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66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黑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庆实验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 “君王自命天子 ,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2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 “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 ,这在实质上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 B三省已具雏形C外

2、朝受内朝牵制 D专制皇权加强3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劾御史举不当者 。 ”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4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如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是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

3、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5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2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6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 ,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雅典公民的利益

4、得到了维护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7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8英国长期国会终于在 1641 年通过了大抗议书 ,这个由 294 项条款构成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第 120 与 197 两项条款。一是重申国会下院要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一是要求国王只

5、能从“国会有根据信任”的人中任命大臣和高级官员。这表明A英国国会开始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B英国国王从此遵守“王在法下”的原则C君主立宪制由此确立起来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夺权的要求92012 年年底前后,美国校园枪案频发,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表示要采取禁枪措施,但美国步枪协会(NRA)等挺枪的民间组织却屡屡使美国禁枪成为难题。这可能主要是因为A.美国政府不作为 B.宪法赋予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C.NRA 代表垄断军火商左右了政府 D.三权分立制互相扯皮使行动落空10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 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

6、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3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11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 年)160 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 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12 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记载:“他

7、们的战略正是一个烧炭翁率领一个雄心勃勃的委员会所能做到那样,对外面的世界懵然不知,”该书评论的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辛亥革命13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14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

8、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51908 年中国政府颁布结社集会律规定:(集会、结社) “与政治及公事无关者,皆可照常设立,毋庸呈报” ;有关政治者“非呈报有案,不得设立” 。此规定A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涉及民权的法案 B形式上承认结社集会的合法性C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 D使人民完全获得了政治自由16辛亥革命前,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后,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 ,新

9、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4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强调A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B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17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 ”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18在今天,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逐步加深,马克思在他的故乡西方,却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马

10、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 B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及社会不公问题C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19 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20著名学者傅斯年在 1920 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

11、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21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对国情和革命形势有了深刻认识 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C高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 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22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

12、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 ,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5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当时的中国革命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B把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231935 年 10 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

13、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24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 新华日报刊载一位国民党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卷(主观题,共 52 分 )25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

14、“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看雅典民主的诞生材料二:美国宪法修正案部分条文第一条修正案(1791 年)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产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第十条修正案(1804 年)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 年)第一款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不在此限。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 年)第一款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6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 年)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 年)第一款 年满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