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5362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内容考纲要求1稳态稳态 的生理意义义2人体神经调节经调节 的结结构基础础和调节过调节过 程3神经经冲动动的产产生和传导传导4人脑脑的高级级功能5动动物激素的调节调节6动动物激素在生产产中的应应用知识内容考纲要求7神经经、体液调节调节 在维维持稳态稳态 中的作用8体温调节调节 、水盐调节盐调节 和血糖调节调节9人体免疫系统统在维维持稳态稳态 中的作用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预防11模拟拟尿糖的检测检测参考考试试目标标与要求1.知识重组整合:本单元知识是“稳态”“环境”的重要外延之一。不仅与本模块其他章节的关系密切,也与其他模块的关系联系紧密,如必修中的“组成细

2、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必修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并且,在复习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如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作为一个小单元,具体的稳态调节为一小单元,免疫调节为一小单元。这种重组整合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易于理解、巩固和创新。 2.模型化与图文转换:内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抽象概念,复习中应用图解模型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以体现其内在的活动规律及重要性。如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关系,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及各系统的相互关系等,均可模型化。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各种调节都有其独特的机理,可以用流程图解表示出来。而且参考书中也有体现调节机理的图表等,其中有丰富

3、的内涵。借助于转换以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本质规律。3.联系实际深化理解: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或例证,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相关知识,而且还可获得人体健康的理论,为保障人体健康提供指导。外液1.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代谢废物:CO2、尿素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转氨酶、转录翻译酶、解旋酶、DNA连接酶、聚合酶等,它们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3.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细细胞名称所处处内环环境组织细组织细 胞组织

4、组织 液毛细细血管壁细细胞血浆浆、组织组织 液毛细细淋巴管壁细细胞淋巴、组织组织 液血细细胞血浆浆淋巴细细胞和吞噬细细胞淋巴、血浆浆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上述各环境间的联系表示如下:外界环境 内环境 物细胞内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 谓内环境。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细胞生活。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如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原尿、脑脊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液是结缔组织,其组织液是血

5、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外环境,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病理原因可打破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a营养不良;b肾小球肾炎;c过敏反应;d毛细淋巴管阻塞;e组织细胞代谢旺盛。1.(2010南京质检)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解析: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

6、。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答案:D2.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 )葡萄糖分解成CO2、水 抗体与抗原反应 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A. B.C. D.解析:内环境是一些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必须经过有氧呼吸才能分解成CO2、水,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答案:D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1)理化性质渗透压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少,常用molL1或mmolL1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的渗透压越大。b.渗透压的种类(以血浆为例)离子渗透压:由血浆中离子等

7、形成的渗透压。离子 物质易通过血管壁,难通过细胞膜,所以离子渗透压相对稳定,它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形成的渗透压。胶体物质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酸碱度(pH)a.正常范围:7.357.45。b.调节过程: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2)内环境稳态的事实:pH(7.357.45),温度(36.537.5左右),血糖浓度 (0.81.2 g/L),渗透压(770 kPa)等,可见内环境稳态是 一种动态的稳态,而不是某一恒定值。(3

8、)引起内环境变化的因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 化引起的。2.稳态调节机制网络参与调节的是神经系统和体液,但都经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免疫系统则对稳态调节和维持起保证作用。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可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 换中体现,如下图所示: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意义血糖和氧水平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失调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9、。(1)等渗溶液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小,所以可以把离子渗透压视为血浆渗透压。临床上把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高于0.9%NaCl溶液者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者则称为低渗溶液。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2)无机盐在细胞外液中的作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Na、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Na、K 和 、有机酸及蛋白质构成细胞外液中的缓冲体系,具一定的缓冲能力,以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如血浆pH始终维持

10、在7.357.45之间。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缓冲对)有NaHCO3/H2CO3(其比值为201)、Na2HPO4/NaH2PO4、血浆蛋白等。3.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11、层生物膜。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

12、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答案:(1)呼吸 消化 排泄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 (5)5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解析 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食物中的酸碱物质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答案 B(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然后经内环境间接 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13、交换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是: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系统。(3)内环境中物质(或成分)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任何打破这种平衡的因素都将破坏稳态。(4)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必需的:营养摄取满 足自身生命活动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排泄废物维持稳态与细胞代谢。(5)交换过程中不同器官的分工协作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即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是在机体调节下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

14、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解析 组织液的形成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所以凡是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进入组织液,而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答案 B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它与蛋白质和无机盐都有关;内环境pH的维持需要内环境的缓冲对;Na、K分别是维持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衡,这需要借助于主动运输,即通过消耗能量维持。答案 A实验原理(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 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生大的偏移。(2)通过比较向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生物组织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反映出机体pH的调节机制。本讲实验生物体维维持稳态稳态 的机制实验流程检测并记录初始pH每滴入5滴0.1 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