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34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包三十三中包三十三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语文试卷说明: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纸。说明: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纸。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7070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 社会价值取向。孔子与孟子曾先后提出过“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等命题。 孔子也十分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他曾发出过“逝者如斯”的感慨,在论语中还 有“死生有命

2、”的说法。然而,他更为关注的则是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正因 为如此,他才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命题,强调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生以成仁。 ”人为什么应当为了“成仁”而不惜“杀身”呢?这是因为,在孔子看来,惟有 “仁”这个范畴才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才使人成其为人,使君子成其为君 子。孔子所赞赏的这种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乃至身家性命的仁者风骨正是基于他对人生和 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体悟之上的。他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就是想告诉人们,离开了“仁”讲 “修身” ,只是徒讲形式而已,其结果不是不得

3、要领,就是培养出“小人儒”或“伪君子” 。 而这归根到底又是因为惟有“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 会属性。 与“杀身成仁”不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 。孟子并不轻生,他在尽心 章句上中曾强调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在离娄章句下中更进一步强调说: “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 ,以为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便有失“大勇” 。在他 看来,人之欲求生,一如口之欲求美味、目之欲求美色、耳之欲求好音、鼻之欲求芳味、 体之欲求安逸的环境一样,都是人之本性之所好,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在人的欲求对象中,究竟有无高于“生”的东西。孟子认为,义就是高于 “生”的东西,是比生

4、更值得欲求的东西。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提出了“舍生取 义”的死亡哲学命题,宣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 样,孟子就把“义”提升到了生死抉择至上标准和唯一准绳的高度。孟子的“舍生取义”虽然有别于孔子的“杀身成仁” ,但却不是同后者相对立。 “义” ,从字面上看来,虽然无非是礼仪、适宜、道理诸义,但在孟子这里所要表达的却是 “仁”的一个更深层面的内容。孟子突出地强调了“义”在“仁”的生成过程中的能动性 品格和内驱力地位。孟子不仅同孔子一样,认为君子和圣贤必须具有仁德,而且还进一步

5、 深层次地探讨了仁德的成因问题。1. 下列对于“杀身成仁”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一样体现了中国哲学家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B “杀身成仁”这一命题的提出者孔子并不排除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 “逝者如斯”的感慨便是例证。C惟有具备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仁者风骨去讲“修身” ,才能充分的表达作为人的2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D “杀身成仁”是说离开了“仁”讲“修身” ,结果就只能培养“小人儒”或“伪君子”。2. 下列对于孟子“舍生取义”这一命题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2.孟子“舍生取义”死亡哲学命题的提出是基于追求高于“生” 、比生更值得欲求的东西

6、义。23.孟子“舍生取义”的“义”无非是礼仪、适宜、道德诸义,显然有别于孔子的“杀身成仁”之“仁” 。24.孟子的“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话语说明他并不轻生,在他看来,随意去死不是“大勇” 。25.孟子认为人之本性之所好,一如对美味、美色、气味、声音、安逸的环境等追求都是无可非议的。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孟子的“舍生取义”之“义”所要表达的是“仁”的一个更深层面的内容。(3)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死亡哲学命题与孔子提出的“杀身成仁”的死亡哲学命题并不对立。(4)孟子和孔子都认为君子和圣贤必须具有仁德,孟子还探讨了仁德的成因问题,比孔子更深一层。(5)孔子

7、与孟子先后提出“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是中国哲学家区别与西方哲学家的第一显著特征。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030 分)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19 分)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 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失期当 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赎论。事解亡命, 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十分之度,尤委心 焉。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义兵将举,弘基召募得二千人。王威、高 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

8、德于厅事之后,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又从太宗攻 下西河。义军次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战,破之,防御霍邑。老生率众阵于城外,弘 基从太宗击之。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师至河东,弘 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从事,以殷开山为副。西略地 扶风,有众六万。南渡渭水,屯于长安故城,威声大振,耀军金光门。卫文升遣兵来 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时诸军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 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及破京城,功为第一。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追奔至3陇山而返。累拜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又从太宗经略东都,战于璎珞门外,破之。 师旋,弘基为殿。隋将段

9、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 将军,以元谋之勋,恕其一死,领行军左一总管。又从太宗讨薛举。时太宗以疾顿于 高坡城,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军尽 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仁杲平,得归,复 其官爵。会宋金刚陷太原,遣弘基屯晋州。裴寂为宋金刚所败,人情崩骇,莫有固志。 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俄得逃归,高祖慰谕之,授左一总管。从 太宗屯于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时贼锋甚动,弘基坚壁,不能进。 及金刚遁,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介休,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累封任国公。寻从击 刘黑闼于洺

