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25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嘉定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嘉定区嘉定区 20122012 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试卷满分分钟。试卷满分 150

2、150 分。分。一 阅读 80 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1-61-6 题。题。(16(16 分)分)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 鲁枢元鲁枢元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诗人如海子、苇岸,当他们谈起自己追慕与效仿的诗人时,可以说出长长的一排: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荷尔德林、惠特曼、爱默生、纪伯伦、普希金、叶赛宁、济慈、雪莱、黑塞以及米什莱、赫德逊、列那尔、普里什文等等,却很少提起自己国度的传统诗人。苇岸曾坦诚地承认:“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学,一直以来未能进入我的视野。 ”海子更是绝情地说:“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里我不想责备年轻

3、诗人的偏激,我只是为我们中华民族诗国疆土的沦丧感到悲哀。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最有希望的诗国传人竟翻越一道道异国语言的障碍“皈依”到大洋彼岸的诗人行列,而对于自己的诗歌传统竟不置一顾甲以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为例,时至今日,陶渊明的世界影响,主要还在汉文化圈内,至于他在西方国家的流布与影响,却查找不到过多的记载。20 世纪以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很不平衡。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严厉的自我批判已几近干涸,而西方现代文化却如太平洋的海啸一般汹涌而来,几乎淹没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地。中西文化的阻滞与隔膜只能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遗憾,就其作为共同的人类文化而言,交融、互补才是必然的,文学更是如此。即便从陶

4、渊明西方接受史的点滴文献中,也可以感觉到这一点。20 世纪 20 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看到了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梁宗岱翻译的陶渊明的诗篇,在随即给梁宗岱的信中写道:“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不独由于你的稀有的法文知识,并且由于这些诗歌的单纯动人的美。它们的声调对于一个法国人是这么熟悉!与我们古代土地上升上来的气味是同样的。 ”接下来,法国印象派诗人瓦雷里在为梁宗岱法译陶诗选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写道:“试看陶潜如何观察自然 ,他将自己融进去,参与进去,有时像情人,有时像多少带点微笑的智者。 ”陶渊明就是2“中国的拉封丹和维吉尔” 。美国的陶渊明研究虽然起步较晚,陶渊明作为一位历史人物,

5、却被色彩浓重地写进教科书中,将其描绘成一位“不一般的中国农民” ,一位喝酒、吟诗、将理想寄托于世外桃源、陶醉于简单田园生活的诗人。新近,一位叫马克艾尔文的美国汉学家更把陶渊明归于“生态保护主义者”的行列。东方古代诗人陶渊明的自然主义哲学与田园式的回归诗学其实不难在西方文化界找到知音。如果稍微深入地加以探究,我们将会发现,在对待“人与自然”这个元问题上,中国的陶渊明与西方的某些先哲总是操持着共同的语调。如古希腊时代的自然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往国内学界常把伊壁鸠鲁说成一位享受主义者,其实他追求的享乐主要是精神上的平静和谐,这恰与陶渊明是一致的。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也是顺从自然,主张简朴、清贫的田园

6、生活, “贤人应当喜爱田园生活” , “宁静无扰的灵魂既不扰乱自己也不扰乱别人”。依我看来,海子,苇岸这些被誉为“麦田诗人” 、 “大地诗人”的年轻一代文学家,无论如何也应该更钟情于自己民族的自然主义诗人陶渊明吧。因为在“简化生活” 、 “蔑视金钱” 、 “景仰朴素”方面,陶渊明不是更早、更近、更好的榜样吗?然而我们这些 20 世纪后期的诗国骄子始终没有把视线投注到陶渊明身上。如今,自然之死的进程在我们的国土正极速蔓延,诗人的声音依然微弱。海子死了,苇岸死了。更加不幸的是,那位在一千六百年前去世的陶渊明在今天也已经再度死去,而且是在年轻一代诗人的心目中死去的。(节选自 2012 年 10 月

7、13 日文汇报 )1概括第段大意。 (25 字以内) (2 分)2选择最合适的标点填入第段甲处:A感叹号 B. 问号简要说明这样选择的原因。 (3 分)3第段作者以罗曼罗兰及瓦雷里的文字为例意在( ) 。(2 分)A说明陶渊明的诗歌令西方作家神往。B说明陶渊明是一位生态保护主义者。C证明中西方文化交融互补是必然的。D证明陶渊明在西方还是颇有影响的。4简析第段的作用。 (3 分)5第段加点词“死去”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分)6结合本文,推断当代中国诗人“只向西看”的原因。(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7-12 题。题。 (2222 分)分)祖母的呼唤祖母的呼

