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67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屯溪一中屯溪一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1 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 选择题填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第卷 阅读题(66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围棋与国家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

2、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

3、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别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4、。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 ,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5、节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 ,有删改)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2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里

6、产生深刻影响。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C 因为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所以围棋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

7、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二、 (3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6 题六国论 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

8、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

9、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3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率赂秦耶 率 全都 B、暴秦之欲无厌 厌 满足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 胁迫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 和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 不赂者以

10、赂者丧 斧斤以时入山林B 与战胜而得者 吾尝跂而望矣C 始速祸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 则胜负之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分两层说出赂秦必亡的道理。B 第二段申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数量对比、赂秦之失进行批驳,彻底揭露赂秦的弊病。C 第三段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从反面假设论证,强调如能用兵而勿附秦,结局可能是另一种样子。D 最后两段,综合运用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的手法,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沉痛教训。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人云:“以地事秦,

11、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6 分)译文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 分)译文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 十月初旬得到无?、诗中的“客意” ,包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4 分)、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4 分)9、名句默写(任选 5 句,5 分)西当太白有鸟道, 。 ,雄飞雌从绕林间。画图省识春风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 。此日六军同驻马, 。 ,百年多病独登台。此情可待成追忆,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三、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12、 题。大师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他认真的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

13、记在了心里。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 ”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

14、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

15、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那人一下子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