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035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 2015-2016 高二上学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下列现象中属于我们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的是:( )九寨沟、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出售茂名放鸡岛旅游门票 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协商 观看电影功夫熊猫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奖A. B. C. D. 13、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

2、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A B C D14、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A B C D15、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

3、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经济全球化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D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16、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 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 15 年收到了 15 张汇款单和 56 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2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4、和发展的精神纽带17、广东省清远市委宣传部尝试宣传工作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造新媒体中心,实现“微政务”异军突起,微电影蓄势待发, “微报纸”嫁接发芽,从“微”世界中迸发新闻宣传的正能量。三“微”世界的流行意味着(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 B C D18、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商

5、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 C. D. 19、2014 年 6 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在于( )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集中表达民族感情 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A. B. C. D. 20、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

6、则 21、2014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汉字(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能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情感 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功能A B C D22、建设“学习型社会”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要想建设3“学习型社会”就必须( )推动教育信息化 把教育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培养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A. B. C. D 23、 “和如羹焉,水、火、醋、酱、盐、梅,

7、以烹鱼肉。 ”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 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 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B C D二、非选择题 : 共 8 大题 , 共 160 分。38、材料一: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如组织一年一度全校师生齐参与的校运会、开展班制篮球赛等多种体育项目运动,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举办摄影、书画等一系列的比赛,还有精彩的文艺晚会等,吸引、鼓励了大批同学以百分的

8、热情积极参与,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全面展现了各班同学的文化体育艺术风采,凸显了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韵味,展现了我校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材料二: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 。请回答:(1) 、结合材料一,试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分析我校学生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的意义。(13 分)(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

9、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示。 (12 分)39、材料一:2014 年 5 月 20 日,第 4 次亚信峰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届时中国将正式成为 2014 年至 2016 年国亚信轮值主席国。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上,我们亚信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要发扬亚信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4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走进

10、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的“情人节” 、 “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又走向衰落的迹象。根据当前的这些现象,弘扬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尤为必要。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4 分)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中华文化特点的?(8分)(2)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5 分)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10 分)5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BABDCCDDDBBD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38、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

11、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是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 (3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些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学生参加积极健康向上的的文化活动,不仅能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加劳动技能,而且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 (6 分)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世界

12、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分)(2)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 (3 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3 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生若回答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也可) (3 分)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 分)39(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 分)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我国倡导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

13、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体现了上述特点。 (4 分)所谓“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因此,我们倡导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 (4 分)(2)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5 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 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6指导。 (3 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 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 (2 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