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复仇延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6110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姆雷特复仇延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姆雷特复仇延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復仇的延宕以佛洛依德 和拉康觀點解讀哈姆雷特楊凱 (2005054407)簡介論文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復仇行為經常受 世人批評,對哈姆雷特的復仇行為的延宕歸咎於他性格本身的懦弱性 ,到了20世界後歐洲興起了心理學的以佛洛依德為首的精神分析派別 ,以古希臘神話故事俄狄浦斯王來解釋哈姆雷特復仇延宕主要是因為 戀母情結,而拉康卻覺得與鏡子階段不無關係,他們的觀點對我們研 究哈姆雷特都有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研究。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是講述一個丹麥王子哈姆雷 特(Hamlet)的復仇故事,整篇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能達 到悲局結果的眾人都認定是王子哈姆雷特對復仇行為遲遲不

2、能決 定,錯失了好機會去殺死殺父仇人他叔父克勞狄斯(Claudius), 這種行為是原因是什麼呢?眾說紛紜,德國文學家歌德提出哈姆 雷特不能行動的原因在於理性主義的束縛,發達的智力會麻痺人 行動的力量。法國美學家丹納的觀點和歌德相背,他認為是因為 過度的激情傷害了理智,也會使人不能進行復仇行動。別林斯基 卻指出哈姆雷特不能行動是出於意志不夠堅定,枉費了擁有偉人 的雄心,但只有嬰兒的意志,使之行為不能付之實行。那到底是 什麼原因令左右王子哈姆雷特復仇的行為呢?近代心理學家,精 神分析派主要人物佛洛依德和拉康先後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和鏡 子理論。 佛洛依德S.佛洛德(Freud,Sigmund 18

3、56-1939) 猶太籍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創始 人。生於現屬捷克的摩拉維亞的弗賴堡,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學醫,1881年 獲醫學博士學位。自己獨創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聯想法,以挖掘患者遺忘了的 特別是童年的觀念和欲望。在治療過程中,他發現患者常有抗拒現象,認識 到這正是欲望被壓抑的證據,因而創立了他的以潛意識為基本內容的精神分 析理論。初期概念有防禦、抗拒、壓抑、發洩等。在臨床治療時患者還出現 了對醫生的“移情”現象,從而認為人的神經活動大都以性欲為基礎,被壓抑的 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錯亂是產生神經症的根本原因。發表了以精神 分析為主題的演講,聲名遠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他不

4、斷修訂和發 展自己的理論,提出了自戀、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 結構論等重要理論,使精神分析成為瞭解全人類動機和人格的方法。1939年9 月23日在倫敦死於癌症。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 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佛洛德自傳。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源於古希臘神話,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索福克勒斯也以此題 材創作舉世聞名的悲劇俄狄浦斯王,故事大約是說一個在古希臘神話中 有這麼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 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底比斯王對這個預言感到震驚萬分,於是下令把嬰 兒丟棄在山上。但是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

5、的國王當兒子。俄 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長大後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迷,贏得伊 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在不停追查之下他才知道,多年前 他殺掉的一個旅行者是他的父親,而現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親母親 。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雙眼,離開底比斯,獨自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精神分析學的術語。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 格蒙德.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認為,兒童在性發展的物件選擇時期, 開始向外界尋求性物件。對於幼兒,這個物件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 擇物件,形成俄狄浦斯情結,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物件,形成厄勒克特 拉情結。小孩做出如此的選擇,

6、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性本能”,同時也是由 於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也即是由於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 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視母親 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親看成是爭得此所有物的敵人,並想取代父親在父 母關係中的地位,俗稱戀母恨父情結。佛洛依德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莎士比 亞四大悲劇之一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有著很強烈的戀母情結的。哈姆雷特對白“啊,但願這一個太堅實的肉體會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 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白殺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間的一切在我 看來是多麼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哼!哼!那是一個荒蕪不冶的花園 ,長滿了惡毒的莠草。

