1.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考查儿童游戏的崭新的途径 。 2.强调活动的重要性,认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 介。 3.强调儿童的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是随着儿童 心理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充分的。 4.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5.从认知角度研究游戏,对传统的研究是以大冲击。

9、 6.忽视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7.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 8.把个体作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儿童与环境交往的影响, 而忽视人的作用和影响。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 1.游戏的起源当儿童在发展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 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时,游戏就发生了 。 2.游戏的发展价值 (1)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2)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游戏的觉醒理论 柏莱恩运用行为学习理论创造了游戏的觉醒理 论在他的激发模式中,过高或过低的刺激水 平是反向的。困惑和倦腻两种主观状态各代表 一种高于最适宜水平的激发

10、水平。如果游戏是 一种多仿探索,它的作用是增加刺激降低激发 ,当激发到达最适宜水平时,游戏即停止,然 后当刺激水平降低,激发水平上升时,游戏又 重新开始。他更倾向于把最佳觉醒水平理解为 一条线,在这条线的上下端分别是探究和游戏 的功能区域。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贝特森运用人类学、逻辑学、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 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儿童在游戏之前必须先发展一套关于游戏的“组织 ”或关系来让同伴在游戏时都知道将会发生什么,这是 游戏信息的传递。只有当参与者能够根据“这是玩啊” 的信号达到协议或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游戏是信 息的交流和操作过程,元交际是它的特征,元交际是 一种抽象水平的交际,它以否定和解释为基本框架, 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关系和对于所传递的信号的辨识和 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贡献不在于游戏的内容,游戏 的贡献是学会学习。游戏的生态学理论 游戏的生态学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游 戏设施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上,他们认 为游戏的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 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和 形式。生态学认为,影响游戏的因素是 多方面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游戏 ,就是辩明各种因素对游戏产生影响的 社会环境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