10、州,师旋,授秉钺将军。会突厥入寇,弘基率步骑一万,自豳州北界东拒 子午岭,西接临泾,修营障塞,副淮安王神通,备胡寇于北鄙。九年,以佐命功,真 食九百户。 太宗即位,顾待益隆。李孝常、长孙安业之谋逆也,坐与交游除名。岁余,起为 易州刺史,复其封爵,征拜卫尉卿。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 同于职事。太宗征辽东,以弘基为前军大总管。从击高延寿于驻跸山,力战有功,太 宗屡加劳勉。 永徽元年,加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其年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岁余,竟以赎论 竟:竟然 B. 义军次贾胡堡 次:驻扎 C. 弘基率骑邀之

11、邀:阻击 D备胡寇于北鄙 鄙:边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直接表现刘弘基善战的项是(3 分) 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 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 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 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 4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 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介休 5 6A. B C. D 5 6 5 6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弘基少时放荡不羁,结交侠士,不管理家中的财产。因为父亲的攻绩才做了右勋 侍。 B.刘弘基曾经随从炀帝征讨辽东,由于没有跟上队伍,估计延误了期限要被斩首,就 和同行的人杀牛让官吏拘捕自己。 C.刘弘基随从太宗驻军柏壁,率兵切断敌人的归

12、路。等到宋金刚逃走,弘基率骑兵阻 击,并单独率兵追上并打败了宋金刚 D太宗即位,眷顾和待遇更盛。因为年老请求退休,任辅国大将军,每月的初一、十 五上朝,俸禄赏赐和同职事官一样。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十分之度,尤委心焉。(2)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刘克庄4纤云扫迹,万项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注: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8.词人是如何描绘太

13、空、月宫景象的?(6 分)9.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三名句名篇默写(6 6 分,每空分,每空 1 1 分)分) 10.(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你的对应树 刘心武(1)一位白手起家的实业家,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亲近一株蓊翳的 巨榕。我看过他从各种角度拍回来的巨榕照片,问他,你是否以它励志,或展望自己的事

14、业?他坦言有,但不是全部,他说观望抚摩那株巨榕时,意识的核心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 的情怀。我说,那是因为他和那株巨榕之间,有一种生命体之间的对应关系。(2)中国姑娘棠棠在法国巴黎留学,那里丰富的艺术宝藏令她陶醉,而孤独感却不时 旋生。有一天她在巴黎左岸卢森堡公园里发现了一株中国海棠树,于是她觉得自己和那株 海棠树之间有一种互相慰藉的对应关系。她画了很多幅那株海棠树的画,把它一年四季阴 晴雨雪的表情都记录下来,她将其中一幅送给我时说:这是我去年冬天在卢森堡公园的留 影。(3)人树的对应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我 20 多年前写过一篇第八棵馒头柳,写一位 妇女常常会朝楼窗下人行道的第八棵馒头柳下凝望,因为

15、她知道离家或归家的亲人,一定 会经过那第八棵馒头柳,她在离别后或等归时,期待从那棵馒头柳下的亲人身影里,默默 咀嚼浓酽的心灵之蜜。馒头柳并非她的自喻、代码、激励物或图腾,只是一个隐秘的标记, 但她与那馒头柳之间,在宏阔的宇宙中却有着牢固的对应性。(4)一位少年时代从南国迁移北京的人士,他的名字里有一个“蕉”字,现在垂垂老 矣,行动要靠轮椅,近年来每到夏天,他总要年轻人推着他到恭王府花园去“望蕉”。他 之所以要夏日去恭王府花园,就是因为他知道那花园西花厅外的庭院里,有地生的大芭蕉, 那也许确实是整个北京唯一的露天地生蕉。几年前我还随他去看过,确是北国一大奇观。 据了解,北京的冬天露天地生芭蕉是绝对无法耐受严寒的,因此,恭王府的那株大芭蕉, 是每年要定时连根移进温室,再择时回栽到庭院中的。我帮着推轮椅,和那位长我 16 岁的 蕉兄围着地生蕉转着圈欣赏不够,他会随口吟出古人咏蕉的一些词句,还提出一些有关曹 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的问题跟我讨论:为什么怡红院要设计成蕉棠两植呀?贾元春为什么见 不得“红香绿玉”的措辞呀?这位老先生与芭蕉的对应关系里,除了“同名相怜”, 还蕴涵着许多的文化因素呢!(5)我在北京地坛附近住了 20 年,地坛里有我的对应树,那是 16 年前一个傍晚,夕 阳余晖斜筛过古老的柏树林,我忽然觉得有一株柏树特别地入眼亲切,那不是一株古柏, 是古柏林中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