7、想不到居然會有這種事情!剛死了兩個月!不,兩 個月還不滿!這樣好的一個國王,比起當前這個來,簡直是天神和醜怪; 這樣愛我的母親,甚至於不願讓天風吹痛了她的臉。天地呀!我必須記著 嗎?嘿,她會偎倚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進了食欲一 般;可是,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是女人!短短的一個月以前,她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送我那可憐的父親 下葬;她在送葬的時候所穿的那雙鞋子還沒有破舊,她就,她就上帝 啊!一頭沒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傷得長久一些她就嫁給我的叔父,我 的父親的弟弟,可是他一點不像我的父親,正像我一點不像赫剌克勒斯一 樣。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她那流著虛偽

8、之淚的眼睛還沒有消去紅腫,她就 嫁了人了。啊,罪惡的匆促,這樣迫不及待地鑽進了亂倫的衾被!那不是 好事,也不會有好結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為我必須噤住我的嘴! ”(第一幕第二場) 對白分析我們可以看見在這一大段獨白中,哈姆雷特對他母親是極力地攻擊和辱罵,其原 因很簡單,因為他母親在他父親死去後不久就下嫁給了他叔父,但這時候哈姆雷 特父親的鬼魂還沒有出現,如果其他的東西我們都先不看,先看他叔父當上了國 王後,其選擇權力是非常的多,此時哈姆雷特的年齡我們不得而知,但照推算約 二十,而他的母親少說都有四十多歲了,他叔父寧選擇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 也不選擇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能証明哈姆雷特的母親

9、有一定的魅力和風韻嗎?作 為兒子的哈姆雷特是否更應該擔心他叔父登位後選擇了一個年輕姑娘,而他母親 從此打入冷宮的情況呢?如果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他叔父最後的選擇是傾向他母親 的,那哈姆雷特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如果要解釋這種無端的怒火呢。其原因有二,一是對他叔父當權有意見,二是對他母親有情感,這和情感可能 不是普通的,是非正常的,因為之前說了如果正常情感會關心到她日後的生活 ,這種政治婚姻對他母親未必會帶來什麼害處,所以哈姆雷特也不會反對。不 管是一還是二,都可以用佛洛依德的俄狄浦斯情結來解釋。我們可以解釋作當 哈姆雷特當王子的時候,心中的確有一種菲勒斯思想,不過這種菲勒斯是一種 備用狀態,因為王權

10、的掌握者還是在他父親手中,一種可預期的菲勒斯突然被 叔父無情地搶去,欲求取而代之的心態轉移到新一代掌握菲勒斯的人,他叔叔 的身上,這種簡單的恨父情節自然產生,也成功轉移,所以叔父做的一切行為 在他眼中都會變得不合理。其次是對母親一種非正常的情感,根據佛洛依德所 說,兒子會有一種占有母親的心態,也是對母親的一種依戀,因為這種情感是 難以割捨的,所以當快要失去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很強烈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否 會出現對母親的憎恨和對母親進行人格的辱罵呢?愈強烈地反映出對母親這行為 的反對,愈能証明戀母情節在哈姆雷特身上的影響。哈姆雷特對白“是的,我要從我的記憶的碑版上,拭去一切瑣碎愚蠢的記錄、一切書本上的

11、 格言、一切陳言套語、一切過去的印象、我的少年的閱歷所留下的痕跡,只 讓你的命令留在我的腦筋的書卷裏,不攙雜一些下賤的廢料;是的,上天為 我作證!啊,最惡毒的婦人!”(第一幕第五場) 對白分析大家能在這段對白中看到哈姆雷特要消去少年時期,小時候的記憶,把那些 憶形容成是瑣碎愚蠢的,陳言套語的,下賤的廢料,我們很容易會聯想起哈 姆雷特的童年的確不容易過,也不是什麼光輝的童年,在這裡我們看見哈姆 雷特和他父親關係並不是很好,而是可能是印象很差,在他說消去記憶後又 叫他母親做最惡毒的婦人,這都是說明了童年時哈姆雷特是受著父親的強權 統治,母親的百般愛護下長大成人的,因為記憶失去了,價值批斷就相反了

