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190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数学(理)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20 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曲线y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x x2 Ay2x1 By2x1 Cy2x3 Dy2x2 2函数f(x)x33x21 的减区间为( ) A(2,) B(,2) C(0,2) D(,0)3i 是虚数单位,复数等于( )3i 1i A12i B24i C12i D2i 4函数f(x)x3ax23x9,已知f(x)在x3 处取得极值,则a等于( ) A2 B3 C4 D55 .复数12i i的虚部是 .1.1ABCiDi6dxx|4|302=( )A321B322C3

2、23D3257在复平面内,复数(1i)2对应的点位于( )i 1i3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由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矩形写一个“三段 论”形式的推理,则作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分别为( ) A B C D9 213(6 ,5 ),(,1)axx bxxx,已知( )f xa b ,则)2(f= ( )A、-3 B、-1 C、0 D、210函数f(x)x32x24x5 在4,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13, B4,11 C13,11 D13,最小值不确定95 27 11类比下列平面内的结论,在空间中仍能成立的是(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

3、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必与另一条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相交 A B C D12用反证法证明“如果 ab,那么33a b”假设的内容应是( )A.33a =bB.33a 0,解得3 10x010 或3 10x10 ,单调递增区间为3 10(0)10, ,3 10()10, .419、已知 a,b,c 均为实数,且2a = x2y+2 ,2b = y2z+3 ,2c = z2x +6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证明:假设 a,b,c 都不大于0,即 a0,b0,c0,得 a+b+

4、c0, 而 a+b+c=(x1)2+(y1)2+(z1)2+30, 即 a+b+c0,与 a+b+c0 矛盾,故假设 a,b,c 都不大于0是错误的, 所以 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20已知曲线f (x ) = a x 2 2 在 x=1 处的切线与 2x-y+1=0 平行 (1)求f (x )的解析式(6 分)(2)求由曲线 y=f (x ) 与3yx,0x ,x=12x 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6 分)解:(1)由已知得:f(1)=2,求得 a=1f(x)=x2+2 (2)22321232 01:(23 )(32)1331(2)|(2 )|3223 1xx dxxxdxxx

5、xxxx 12 01解由题意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21(12 分)在数列an中,an(1)n1n2,观察下列规律: 11; 143(12); 1496123; 1491610(1234); 试写出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S11,S2(12),S3123,S4(1234),猜想,2) 1() 1()321 () 1(1 1 nnnSn n n证明当n1 时,1221) 1( 2) 1() 1(21 nnn ,而已知S1a1,(1)2121 结论成立假设nk时,2) 1() 1(1kkSkk,则nk1 时,Sk1Skak12) 1() 1(1kkk (1)k2(k1)2xy0 1252)2)(1() 1( 2)22)(1() 1(22kkkkkkk ,结论成立由知2) 1() 1(1nnSnn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