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34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闸北区闸北区 20122012 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高三年级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题。(16 分)分)无色的世界无色的世界 叶朗叶朗 朱良志朱良志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水墨画,这显然有技术材料和艺术传统方面的原因。水墨画一般画在纸和绢上,其中又以纸张为主。中国造纸技术很发达,具有良好质感和丰富渗透功能的纸张为水墨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而中国有书法的传统,书法的创作方式对水墨画有直接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来自观念方面。用黑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绢上作画,这是中国画家所钟情的“黑白世界”。黑白世界,( )中国人来说,是无色的世界,(

2、 )它完全没有颜色,( )说它没有绚烂富丽的颜色。中国画本来很重视色彩早期的中国画被称为“丹青”,就是对色彩的强调。中国人色彩感受能力并不差,看一看中国京剧的服饰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中国画家本来就强调“以色貌色”世界中有红,有黄,有蓝,有丰富的颜色,绘画应该以变化多样的色彩来表现。这种局面到唐五代发生了变化。唐代书画艺术家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同自然之妙有”的观点。“同自然之妙有”是说,书画艺术应该具有造化自然一样的性质,造化自然是最朴素的,它排斥人为,排斥文饰。这种“同自然之妙有”的追求,体现在山水画创作中,就是以水墨代替青绿着色。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对水墨山水画兴起的思想根源作了说明

3、。他指出,自然万象的本体和生命是“道”,也就是阴阳的气化,它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所谓“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无言,神功独运”。“道”(“气”)是最朴素的,但它蕴含着自然界的五色,产生着自然界的五色。自然万象的五彩,并不是依靠着丹碌、铅粉的着色,而是依靠朴素的“道”(“阴阳陶蒸”),即所谓“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而水墨的颜色,正和“道”一样朴素。它最接近“玄化无言”的“道”,最接近自然的本性,因此是最“自然”的颜色。它和“道”一样,蕴含着自然界的五色,产生着自然界的五色。所以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水墨的世界,可以表现出色彩

4、的感觉,同时还能表现出色彩无法传达的内容。画家如果“意在五色”,用“丹碌”的颜色涂草木,用铅粉的颜色涂云雪,就背离了造化自然的本性,用人工破坏了自然,结果就是如张彦远所说“物象乖矣”。张彦远的话说明,水墨山水画的兴起,和画家在道家思想影响下追求“同自然之妙有”的境界有着必然的联系。 张彦远的这个思想,也表现其他一些画论著作中,如托名王维的画山水诀一开始就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就是说,因为水墨的颜色最符合造化自然的本性,所以水墨山水画在绘画中占有最高的位置。2 “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从此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观念。1、概括第段大意:(12 字以内)(2 分)2、根

5、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括号处的一项是( )。(2 分)A.相对 不是 只是 B.对于 不是 而是C.相对 不是 而是 D.对于 不是 只是3、解释第段加点词“道”在文中的意思;。(2 分)4、举例说明引号内文字的类型及作用。(3 分)5.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最朴素”应是评判书画艺术的最高标准。B、以水墨代替青绿着色,是水墨画的特征;它体现了书画艺术“造化自然”性质。C、书画艺术的“造化自然”观,是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水墨画正是“造化自然”的产物。D、“排斥人为,排斥文饰”就是“朴素”,就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6、作者认为,水墨画产生在中国

6、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二、阅读下文,完成 7 71212 题。(题。(2222 分)分)旷野与城市旷野与城市毕淑敏毕淑敏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墨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

7、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3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

8、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迟到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

9、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7、 请联系全文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 分)8、一方面,“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墨绿色大氅上”;另一方面,“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如何解释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比喻句?(4 分) 9、对本文的判断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A旷野与城市的对立,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作者所说的“旷野”,即我们常说的大自然风光。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作者看来,旷野是“皮”,城市是“毛

10、”。D“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城市在与旷野的对峙中最终永远是失败者。E“相亲相守”是作者为解决城市与旷野的矛盾所开的一剂良方。F本文文字轻灵而华美,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深沉而忧患的情思,给人以震撼与启迪。10、依据上下文,补写第段空处的文字。(4 分)11、有人用“悲悯式的散淡”、“哲理式的思考”来评说作者的散文风格,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段文字。(3 分)12、作者认为,该如何解决城市与旷野的矛盾?你读后有何感想?。(4 分)三、默写。(三、默写。(6 6 分)分)【任选任选 6 6 空空, ,超过超过 6 6 空,按前空,按前 6 6 空评分空评分】413、想当年,

11、金戈铁马,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人之心, 。 (杜牧阿房宫赋)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 ,术业有专攻 。 (韩愈劝学)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揭竿为旗 。 (贾谊过秦论) ,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楼船夜雪瓜洲渡, 。 (陆游书愤)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41616 题。(题。(8 8 分)分)野望野望 王绩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 徙倚:徘徊的意思。 采薇:喻隐居不仕。14、这首诗属唐代近体诗中的-(填诗体)。(1 分

12、)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欲何依”,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B.中间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秋晚图;光与色、近与远、静与动搭配得恰到好处,表现出作者无限喜悦的心情。C.尾联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立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从中反映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D.本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16、从结构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逐层地表达作者情感的。(4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五、阅读下文,完成 17172121 题。(题。(1717 分)分)书刘庭式事书刘庭式事 苏轼苏轼予昔为密州,殿中丞刘庭式为通判。庭式

13、,齐人也。而子由为齐州掌书记,得其乡闾之言以告予曰:庭式通礼,学究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盲女死于密,庭式丧之,逾年而哀不衰,不肯复娶。 予偶问之:“哀生于爱,爱生于色。子娶盲女,与之偕老,义也。爱从何生,哀从何出乎?”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有目亦吾妻也,无目亦吾妻也。5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予深感其言曰:“子功名富贵人也。”或笑予言之过,予曰:“不然,昔羊叔子娶夏

14、侯霸女,霸叛入蜀,亲友皆告绝,而叔子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君子是以知叔子之贵也,其后卒为晋元臣。今庭式亦庶几焉,若不贵,必且得道。”时坐客皆怃然不信也。 昨日有人自庐山来云,庭式今在山中,监太平观,面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往复六十里如飞,绝粒不食已数年矣,此岂无得而然哉!闻之喜甚,自以吾言之不妄也,乃书以寄密人赵杲卿。杲卿与庭式善,盖昔尝闻余言者。 庭式,字得之,今为朝请郎。杲卿,字明叔,乡贡进士,亦有行义。元丰六年七月十五日,东坡居士书。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A、 逾年而哀不衰 ( )B、 则凡扬袂倚市 ( )C、 亲友皆告绝 ( )D、 自以吾言之不妄也 ( )18、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2 分)A、其女以疾 B、皆可以为妻也耶 C、君子是以知叔子之贵也 D、自以吾言之不妄也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今庭式亦庶几焉,若不贵,必且得道。20、刘庭式对妻子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作者对他的评价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2 分)21、简述赵杲卿在文中的作用。(3 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1 分) 曾南丰先生曾南丰先生文集序文集序 赵师圣赵师圣予自束发受书,长而策名登朝,海内升平,天下乂安,读书中秘,于今二十有余年,凡古今文章升降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