12、,而且他父親和他有著一種共同的利益,一種共同的恨。俄狄普斯情結體現佛洛依德的俄狄浦斯情結還可以結合他另一個理論仿同作用來共同對哈姆雷特 進行解釋,我們假設,當然也証明了哈姆雷特的確有強烈的俄狄浦斯情結,有 著強烈的占有母親殺害父親的欲望,能把以上二點都做到的只有他叔父,佛洛 依德都是以個人快感原則為先,哈姆雷特為了滿足自己欲望,最可行的方法就 是在心靈上仿同了他叔父,也就是他和叔父結合成一體了,二人一體在哈姆雷 特心靈上萌芽,如果哈姆雷特殺了叔父復父仇有二種心靈上的阻礙,其一是這 個行為會徹底否決了他本身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反對殺父娶母的行為,自 己做一件事去反對自己深刻的情結是無法辦到的,

13、其二是因為仿同作用產生快 感,殺害了叔父就好比殺害了自己,這是一種自殺行為,當然也是對自我快樂 的一種謀殺,這也令哈姆雷特遲遲不去復仇的原因。拉康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 1901-1981)法國精神醫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最具獨立見解,而又是最有爭議的歐洲精神分析學家,被稱為“法國的佛洛德”。 拉康嚴厲批評偏離佛洛德潛意識理論而走向“自我心理學的美國式精神分析學派 。在美國,精神分析治療集中於自我意識,解釋病理性心理防禦,並促進無衝突 矛盾的適應能力的成長。拉康全盤否定這種做法。根據他的觀點,無衝突境界不 存在的”自我“是敵視潛意識與主要精神分析過程的。他認為精神分析是一種諮詢

14、 ,而不是一種治療。拉康以他典型的玩弄文字遊戲的手法,諷刺美國試圖將精神 分析變成一門實踐科學的研究,是“無心理”和“周圍心理”。英語“實踐”一詞 experimental拆成兩面半就成了“無心理”(ex-mental)和“周圍心理”( permental)。對拉康來說,那種用動物進行的研究排除了心理的概念,因為 心理必然與語言、意義和價值觀念相關聯。拉康理論簡述拉康對哈姆雷特的解讀所涉及的首要問題當然還是俄狄浦斯情結,但拉康與佛 洛依德的見解有所不同,不再單單是戀母情結的簡單表現。在拉康看來,兒童 會經過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這就是鏡子階段,也就是嬰兒長到12個月以後。 在這之前,嬰兒認為他們

15、的母親,他自己,乳房,奶瓶,光線,他的父親,他 的手,玩具和宇宙都是一個整體,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嬰兒眼中沒有大小之 分,也沒有前後之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的主導者就是他自 己,也就是說是一種完全自我,以上帝視角去觀察和想像世界。 鏡子階段鏡子階段來臨了。他們的手運動機能變得更加靈活,很簡單的一個特徵就是可 以坐起來了,可以看到自己手腳和靈活使用了,也可以控制以前隨時都會發生 的排泄。此時鏡子會向他揭示他的存在,以及在他周圍還有其他人和一整個世 界,這個過程我們通常叫做割裂,把自我與世界的割裂,於是這將導致社會化 ,或自我封閉,當然能成功社會化的是正常的人,而不能成功社會化的自我

16、封 閉也解釋了精神病的病源。孩子認出自己,並且會去欣賞或者不欣賞鏡子中的 自己的形象,其效果立杆見影,在我們看來十分的明顯,他要麼撫摸,親吻鏡 子中的自己,並放聲大笑,要麼對著自己的形象做鬼臉,拷打鏡中的自己也是 常見的現象。當然這個假設是嬰兒能在鏡子當中認識到那個是自己,如果從觀 察中他還是不知道那個是自己的時候,他便會去尋找另一個鏡子中的人,進入 了一種無限追溯的圈子,如同貓狗了。通常情況下,他會把鏡子中的自己作一 個完美的形象,他會愛上自己,醉心於其影像的他會沉浸在幻想中,把自己當 作一位英雄,這當然也可以結合靄里士的納西斯情結來看這個現像。 語言階段進入了語言符號體系之後,主體的欲望從原來的低級需要變成了要求,需要 是以客體對象得到滿足的,主體這時所得到的其實是一種話語,這種話語必 須與他人對話,而對話的對象並不是原來的客體。於是,在要求中所存在的 不是具體的客體,而是大寫的他人,即他者。他者代表了一種必然性在某處 必然有著另一個要求的他人,另一個主體,由他來滿足主體的要求。這另一 個主體是要求的原初主體。原初主體滿足主體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