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72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年上期高二中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12、毛泽东曾做诗盛赞秦始皇: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指封建论的作者柳宗元)返文王。诗中百代都行的“秦政”是指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13、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相权的不断加强 A B C D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

2、, 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削弱相权 B废除三省六郡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限制君权15、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 B C D16、从适用范围看,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17、美国 1787 年宪法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体现了民主的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18、下列关

3、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 )英国是最早实行近代民主政治的国家 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 1789 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2A B C D19、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 “19 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 “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

4、倾向”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2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2、1925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 994 人,10 月增加到 3000 人,年底发展到10000 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3、右是

5、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 (1938 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 B C D二、非选择题38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 分)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3材料二 第 3 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5 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 8 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

6、,罚金可以减半。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2 分)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4 分)(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2 分)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 (4 分) (3)

7、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2 分) 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 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从“国外移来”政治制度的?分析该政治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39、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 分)材料一:见下图。4图一 南京静海寺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

8、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随后,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 (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

9、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材料四:“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中国 1840 年至 1945 年的主题是救亡”(1)分别指出图一、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4 分)(2)材料二中“界碑” 、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 分)(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8 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各阶层、各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主张(6

10、 分) ,并归纳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大致过程(2 分) 。2014 年上期高二中考试题历史答案1216DADBC 1721DBAAC 22D 23C538、 (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2 分) ;评价: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保证君权的独尊;三省之间既相互分工,又相互牵制和监督,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任 2 点,共 4 分)(2) 十二铜表法 (2 分) 。看法:它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它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了他们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平民并不能真正享有与贵族平等的权利。 (4 分

11、)(3)完美:不流血、妥协。 (2 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 ,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4 分)(4) (3)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2 分)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6 分)39、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分)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 分)(2) “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分)“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最后的胜利) 。 (3 分)(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8 分)(4)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任 3 点,6 分)过程: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文化(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