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64853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 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奚廷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一、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二、纳米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2纳米银材料具有很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 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众多方面具有比普通 银更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 环保材料和涂料等许多领域。一、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杀菌性,在所有金属中 其杀菌活性名列第二(汞名列第一,但有毒副 作用、现已不用)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银离 子对12 种革兰氏阴性菌、8 种革兰氏阳性菌 、6 种霉菌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的抗 菌性能远远大于传统的银离子杀菌剂,如硝酸 银和磺胺嘧啶银,具有

2、更好的杀菌效果。所 以纳米银在医学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42004年以来,已有89种含纳米银的医疗 产品取得了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注册批件 ,进入临床应用。5纳米银妇 用 抗菌器辽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640018号 纳米银妇 用 抗菌凝胶豫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6400157号 纳米银妇 用 抗菌凝胶苏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260683号 纳米银妇 科 抗菌器黔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640012号 纳米银医用 妇炎栓苏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640745号 纳米银妇 女 外用抗菌 凝胶粤药管械(准)字 2004第2640026号纳米银

3、妇 女 外用抗菌 器粤药管械(试)字 2004第2060018号纳米银手术 切口贴湘食药监 械(准)字 2006第2640045号 纳米银创伤 贴湘食药监 械(准)字 2006第2640044号 纳米银烧烫 伤贴湘食药监 械(准)字 2006第2640047号 纳米银止血消 炎贴吉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640122号 纳米银凝胶抗 菌器桂食药监 械(准)字 2005第2640131号6含纳米银医疗产品种类1、纳米银抗菌敷料 纳米银创可贴、烧烫伤贴、溃疡贴等2、纳米银抗菌导管 超滑抗菌导尿管3、纳米银抗菌器械 抗菌手术刀、手术钳、手术镊、手术针等74、纳米银妇科用品 纳米银妇用抗菌器、

4、纳米银抗菌洗液、纳 米银妇用抗菌栓、纳米银妇用抗菌凝胶等5、纳米银计划生育用品 纳米银避孕套、纳米银宫内节育器等6、其它 纳米银骨水泥、纳米银外用抗菌喷雾器、 纳米银口腔抗菌冲洗器等8长春市科新生化药械研究所 深圳市清华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湘佳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得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名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英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东银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国创高科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希科纳米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国内生产纳米银医疗产品的公司9泰州艾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长春吉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湛江新同德制药有限公司 桂林天和药业

5、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荣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佳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红跃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同德药业有限公司 福州康尔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吉林邦安宝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爱杰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0二、纳米银生物学特性研究112003年以来,已有很多研究报告了纳米 材料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质:(1)从生物体整体而言,纳米材料在生物 体内的分布途径及靶器官具有特殊性 (2)从细胞水平来讲,与常规材料不同,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直接进入细胞 内,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甚至丧失,影响 细胞的正常工作。12纳米材料这些生物学特性可能会导致生 物负效应。 (1)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途径及靶 器官具有特

6、殊性,可以分布和蓄积在常规 材料无法到达的靶器官。所以,其毒性发 生的部位、引起的毒性反应、造成的病理 变化和毒性作用机理与常规材料有明显差 异。 (2)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入 细胞内,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甚至丧失, 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13所以,即使化学结构完全相同,但只要 一个物质的尺度达到纳米级,也要把该物质 作为一种新物质,采用更加适合纳米材料的 技术和手段,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14但是,对于纳米银这种已进入临床使用 的纳米医用材料来讲,它是否具有上述生 物学特性、如果有是否造成生物负效应了 ?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还不了解。15因此以纳米银颗粒为研究对象,对它的 生物学特性进行研

7、究。 (1)模拟临床给药方式,考察纳米银在体内 的吸收、分布、蓄积、代谢情况,观察纳米 材料有无特殊靶器官。 (2)针对上述两种纳米材料的特殊靶器官进 行研究,力争在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上解 释两种纳米材料与靶器官细胞作用的机理。 16试验方法17将1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 空白对照组、纳米银1次组、纳米银10次组、微 米银组;每组分别注射1ml细胞培养液(空白对 照溶液)、纳米银混悬液和微米银混悬液,其中 纳米银10次组分10次注射,每次注射0.1ml;银 的注射总量均为62.8mg/kg,注射方式为皮下注 射。 分别在2周、4周、8周、12周、18周、24周时 ,每

8、组任选5只动物,转移到代谢笼中饲养,收 集动物24h粪便和尿液;之后分别从这些动物股 动脉取约3ml血液;然后断髓处死动物,解剖取 注射部位、脑、心、肝、脾、肺、肾、一根股骨 、卵巢、子宫、肾上腺。 18将所有脏器、血液和排泄物,用HNO3和 HClO4消解,利用ICP-MS测试消解液中的 Ag含量,再根据测试结果计算每个脏器中的 Ag含量。 分别在2周、12周、24周时,每组任选3只 动物,解剖后用手术刀从取出动物的注射部 位皮肤、肾、肝、脾、脑、肺中取一小块, 处理后进行超微病理分析。 19结果讨论20纳米银和微米银皮下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注射后的纳米银和微米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代谢主要 可分