8、唤 牛汉牛汉在一篇文章里,我说过“鼻子有记忆”的话,现在仍确信无疑。我还认为耳朵也能3记忆,具体说,耳朵深深的洞穴里,天然地贮存着许多经久不灭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不是心灵的忆念,更不是什么幻听,它是直接从耳朵秘密的深处飘响出来的,就像幽谷的峰峦缝隙处渗出的一丝一滴丁冬作响的水,这水珠或水线永不枯竭,常常就是一条河的源头。耳朵幽深的洞穴是童年牧歌的一个源头。我十四岁离开家以后,有几年十分想家,常在睡梦中被故乡的声音唤醒,有母亲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有祖母深夜在炕头因胃痛发出的压抑的呻吟。几十年之后,在生命承受着不断的寂寞与危难时,常常能听见祖母殷切的呼唤。她的呼唤似乎可以穿透几千里的风尘与云雾,

9、越过时间的沟壑与迷障:“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成汉是我的本名。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的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男人的声音极少,总是母亲和祖母的声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体病弱,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哪个角落,我一下子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们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 ,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 ”挖甜根苗,常常挖到

10、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时间耽误一会,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然有几次,听到母亲急促而忿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我还没回去,祖母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大人们喊孩子们回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那一带,狼叼走孩子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前几年,从家乡来的妹妹告诉我,我离家后,我们家大门口,大白天,狼就叼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狼叼孩子非常狡猾,它从隐秘的远处一颠一颠不出一点声

11、息地跑来,据说它有一只前爪总是贴着肚皮不让沾地,以保存这个趾爪的锐利。狼奔跑时背部就像波浪似的一起一伏,远远望去,异常恐怖。它悄悄在你背后停下来,你几乎没有感觉。它像人一般站立起来,用一只前爪轻轻拍拍你的后背,你以为是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回头,狼就用保存得很好的那个趾爪深深刺入你的喉部。祖母常常警戒我:在野地走路,有谁拍你的背,千万不能回头。祖母最后的呼唤声,带着担忧和焦急,我听得出来,她是一边吁喘,一边使尽力气在呼唤我啊!她的脚缠得很小,个子又瘦又高,总在一米七以上,走路时颤颤巍巍的,她只有托着我家的大门框才能站稳。久而久之,我家大门的一边门框,由于她几乎天天呼唤4我回家,手托着的那个部位变得

12、光滑而发暗。祖母如果不用手托着门框,不仅站不稳,呼唤声也无法持久。天寒地冻,为了不至于冻坏,祖母奇小的双脚不时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渐渐形成两块凹处,像牛皮鼓面的中央,因不断敲击而出现的斑驳痕迹。我风风火火地一到大门口,祖母的手便离开门框扶着我的肩头。她从不骂我,至多说一句:“你也不知道肚子饿。 ”半个世纪来,或许是命运对我的赐予,我仍在风风雨雨的旷野上奔跑着,求索着;写诗,依我的体验,跟童年时入迷地逮田鼠、兔子,挖掘甜根苗的心态异常的相似。祖母离开人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但她那立在家门口焦急而担忧地呼唤我的声音,仍然一声接一声地在远方飘荡着:“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我仿佛听见了狼的

13、凄厉的叫声。由于童年时心灵上感触到的对狼的那种恐怖,在人生道路上跋涉时我从不回头,生怕有一个趾爪轻轻地拍我的后背。“旷野上走路,千万不能回头!”祖母对我的这句叮咛,像警钟在我的心灵上响着。(选自中国散文小品鉴赏辞典 )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 分)8第段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3 分)9第段描写了光滑而发暗的“门框”与像牛皮鼓面中央的“凹处”这两个细节,请加以赏析。 (3 分)10作者多处描述祖母的呼唤声,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6 分)A第段由“故乡的声音” 、 “脚步声”等引出对祖母呼唤声的回忆。B第段“最细最弱” 、 “发颤,发抖”

14、等句,是对声音的客观描述。C第段写母亲“急促而忿怒”呼吼声,是以母亲的急躁陪衬祖母。D “就像她擀的杂面条”这一比喻切合人物身份,而且富有乡土气息。E “小河都帮着她喊”使用拟人手法,活现出老祖母的焦急心理。F第段描写呼唤声时虚实结合,真诚地表达了对童年顽劣的愧疚。11 “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12本文对“狼”的叙写很有意味,请对此加以评析。(4 分)( (三三) )默写。默写。(6(6 分分)【)【任选任选 6 6 空,超过空,超过 6 6 空,按前空,按前 6 6 空评分空评分】13(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5(2)

15、,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3)落花水香茅舍晚, 。 (马致远远浦帆归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师者, 。 (韩愈师说 )(6)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诗经采薇 )(7)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 (四四)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14-1614-16 题。题。(8(8 分分) )曲江对酒曲江对酒 杜甫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霏微,迷濛的样子。判,读“pn” ,甘愿的意思。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14.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 。 (1 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