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66357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自动控制原 理 w 第6讲控制系统的校正w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w 6.2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 w 6.3 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 w 6.4 滞后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 w 6.5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 w 6.6 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 分析:已知结构、参数数学模型动、静态性能分析性能指标与参数 的关系设计:实际性能指标选择控制方案、结构参数、元器件建立实用 系统设计问题更复杂:(1)答案不唯一(2)选择结构、参数时,在满足性能指标上相互矛盾需折中,复杂化(3)技术要求、经济性、可靠性、安装工艺、使用环境、能源供应、物理 实现等问题。校正问题: 系统的基本

2、组成部分(被控对象、测量元件、功率放大元件、执行元件等) ,按照反馈控制原理可联成基本控制系统。但往往难以满足性能要求,需要 在系统原有结构上加入新的附加环节,作为同时改善系统稳态性能和动态性 能的手段。系统的校正(设计):在不改变系统基本部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校正 装置,确定参数、满足各项性能要求。w6.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 念6.1.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l性能指标是用于衡量系统具体性能(平稳性、 快速性、准确性)的参数,主要分为稳态性能 指标与动态性能指标两大类 。 一、稳态性能指标 l系统的稳态性能与开环系统的型别v与开环传递系数K有 关,常用静态误差系数衡量: 1)静态位置误

3、差系数Kp=1+K:反映闭环系统跟踪阶跃信 号的能力。 2)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K:反映闭环系统跟踪斜坡信号 的能力。 3)静态态加速度误误差系数Ka=K:反映闭环闭环 系统统跟踪加速 度信号的能力。误误差系数越大,稳态误稳态误 差ess就越小。 二、动态性能指标l分为为三类类,常用的性能指标标主要有: 1.时时域指标标:最大超调调量%(反映平稳稳性)、调节时调节时 间间ts(反映快速性)。 2.频域指标: 1)开环频域指标: 稳定性指标:相位裕量、幅值裕量Lh、中频段宽度h; 快速性指标:幅值穿越频率c。 2)闭环频域指标:谐谐振峰值值Mp(反映平稳性)、频带宽频带宽 度b(反映快速性)。

4、 3)复域指标: 常用闭环闭环 系统统的主导导极点所允许许的最小阻尼比(反映 平稳稳性)与最小无阻尼自然振荡频荡频 率n(反映快速性) 衡量。 三、性能指标提出原则1.具体系统对性能指标的要求不同系统性能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要以不同系统对不同性 能的侧重点来确定各种指标的要求,一般要采用折中的 方案。如调速系统侧重于系统响应的平稳性与稳态精度 ;而随动系统则侧重于响应的快速性。 2.兼顾经济顾经济 性与可靠性 既要考虑技术要求,还要考虑方案实现的可行性、经 济性、工艺条件、现场环境与系统的可靠性。 6.1.2 校正的一般概念与基本方法 l 校正方法有时域法、根轨迹法、频域法(也称频率法)。 l

5、校正的实质可以认为是在系统中引入新的环节,改变系统的传 递函数(时域法),改变系统的零极点分布(根轨迹法),改变 系统的开环波德图形状(频域法),使系统具有满意的性能指标 。 l这三种方法互为补充,且以频率法应用较为普遍。 l 校正装置:为保证系统性能所引入的装置(补偿装置)。 l 校正任务:选择校正方案,确定校正装置类型,计算具体参数 ,保证性能,即满足各项性能指标。 l 校正元件:电气、机械、气动、液压等。 l 校正的目的:围绕性能指标要求进行。 一、校正的一般概念 二、校正的基本方式 1. 串联联校正 校正装置和未校正系统统的前向通道的环节环节 相串联联,这这种 方式叫做串联联校正。结构

6、较简单较简单 ,通常将串联联校正装置安置在前向通道信号 功率较较小的部位,放大环节环节 之前,以降低成本和功耗。串联联校正的主要问题问题 是对对参数变变化的敏感性较较强。在串联联校正中,根据校正装置对对系统统开环频环频 率特性相位 的影响,可分为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Gc(s)G(s)H(s)R(s)C(s)2. 并联联校正校正装置和前向通道的部分环节按反馈方式连接构成局 部反馈回路,这种方式叫并联校正,也称反馈校正。位置:反馈校正的信号是从高功率点传向低功率点,一 般不需附加放大器。实质:局部反馈,改善系统性能,抑制系统参数的波动, 减低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反馈校正

7、中,根据校正装置是否有微分环节,又可分为 软反馈校正(有微分环节)和硬反馈校正(无微分环节) 。G1(s)G2(s)Gc(s)H(s)R(s)C(s)3.前馈馈校正前馈馈校正的信号取自闭环闭环 外的系统输统输 入信号,由输输入直 接去校正系统统, 是一种开环补偿环补偿 的方式,分为为按给给定量 顺馈补偿顺馈补偿 与按扰动扰动 量前馈补偿馈补偿 两种方法。按给给定量顺馈补偿顺馈补偿 主要用于随动动系统统,使系统统完全无 误误差地跟踪输输入信号;按扰动扰动 量前馈馈用于消除干扰对稳扰对稳 态态性能的影响,几乎可抑制所有可测测量的扰动扰动 。前馈校正由于其输入取自闭环外,所以不影响系统的闭 环特征方

8、程式,主要用于在不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的前提下 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a) (b)G1(s)G2(s)Gbc(s) + R(s)C(s)G1(s)G2(s)Gn(s)+ R(s)C(s)N(s)四、设计方法1.频率法图解法,在伯德图上校正居多增加新环节一改变频率特性曲线形状,使之具有合适的低、中、 高频段,以获得满意的动、静态性能。 分析法:选择一种校正装置,再分析是否满足要求再选择 再分析。 期望法:确定期望频率特性-已有频率特性=校正装置频率特性 只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但有时难以物理实现。 2.根轨迹法 加入适当的校正装置即引入附加的开环零、极点,从而改变原来 的根轨迹,使校正后的系统根轨迹有

