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32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包头市包头市 3333 中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将答案全部写在第卷的答题卡上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 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 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 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2、:“象” 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 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使然。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那些特征呢? 意象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特点。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地侵 染着诗人的情思。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情感。它们与民族 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

3、适应 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 思、别情(思乡)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 “永夜月同孤”(杜甫)。又比如,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 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 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第二,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某时某刻某天或许都有不同的情感交杂,要表达 这些复杂的情感,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往往借助选择最能触动这些心情的意象来体现。 这些意象是蕴含着诗人特定情

4、感的。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 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 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诗人选择意象也考虑到意象本身的“形、声、色、态”等方面。 通常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 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再有一点就 是,成熟的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伤民,杜 牧的清丽雅致,李商隐的残冷隐涩等,无不折射着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宏观的人生内 在情绪。

5、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的特点。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正因为此,借景(物)抒情, 融情于景(物),情景交融等等“婉曲”的抒情方式和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技2巧的运用成了大家一致的艺术追求。例如,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常用香草美人比美好的事物或君子;用恶禽臭物比 喻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 意。有的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也有的意象是作 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 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

6、。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 在目前” 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 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 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 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 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 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7、樽空对 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 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 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 涵。解读诗词意象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融铸于诗词的思 想情感。1、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世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成为表示音信意思进而表现思念的情感,这利用的是(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B、意象蕴含着

8、诗人特定的情感。C、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2、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中“浮云”附着了漂泊之慨,而他的另一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中“浮云”则粘着了奸臣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B、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C、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D、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B、“春花

9、”“秋月”从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看应该属于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暖色,但由于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表现伤感情调的抒情诗句。C、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也就成了古诗中离别的意象,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只今惟有鹧鸪飞。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的游仙诗,都是借虚写实,通过梦境来写现实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10、。成 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 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 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 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 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 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

11、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 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 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 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 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12、。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 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 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 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逃亡的地方 B、和觇贼大众既出 觇:窥视 C、诸邦益震詟 詟 :恐惧、害怕。 D、赉诸将士有差 赉:赏赐。 5、下列都表现“郑和下西洋”所做的事情的一项是( )4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 因给赐

13、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A、 B、 C、 D、6、下面对原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 赏赐给他许多太监。 B、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寻他,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 力,显示中国的富强 C、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 D、郑和共侍奉了三代皇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14、,献俘,戮于都市(2)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及诗后鉴赏,完成 89 题黄鹤楼闻笛(1)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2)。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贬后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2)王琦注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8、 填空(4 分)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_之感和去国之情。首句作者用了_的表现手法。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暗示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9、鉴赏全诗最后一句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15、。(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莫言评传前言(节选) 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中,莫言的写作像推土机一样强劲有力,他翻耕过的田野, 散发出高粱酒的香气、青草的香气和饽饽的香气。出生在平均海拔不超过二十米的胶河平 原边上的莫言,举手投足的姿势如同凌泰山绝顶而一览众山小的伟人。他自己筚路蓝缕开 创的高密东北乡王国,国土既微小如一张八分钱的邮票,又广阔无边如西伯利亚大平原。在地理学的意义上,高密东北乡是胶河平原上的一个小镇,面积小,影响低;在文学 的世界里,高密东北乡却是一个伟大的王国,拥有浩瀚的疆土,丰沛的河流,肥沃的田野 和无以计数的人口。在这个文学王国里,莫言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汽车、火车,飞机、轮 船,坦克、大炮,乃至妖魔鬼怪他在长篇小说檀香刑 、 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 里,继续为这个神奇的王国添加各种增值资产:长篇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