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866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夏育才中学宁夏育才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物理物理试题试题( (试卷满分试卷满分 100100 分,考试时间为分,考试时间为 100100 分钟分钟) )答题说明: 1.考生应把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写在密封线以内,密封线以外的无效。 2.请用钢笔、中型笔或圆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复 核 人分 数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总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 判断图中哪个是正弦式交变电流( )2. 有一台使用交流电的电冰箱上标有额定电压为“220 V”的字样,这“220 V”

2、是指 ( )A交流电电压的瞬时值 B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 C交流电电压的平均值 D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 3将阻值为 5 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源上,电源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 0.25 Hz B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A2C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 2.5 WD用交流电压表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5 V4对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上时,因为有自由电荷通过电容器,电路中才有交变电流B当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才有交变电流C在有电容器的交流电路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D在有电容器的交

3、流电路中,有电荷通过电容器5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如果只需把低频成2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在ab间接入一个电容器B在ab间接入一个低频扼流圈C在ab间接入一个高频扼流圈D在ab间接入一个电容器或高频或低频扼流圈都可以6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谐运动一定是水平方向的运动B. 所有的振动都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C物体做简谐运动时一定可以得到正弦曲线的轨迹线D只要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物体一定做简谐运动7理想变压器在正常工作时,原、副线圈中不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每匝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B交变电流的频率C原线圈的

4、输入功率和副线圈的输出功率D原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和副线圈的感应电动势8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刮的风就是一种机械波B波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参与振动的质点也在随波迁移C波将波源的运动形式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可以传递信息D能传播机械波的介质一定是可以自由流动的9远距离输送交流电都采用高压输电我国正在研究用比 330 kV 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优点是( )A可节省输电线的长度B可根据需要调节交流电的频率C可减小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D可加快输电的速度10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 PQ,位移在减小 3 B. 由 PQ,速度在增大

5、 C. 由 MN,位移先减小后增大D. 由 MN,位移始终减小11如图所示,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传播到B点的波形,由图可判断出A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是( )A向左 B向右 C向下 D向上12. 如图所示的各图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图)或障碍物(、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A B C 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总共 32 分。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错误的或不答的得 0 分)13、关于中性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在转动中经过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B线圈在转动中经过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

6、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C线圈每经过一次中性面,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D线圈每转动一周经过中性面一次,所以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14、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纵波不能产生干涉B任何两列波相遇,都能产生干涉C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只要叠加的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情况相同,相位差恒定就能产生稳定的干涉D波长很小的波可以产生衍射,不能产生干涉15、如图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 )4A周期是 0.01 sB最大值是 311 V C有效值是 220 V D表达式为u220sin 100t(V)16、一理想变压器原、

7、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 50 Hz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31 VCP向右移动时,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D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17、理想变压器正常工作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为I1、I2,电压为U1、U2,功率为P1、P2,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1由I2决定 BU2与负载有关CP1由P2决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8、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5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女

8、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19、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点,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c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20、一列简谐波,从某时起当 t3 s 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质点 P1的振动图象,则由图可知( )A该波向 x 轴正向传播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6 m/sCt2 s时,质点 P2处于平衡位置D给波

9、频率为 4 Hz6第二卷第二卷( (只上交此卷只上交此卷) )三、填空题(10 分)21、 如图所示,一个弹簧振子沿轴在 B、C 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当振子从xB 点向 O 点运动经过 P 点时振子的位移为 ,振子的回复力为 ,振子速度为 ,振子的加速度为 (填“正” “负”或“零” )22、如图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 是它的平衡位置,B、C 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取 g10 m/s2)(1)由图象可知,单摆振动的频率为_ _Hz。(2)t0 时,摆球应在_ _点。(3)此摆的摆长为_ _m。(4)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m/s2

10、23、如图所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某一时刻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则在介质中的 A、B、C、D 四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振动减弱的点是_。四、计算题(共 3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基本步骤。 )24、 (12 分)有一匝数为 10 匝的正方形线圈,边长为 20 cm,线圈总电阻为 1 ,线圈绕OO轴以 10 rad/s 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垂直于线圈平面(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0.5 T。问:(从如 图所示位置开始计时)COBPx7(1)该线圈产生的交变电流的电动势峰值和电流的峰值分

11、别为多少?(2)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 60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是多大?(3)写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值表达式。25、 (10 分)马鞍山市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而具有得天独厚的电力资源,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分两期兴建了总装机容量为 11 万千瓦的发电厂。建成后,若采用 110 kV 电压向上海输电。已知从马鞍山到上海的输电线总电阻为 10 。(1)求输电导线损耗的功率;(2)若为了降低损耗,把输电电压提高为 220 kV,求提高输电电压后比原来少损耗的功率。26、 (12 分)如图所示的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 0.2 s后,其波形 如图中虚线所示设该波的周期 T 大于 0.2 s,求: (1)由图中读出波的振幅和波长; (2)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8附加题:27、 (10 分)已知在t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2该波的波 形如图中虚线所示。t2-t1 = 0.02s。求:(1)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2)若已知T t2-t12T,且图中P质点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3)若 0.01sT0.02s,且从t1时刻起,图中Q质点比R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使用前请认真核实一、选择题( )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