9、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或附加 开环零、极点使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对应的开环放大倍数增大。 3.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 w6.2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 6.2.1 校正的一般概念与基本方法 l 控制器Gc(s)常常采用比例、积分、微分 等基本控制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组合,其作 用是对偏差信号整形,产生合适的控制信号, 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有效控制。根据负反馈理论所构成的典型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Gc(s)Go(s)R(s)C(s)E(s)M(s)l 时域方程:m(t)= K pe(t) l 传递函数为:Gc(s)=K p l 相当于一个可调放大系数的放大器 l K p,系统稳态精度提高 ,通频带展宽,快速性提

10、高。但同 时比例系数增大将使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降低。 l由于单独采用比例控制器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控制性能,所以一般 与其他控制规律组合使用。一、比例控制(P调节器) 二、比例微分控制(PD控制器) l 时域方程: l 传递函数为:Gc(s)=Kp(1+ds) 假设某个时刻系统的输出大于期望值,偏差较大,但已经有下降的趋势 。若单独采用比例控制器,则控制信号为 m(t)= K pe(t)这是一个较大的数值,会导致系统又可能远小于期望值,产生大的振荡。而采用比例微分控制器,控制信号为由于偏差正处于下降状态,则 0说明比例微分控制器预见到偏差在减小,将产生一个适当大小的控制信号 ,在振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

11、将系统输出调整到期望值。 比例-微分控制同时具有比例控制和微分控制的优点,根据偏差的实际大 小与变化趋势给出恰当的控制作用。PD调节器主要用于在基本不影响系统稳 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器) 引入: 一个纯积分环节,提高系统无差度阶数(系统型别),改善 稳态性能,但稳定性下降; 一个开环零点,改善稳定性,弥补积分环节副作用。PI控制可以在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不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稳态性能l 时域方程: l l 传递函数为:三、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器) 引入: 一个位于原点的极点,提高型别,改善稳态性能; 两个负实数零点,动态性能提高。

12、l 时域方程: l l 传递函数为:w6.3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 定 6.3.1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一、无源超前校正装置 C l电路:l传递函数:l频频率特性表达式:l相角位移: ()=arctanT-arctan(T) l R2R1ur(t)uc(t)波德图图 超前校正装置伯德图的特点: 1)转折频率之间渐近线斜率为20dB/dec,起微分作用; 2)()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都0,具有相位超前作用; 3)()有最大值 m。 图中的m为校正装置出现最大超前相角的频率,它位于两个转折频率 和 的几何中点,m为最大超前相角,它们分别为 故有m与一一对应,越小,所提供的m就越大。但同时高频

13、段对数幅值也越大,对抗干扰性能不利。为保持较高的信噪比, 一般取值范围为0.051, 二、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对被校正系统性能的影 响 1)中频频段将抬高校正后系统统的对对数幅频频特性,使幅 值值穿越频频率右移变变大,通频带变宽频带变宽 ,从而提高系统统 响应应的快速性。 2)同时时将高频频段抬高,使系统统抗干扰扰能力降低。3)校正装置的正相移使校正后系统的相位增大,为了 使校正装置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通常应 取m在系统校正后的幅值穿越频率c处。LC(c)=从根轨迹的角度看,由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零极点的分布如图图所示,相当于给给系统统增加了一个 开环环零点与开环环极点。而且开环环零点

14、较较开环环极点更接近 原点,使原系统的根轨迹向 左偏移,有利于改善系统的 动态性能。三、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若采用有源超前校正装置时加上一个反相器, 则无源网络与有源网络就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同 时也具有相同的性能。 6.3.2 系统超前校正的分析法设计 一、一般步骤 (1) 根据稳态精度要求确定系统无差度阶数与开环放大系数。 (2) 由已经满足稳态精度的开环放大系数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频率特 性,并确定未校正系统的开环频域指标:相位裕量与幅值穿越频率等。 (3) 根据给定的相位裕量,估计需要超前校正装置提供的附加相位超 前量mm=-+ 式中为校正之前的相位裕量, (4) 根据要求的附加相角超前

15、量,查图或计算求出校正装置的值。 (5) 确定校正后的幅值穿越频率c 使校正装置的最大移相角m出现在校正后的幅值穿越频率的位置上。计算校正装置在m处的幅值 (正值),并确定未校正系统波德图 曲线上幅值为 (负值)处的频率,此频率即为校正后系统的幅值 穿越频率c=m。使校正之后的对数幅值为L(c)= LC(c)+ Lo(c)=0 (6)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转折频率 即由 可得:。(7) 画出校正后系统波德图,验算相位裕量,如不满足要求,可 增大从步骤(3)重新计算,直到满足要求。 (8) 校验校正后的性能指标,直到全部满足,最后用网络实现校正 装置,计算校正装置参数。 如果事先对校正后的c提出了要求,则根据下式 Lo(c)= - 可直接确定值,同时其他步骤不变。 二、校正实实例 例6-3 一个I型单位反馈系统未校正前的开环传递函 数为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具有 K=12及 的性能指标。解 (1)当K=12时,未校正系统的波德图如图6-17中 的曲线Go,由图可以计算出穿越频率 。由关系可得 , 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不满足设计要求,引入串联超前校正网络。(2)所需相角超前量为(3)(4)超前校正装置在 处处的增益为为: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