9、为3个部分: (1)蓄积在注射部位 (2)被代谢排泄到体外 (3)从注射部位迁移出并分布到体内其它脏器。 21注射部位 排泄物22迁移到体内的银23纳米银和微米银颗粒在体内分布上的差异2425图1-8 肾脏银含量变化曲线图262728图1-11 脑部银含量变化曲线图29图1-12 肺部银含量变化曲线图30纳米银体内分布途径的推测要想使纳米银在体内这么多脏器中分布,一般 必须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循环系统,尤其是血液循 环系统实现的。而且已有研究报道进入皮肤的纳 米材料可以迁移到淋巴液或血液中。因此为了验证纳米银是否也是通过血液而分布 全身的,在试验中的每个时间点,从各组待杀动 物的股主动脉抽取了1m

10、l动脉血,通过消解定容 ,最后利用ICP-MS测定了其中的银含量。 31图1-13 血液中银含量变化曲线图32进入体内的纳米银颗粒可能是以两种状态 分布到全身。 第一,纳米银在体内可能被体液溶解,产 生Ag,这些Ag再分布于全身。 第二,因为纳米银表面带负电荷,可与蛋 白质的正电荷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的牢固结合 ,所以纳米银颗粒具有良好的亲蛋白性,可 与血浆蛋白或其它生物蛋白反应,材料表面 覆有一层生物蛋白膜或者血浆蛋白膜,这些 覆蛋白膜的纳米银流动性更好,通过蛋白的 代谢,分布于全身。 33所以仅根据本试验的ICP-MS的测试结果, 是无法分辨出进入体内的银是以离子形式存 在还是以颗粒形态存在,

11、也就不能判断纳米 银是否具有能够在体内迁移的生物学特性。 所以进一步对各组动物体内各脏器的超微结 构进行了观测。 342.2 超微病理分析结果35(1)肾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肾脏超微病理 图片中未发现异常物质。但纳米银组动物 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可发现高电子 密度的球形物质,尺寸在纳米级,推测为 纳米银颗粒;这些纳米银颗粒可能分布在 溶酶体和线粒体中。此外,在纳米组动物 的肾小球、肾小囊腔、血管腔中也发现有 相似的纳米尺度高电子密度的球形物质。 36肾小球和肾小囊腔边缘的足细胞足突上发现有纳 米银颗粒,但在肾小囊腔中未发现有纳米银颗粒a 40000 Bar=100nmb 40000 B

12、ar=100nm372周 12周 24周20000 Bar300nm 20000 Bar300nm 40000 Bar100nm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纳米银颗粒38(2)肝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肝脏超微病理 图片中未发现异常物质。但纳米银组动物 的肝细胞胞浆中可发现高电子密度的球形 物质,尺寸在纳米级,推测为纳米银颗粒 ;这些纳米银颗粒可能分布在溶酶体和线 粒体中。此外,在纳米组动物的肝血窦、 窦周隙中也发现有相似的纳米尺度高电子 密度的球形物质。 3920000 Bar300nm 40000 Bar100nm由上图可以发现在肝血窦的窦周隙中有 纳米银颗粒,因此可以推断纳米银颗粒可以 从血管内皮

13、细胞间隙迁移到窦周隙中。 402周 12周 24周40000 Bar100nm 20000 Bar300nm 40000 Bar100nm超微病理照片显示在肝细胞中也发现有纳米 银颗粒。推测是部分纳米银颗粒依然会以单分散 的形式存在,并进入了肝细胞内。 41(3)脾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脾脏超微病理 图片中未发现异常物质。但纳米银组动物 的脾索淋巴细胞胞浆中可发现高电子密度 的球形物质,尺寸在纳米级,推测为纳米 银颗粒;这些纳米银颗粒可能分布在溶酶 体和线粒体中。此外,在纳米组动物的脾 血窦中也发现有相似的纳米尺度高电子密 度的球形物质。而且发现纳米银组动物脾 脏巨噬细胞数量较多。42400

14、00 Bar100nm20000 Bar300nm脾索中的纳米银颗粒432周 12周 24周 40000 Bar100nm 40000 Bar100nm 20000 Bar300nm超微病理照片显示在淋巴细胞中也发现有纳米银 颗粒。推测是部分纳米银颗粒依然会以单分散的形式 存在,并进入淋巴细胞内。 44(4)脑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脑部超微病理图片 中未发现异常物质。但纳米银组动物的脑部 超微病理图片可以看到比较多坏死的神经元 ,而且脑神经元中可发现高电子密度的球形 物质,尺寸在纳米级,推测为纳米银颗粒。 这些纳米银颗粒可能分布在线粒体中。 此外,纳米组动物的血脑屏障外的星形细胞 脚板肿胀,

15、显示血脑屏障被破坏。在被破坏 的血脑屏障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也发现有相似 的纳米尺度高电子密度的球形物质。45纳米组 微米组 空白对照组纳米银组动物的血脑屏障外侧的星形细 胞脚板明显肿大,这显示血脑屏障被破坏。 与微米银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 46ab10000 Bar1m 40000 Bar100nm 被破坏的血脑屏障中有纳米银颗粒b4740000 Bar100nm 40000 Bar100nm 正在通过血脑屏障的纳米银颗粒48推测可能有两种途径: (1)第一,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胞吞和胞 吐的转运作用通过血脑屏障。 (2)松弛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或溶解内 皮细胞的细胞膜的方式破坏BBB 而进入脑 细胞。但是仅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很难断 定,纳米银颗粒是如何从血液中迁移出来 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49a b c10000 Bar1m 5000 Bar1m 20000 Bar300nm正常神经元和固缩神经元中的纳米银颗粒a 正常神经元 b 固缩神经元c 固缩神经元中有纳米银颗粒502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